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西游记》中的仙药为何神?

《西游记》中的仙药为何神?

在《西游记》中,涉及中医中药的故事很多,而且中医中药多次被神化,药是神丹妙药,起死回生;医是仙医神术,手到病除。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孙悟空,自然也是医家高手,以笔者的理解,这与他在成长过程中,除与偶然偷吃仙丹神果有关之外,也与他经常吃仙草仙药有关。

如《西游记》第一回曾讲述:“猴王率领众猴采仙桃,摘异果,刨仙药……,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黄精素来带有神奇的色彩。在古代养生学家乃至医学家眼中,它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有“久服成仙”之说。在历代记载中,黄精更多的是一种仙家服食之品。东晋道士兼医药家葛洪《抱扑子》中谓“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黄精,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本草纲目》认为黄精“气味甘平无毒,可以用于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服九蒸九曝,食之驻颜断谷,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从“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和“食之驻颜断谷”便可知黄精的作用了。

茯苓也常被视为神物,并且有金翁、更生、伏胎等雅称。《神农本草经》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养生学家谓茯苓“千年以上者,变化为兔,或化为鸟,服之轻身,成就仙道”。人们普遍认为,茯苓形状特异,多年生长,得松之精气足,久服百病自去,长生不老。魏晋时期,食茯苓以求长生蔚然成风,据说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辞官返乡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尔”,可见古人已把茯苓视为延寿珍品。

灵通神勇的孙悟空肯定不会少吃这些仙品,以黄精、茯苓、薏苡等滋补药物的补益疗效,大概对孙大圣通天的本领甚至他叛逆性格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猜你喜欢

  • 便秘吃什么好通便

    因为便秘不仅仅有实秘,还有虚秘,特别是慢性顽固性的便秘,很多是气虚阴虚导致的,气虚会出现肠道动力缺乏,气机不畅,而无力将糟粕邪实排除,因为阴虚会出现津液不足,肠道失去濡润,所以说便秘反复难愈,那么气阴两虚是他的根本,泻下药只是暂时缓解了表面

  • 鼻炎的症状,怎么治疗有效?

    首先过敏性鼻炎,中医病名为鼻鼽,以流清水样鼻涕,打喷嚏,鼻痒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中成药可以使用(鼻渊通窍颗粒),是由苍耳子,辛夷,麻黄,白芷,薄荷还有黄芩,野菊花等这些药物组成,那么不同于抗生素和激素,那么中成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和激素依赖,那

  • 去湿气的小妙招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人体的五脏中,脾性湿为太阴,阴气最盛则脾气充盛,体内湿气也会正常的运行,不会出现湿气停滞在体内的情况。一旦出现脾气亏虚,湿气无法运化停滞体内便会形成内湿,聚为湿病。长此以往呢,患者体内的湿血开始泛滥,又因为脾虚无法运,

  • 祛湿的食物有哪些?祛湿的中药材有哪些?

    第一种药材:(绵茵陈)它具有清湿退热作用,用于三焦的湿热。第二种药材:(苍竹)这味药材也是祛湿的良药,它还有一定的健脾的作用,脾是运化湿气的,脾的功能强建了,湿气运化的多了,就不会有大量的湿气淤积在身体,适用于湿气比较重引发的舌苔白腻,腹痛

  • 脾虚的四大类型以及调理

    第一:脾气虚症,通常表现为容易腹胀,胃口下降,大便稀溏不成形,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者是苍白无华,舌质淡,胎白,中医治疗上一般以健脾补气为主。第二:脾阳虚通常表现为腹部容易感到冷,吃不了凉的食物,喜欢温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