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卫当“出于上焦”

卫当“出于上焦”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灵枢·营卫生会篇》记载:“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对于“卫出于下焦”的认识,历代医家注释各异。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当为“卫出于上焦”。

从古代医家注释看,《灵枢集注》云:“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故曰卫出上焦。”此外,《中藏经》、《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二、《千金要方》卷二十第四、《外台秘要·三焦病脉论》等均作“卫出上焦”,且《中藏经》的成书年代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相距较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华佗等医家看到了《灵枢》原文。

从卫气的生成角度看,卫气根源于肾中阳气,经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的滋生,再经过肺脏的宣发而为达于肌表发挥生理作用。《灵枢·卫气第五十二篇》指出,胃是化生水谷产生精微之气的处所,在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之中,“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都指出卫气是中焦脾胃所滋生。再与肺脏所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相合后,方能称之为卫气。

从卫气在体内的运行过程看,“卫出于上焦”是指卫气由脾胃滋生后,经上焦肺脏的宣发作用后敷布于全身。诚如《灵枢·营卫生会篇》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府,皆以受气”。“以传于肺”后方能出现“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这就表明“卫出于上焦”。

从卫气的生理功能看,“卫出于上焦”是指卫气为水谷之悍气所化,其性剽悍滑利,具有温分肉、养骨节、通腠理的功能。《灵枢·痈疽篇》曰:“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灵枢·平人绝谷篇》言:“上焦泄气,出其精微剽悍滑疾。”《素问·调经论》说:“阳气受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间。”上述的“温分肉”、“通腠理”、“剽悍滑利”等特点,皆是卫气特征之所在,这就表明“卫出于上焦”。

从临床实践中看,“卫出于上焦”是指卫气出于上焦顾护肌表,以防受邪致病。如果卫气虚者,则腠理空虚,营阴不守,开合失司,极易外感,而见恶寒发热,形寒肢冷,气短乏力等症,治疗当“健脾以益卫气之源,补肺以助卫气达表”,脾肺充实,卫阳振奋,邪气自除,诸症得消。如果肺气郁闭,则卫气不能畅达,郁而化热,则见发热等症,诚如《素问·调经论》所云“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治疗当“宣肺通气,疏利营卫”,使肺脏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则卫气自通,邪气得除。由于上焦肺与卫气在临床上易同时受邪侵袭,治疗疾病时亦同时施治,生理病理关系密切,故往往“肺卫”并称,这也表明“卫出于上焦”。

猜你喜欢

  • 胡颓子叶别名和它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另一个解释名词,就像人一样,有大名也有小名,胡颓子叶也不例外,它也有着另一个名字,胡颓子叶是什么呢?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株高可达4m,通常具刺,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生—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

  • 哺乳期能用华山参滴丸吗?

    女人在哺乳期间,用药,选药时会很小心,那么,哺乳期能用华山参滴丸吗?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当哺乳期妇女用药的时候,往往只着重考虑药物是否影响乳汁分泌,很少考虑药物对婴儿的影响,或者根本不知道哪些药物对婴儿有影响。事实上很多药物可随母亲乳汁

  • 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

    皂角刺,俗称为皂角针,是皂荚树表面的棘刺。皂角刺是一种应用非常普遍的中药,性温,皂角刺的功效和作用是具有排毒和祛除淤肿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脓肿,此外皂角刺还有很好的抗癌和抑制癌细胞活性的作用。【小便淋闭】皂角刺9克,金钱草、车前草

  • 婆罗门皂荚的功效与作用?

    婆罗门皂荚是一种大家很熟悉的药材,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和功效,在很多疾病中是治愈的关键,下面让大家一起深入的对婆罗门皂荚进行更多的解读吧!【别名】 忽野檐默、阿梨去伐、波斯皂荚(《酉阳杂俎》),阿勒勃(《本草拾遗》),清泻山扁豆(《国药的药理

  • 生活中的皂荚树有什么作用呢?

    以前听说,人们是用皂荚树的果子来进行清洗东西的,一直觉得非常的神奇,很想知道皂荚树到底有什么作用?皂荚,又名皂角树,是我国特有的苏木科皂荚属树种之一,生长旺盛,雌雄异株,雌树结荚能力强,皂荚果是医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洗涤用品的天然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