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金挖耳根

金挖耳根

《中药大辞典》:金挖耳根拼音注音Jīn Wā ěr Gēn别名

野烟头(《重庆草药》)

出处

《分类草药性》

来源

为菊科植物金挖耳茎基部。秋季采收。

性味

《重庆草药》:"微苦辛,性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产后血气痛,水泻腹痛,牙痛,乳蛾。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小腹痛。血分通用。熬酒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或捣烂冲酒。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产后血气痛:金挖耳根三钱。捣烂,兑甜酒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水泻腹痛:金挖耳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牙齿痛(火牙痛):挖耳草根捣如泥,调合甜酒(捞糟汁),外敷腮上(在药外面涂少许稀泥)。

④治喉蛾:挖耳草根头七个。泡茶饮,

⑤治疟疾:㈠野烟头三个,野棉花头三个。水煎,发作前早二个小时服。㈡野烟头七个,鱼鳅串一把。水煎服。(③方以下出《重庆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金挖耳根拼音注音Jīn Wā ěr Gēn别名

野烟头

英文名Root of Divaricate Carpesium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的金挖耳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pesium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征晒干。

原形态

金挖耳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细弱,直立,中部有分枝,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全部叶两面有贴生的短毛和腺点;茎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7-15cm,宽3-5cm,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叶柄长2-2.5cm,无翅;茎上部叶渐小,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有不明显的细锯齿或全缘。头状花序较小,直径6-8(-10)mm,下垂,在茎和枝顶单生,少有近总状,基部有2-4个长圆状披针形的苞片;总苞片状球形,长5-6mm;总苞片4导,外层宽卵形,先端急尖,中层和内层长圆形或条状长圆形;黄色,外围的雌花圆柱形,中央的两性花筒状,有5个裂片。瘦果条形,先端有短喙和腺点。花期秋季。

性味

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

止痛;解毒。主产后腹痛;水泻腹痛;牙痛;乳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捣烂冲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小腹痛。血分通用。熬酒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花蛇头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头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Tóu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头部。毒性《纲目》:“有毒。“功能主治《纲目》:“治瘢风毒癞。“复方①冶小儿急惊,体热涎壅,四肢拘急,筋脉牵掣:白花蛇头一枚(自开口者,生用)

  • 白花蛇目睛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目睛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以一只为末,竹沥调少许灌之。“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白花蛇目睛拼音注音Bái Hu

  • 白花蛇舌草

    《中国药典》:白花蛇舌草拼音注音Bái Huā Shé Shé Cǎo别名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来源本品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

  • 白花铁线莲

    别名白花藤来源毛茛科白花铁线莲Clematis maximowicziana Franch. et Savat.,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浙江。注意有毒,剂量不能超过8钱。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毒蛇(蝮蛇)咬伤。用法用量鲜根5钱,水煎服,

  • 白花银背藤

    制剂白花银背藤 bá;i huā yí;n bè;i té;ng别名藤续断、白牛藤、白背藤。英文名Argyreia seguinii Vant. (Levl.) ex Levl.来源旋花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