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

在产科中除枕前位为正常胎位外,其余胎位均为异常胎位,其往往是造成难产的原因。常见的胎位异常有臀位,横位(肩先露)、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面先露(颜面位)、额先露、胎头高直位、复合先露等,其中以臀位为最常见,约占足月分娩总数的2-4%。

臀位是以臀部或下肢为先露部,临床上以经产妇居多。分娩时,因胎儿最大的部分为胎头,胎臀小于胎头,且后出胎头无明显变形,又是最后娩出,尤其当产道扩张不充分,产力不佳,胎头俯屈不良,或胎臀上举时,分娩发生困难,对母儿均有一定的危害性,使胎儿死亡率比枕前位高3-8倍。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羊水过多、经产扫腹壁过松、胎儿在子宫腔内活动范围过大以及双胎,羊水过少、子宫畸形(双角子宫、单角子宫、纵隔子宫)等有关;胎儿或因骨盆狭窄、肌瘤阻碍骨盆腔影响胎头进入胎盆入口、前置胎盘、胎足伸直等使胎儿衔接受阻,以及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等因素也有关。

臀位的诊断,依据腹部检查,子宫呈纵椭圆形,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一致。在子宫底部,可触到硬而圆并有浮球感的胎头;在子宫下段,可触到较软、宽而不规则的胎臀,有时还可触到胎足;胎心音在脐左(或右)上方听得最清楚。肛门检查,如先露尚未入盆,则盆腔内较空虚,触不到硬而圆的胎头,而能触到较软且形状不规则的胎臀,或触到胎足、胎膝。如肛查不清时可行阴道检查,当宫口已扩张2公分以上或胎膜已破,能触到胎儿臀部,外生殖器、骶骨、足或下肢。但有少数妊娠末期孕妇的腹壁过厚,胎头位置过高嵌于肋缘下,胎位不清,阴道检查也不能确诊,可用超声波检查确定胎位。

现代医学认为妊娠28周以前,因羊水相对较多,胎位多不固定,出现臀位日后多能自然转为头先露。如妊娠32-36周仍为臀先露者则应予矫正。常用的矫正方法有胸膝卧位、外倒转术,但心脏病、高血压病者不宜做胸膝卧位。外倒转术后常有脐带缠绕,胎儿宫内窘迫及胎盘早期剥离的并发症,威胁母儿生命。

祖国医学文献中无胎位异常的病名,但可见于“难产”或“产难”。其病因正如《保产要旨》云,“难产之故有八,有因子横、子逆而难产者;有因胞水沥干而难产者;有因女子矮小,或年长遣嫁,交骨不开而难产者;有因体肥脂厚,平素逸而难产者;有因子壮大而难产者;有因气虚不运而难产者。”这与现代医学论述是一致的。其病机主要是气血虚弱与气滞血瘀,临床可见孕妇素体虚弱,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因平素过度安逸,或感受寒邪,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不流畅,气滞血瘀;又因怀孕惊恐气怯,肝气郁滞,气机失畅,而致胎位不正。《妇人大全良方·产难门》指出:“妇人以血为主,惟气顺则血和;胎安则产顺。”故治疗应调理气血,使气行则血行,血行则气畅,气血通畅而胎位自然转正。然胞脉者系于肾,补气血的同时要固肾,则胎固气顺。中药纠正胎位异常,无损胎之弊。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240例,其中横位24例,转正24例;斜位6例,转正6例;臀位210例,转正207例。总治愈率为98.7%。

猜你喜欢

  • 应用经方须注意药量配比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自古流传一句话:“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就是说中医治病,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必须药量轻重适宜,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药量”,不仅仅是指方剂中药物的剂量,更重要的是指药量间的配伍比

  • 芍药汤加减治痤疮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宣肺通腑法治疗咳喘验案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高氏揉捏法治小儿伤食泻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针灸治疗技术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