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湿疹案 杨牧祥验案选析(4)

湿疹案 杨牧祥验案选析(4)

于文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史奎竹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

苏某,男,35岁。2008年9月2日初诊。患下肢皮肤瘙痒10余年,病情时轻时重,每因春秋天气变化时加重,下肢内侧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粟米状疱疹,肤色潮红,伴有抓痕,渗出、脱屑,局部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中医诊断为湿疹,证属湿热内蕴,风邪外袭。治宜清热祛湿,疏风活血。自拟蒲丹饮加减,处方:荆芥10克(后下),防风10克,蝉蜕6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苦参15克,土茯苓15克,地肤子15克,生甘草15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嘱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9月16日二诊:皮肤瘙痒减轻,疱疹减少,局部仍可见皮肤增厚、硬结,舌淡红,苔薄白,脉滑。上方加夏枯草30克,连翘15克,继服14剂,煎服法同前。

9月30日三诊:药后四肢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疱疹数量显著减少,硬结消褪,舌淡红,苔薄白,脉略弦。继以上方加减调理。

按:湿疹为临床常见的皮肤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丘疹、瘙痒、脱屑、流水为主要表现。本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属于临床疑难杂症。本例患者机体素有湿热内蕴,加之风邪外袭,湿热郁积肌肤而发为湿疹。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故皮肤瘙痒,走窜不定;湿热郁积,肌肤气血瘀滞,故见皮肤潮红,甚至增厚、硬结;湿为阴邪,其性趋下,故见患处发于下肢,渗出脱屑;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浮弦略数,皆为湿热内蕴,风邪外袭之象。

杨牧祥老师认为,本病重在风、湿、热邪为患,其基本病机为湿热内蕴,风邪外袭。《医宗必读》指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治疗本病应以清热祛湿,疏风活血为主要治法。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疏风止痒;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丹皮、赤芍,凉血活血;苦参、土茯苓、地肤子,清热利湿;生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诸药配伍,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自止。

该方针对“风、热、毒、瘀”的主要病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透疹,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皮肤病的瘙痒、结节、丘疹、增生等症状具有显著效果,该方加减临床可用于痤疮、湿疹、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症。对于本病重症,尤其皮肤反复搔抓,增生变厚,形成硬结者,杨牧祥老师重用夏枯草,配伍连翘,二者同用,取其清散郁火,解毒散结之功效以消除增生、结节等病理表现。

猜你喜欢

  • 头晕目胀口干口苦是怎么回事

    我讲的病例是赵女士,三十岁,那么她的表现是什么呢?头晕、耳鸣,眼睛发胀,其实头也胀痛。还有视物昏花,这眼镜模糊发干发涩,看东西模糊,然后烦躁易怒,口干口苦。那么她什么问题啊?肝阳上亢,当肝郁气结日久,肝郁之后就化火,肝阳和肝火还有什么区别?

  •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这个阳气它的变化是根据四季来走的,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么一个过程。春天的阳气开始滋生,夏天呢达到至盛,到了秋天阳气开始收敛,到冬天的时候,阳气闭藏,就当春夏的时候阳气旺盛,这个时候补阳气就会事半功倍。第二点什么呢?尤其到夏天

  • 气血不足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一个医案,这是一个气虚的患者,这个气虚主要是脾气虚,其实气虚包括好多种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啊,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脾气虚为主。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嘛,当他虚了之后,整个人体一身之气也就虚了。李先生三十岁,比较年轻,虽然年轻

  • 经常头晕查不出来什么原因

    第一个我们现在最多的就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来的,关于烦躁啊、郁闷啊,想的事特别多呀。那么这个问题呢在中医讲的什么属于叫肝阳上亢,肝火上炎都会出现什么头晕的反应。第二个生活习惯,比如熬夜为什么会头晕呢?我们头晕有很多原因,有气虚、血虚、湿热、痰

  • 肝郁气滞有什么症状

    肝郁气滞是我们现在非常常见的一个情况,现在就会压力比较大呀。这阶段疫情也比较严重,大家就是觉得比较紧张。那么这个时候肝郁的患者更多了。那么有的时候说就是生个气呗,哎,无所谓,哎,情绪不好嘛又能怎么样呢?但是长久的这种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