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白花银背藤

白花银背藤

制剂

白花银背藤 bá;i huā yí;n bè;i té;ng

别名

藤续断、白牛藤、白背藤。

英文名

Argyreia seguinii Vant. (Levl.) ex Levl.

来源

旋花科植物白花银背藤的藤茎。

植物形态

藤本,高达3米。茎圆柱形,被短茸毛。单叶互生,叶片宽卵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茸毛,全缘,侧脉平行。聚伞花序腋生,总花梗短,密被灰白色茸毛;苞片宿存,卵圆形,外面被茸毛,内面紫色;萼片5,狭长圆形,外面密被灰白色长柔毛;花冠管漏斗状,白色,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冠檐5,浅裂;雄蕊及花柱内藏;花柱丝状,柱头头状。果实椭圆形,不开裂。花期5~7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灌丛中。分布于贵州、广西及云南东南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

斜切的段或片,直径0.5~4厘米。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有浅纵沟及不规则的纵纹或龟裂纹,皮孔点状。质坚韧,难折断。切面有数个同心环纹,髓部灰黄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

微涩,温。

功能主治

补气血、止咳、驳骨、止血生肌。

临床应用

用量20~50克,煎服。用治内伤出血、贫血头昏、咳嗽、骨折。

主要成分

水提液对在体和离体子宫有明显收缩作用,并有较强的抗炎及止血作用。

摘录

其他

摘录其他

猜你喜欢

  • 白檀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檀拼音注音Bái Tán别名野荞面根、大撵药、地胡椒、乌子树来源山矾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Thunb.) Miq.,以全株入药。生境分布东北、华北、华东、台湾、云南。性味苦、涩,微寒。功能主

  • 白檀根

    拼音注音Bái Tán Gēn别名砒霜子、蛤蟆涎(《浙江中药资源名录》)。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山矾科植物白檀的根。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林间。分布于华北、华中及华南各地。原形态落叶灌木或乔木。嫩枝和叶背通常疏生白色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

  • 白残花

    别名野蔷薇来源蔷薇科白残花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以花、根入药。生境分布华东。性味苦、涩,寒。功能主治花:清暑热,化湿浊,顺气和胃。主治暑热胸闷,口渴,呕

  • 白毛夏枯草

    《中药大辞典》:白毛夏枯草拼音注音Bái Máo Xià Kū Cǎo别名金疮小草(《本草拾遗》),雪里青、土犀角(《纲目拾遗》),见血青、白头翁、筋骨草、石灰菜、紫背金盘、破血丹(《植物名实图考》),退血草、散血草(《分类草药性》,伏地筋

  • 白毛委陵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毛委陵菜别名热干巴[蒙名]来源蔷薇科白毛委陵菜Potentilla conferta Bunge,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内蒙古。性味苦、酸,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止血。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鼻衄。用法用量配方用,1~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