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药方>加减泻白散

加减泻白散

《卫生宝鉴》卷十一:加减泻白散处方

桑白皮9克 桔梗6克 地骨皮 甘草(炙)各4.5克 知母2.1克 麦门冬 黄芩各1.5克 五味子20个。

制法

上药哎咀,作一服。

功能主治

泻肺清火,养阴利咽。治肺经伏火,咳嗽气喘,气息腥臭,涕唾稠粘,口舌干燥,咽喉疼痛者。

用法用量

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

备注

肺经火盛,故以桑白皮、地骨皮,味苦微寒,降肺中伏火为君;黄芩、知母清肺气为臣;用五味之酸温以收肺气,麦门冬甘苦寒养阴生津为佐;桔梗宣肺化痰,清利咽喉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肺清火,养阴利咽之功。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一《卫生宝鉴》卷十二:加减泻白散处方

知母 陈皮(去白)各150克 桑白皮30克 桔梗 地骨皮各15克 青皮(去白)甘草 黄芩各9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泻肺清火。治肺经火盛发喘。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食后。数服良愈。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二《麻科活人》卷一:加减泻白散处方

桑白皮(蜜炒)、地骨皮、炒甘草、人参、白茯苓、肥知母、枯黄芩。

功能主治

肺炎喘嗽。

用法用量

粳米1撮为引。

摘录《麻科活人》卷一《医学发明》卷四:加减泻白散处方

桑白皮1两,地骨皮7钱,甘草半两,陈皮半两,青皮(去白)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去芦)半两,白茯苓3钱。

功能主治

阴气在下,阳气在上,咳嗽呕吐喘促。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入粳米10粒,同煎至1盏,去滓,食后大温服。

摘录《医学发明》卷四《伤寒全生集》卷三:加减泻白散处方

桑皮、知母、橘红、黄芩、贝母、桔梗、甘草、瓜蒌、地骨皮、苏子。

功能主治

烦热胸膈不利,上气喘促,口燥或咳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症因脉治》卷一:加减泻白散处方

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功能主治

痰结上焦。

用法用量

风,加防风、荆芥;寒,加麻黄、桂枝。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猜你喜欢

  • 艾叶生姜煨鸡蛋

    处方艾叶15克 生姜25克 鸡蛋2个制法将上3味加水适量同煮;待鸡蛋熟,剥去壳,复入原汤中煨片刻。功能主治温经,止血,安胎,散寒。适用于崩漏及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用法用量吃蛋饮汤,每日2次。摘录《民间方》

  • 艾叶粥

    处方干艾叶15克(鲜者30克)南粳米50克红糖适量制法艾叶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红糖加水煮为稠粥。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适用于妇女虚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等。用法用量月经过后3天服,月经来前3天停。每日2次,早晚温热服注意凡阴虚血

  • 艾叶饮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艾叶饮处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半产后,恶露不断,心闷气短。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

  • 艾叶鸡蛋汤

    处方艾叶50克 鸡蛋2个 白糖适量制法将艾叶加水适量煮汤,打入鸡蛋煮熟,放白糖溶化即成。功能主治温肾安胎。适用于习惯性流产。用法用量每日晚睡前服。摘录《民间方》

  • 艾姜丸

    处方干艾叶4两(炒焦存性),川白姜1分(炮)。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白痢。用法用量每服70丸,食前清水米饮送下。摘录《直指》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