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尾叶山柑

尾叶山柑

《全国中草药汇编》:尾叶山柑别名

尾叶槌果藤

来源

白花菜科尾叶山柑Capparis urophylla F. Chun, 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广西。

性味

微辛,温。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用鲜叶1两捣烂;先将患者头部百会穴处头发剃光,后将药敷上,包扎好,每日换药1~2次,另取鲜叶2~3两捣烂,敷于伤口周围。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尾叶山柑拼音注音Wěi Yè Shān Gān来源

药材基源:为白花菜科植物小绿刺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pporis urophylla F.Chun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道旁、河旁溪边、山谷疏林或石山灌丛中,海拔可达1500m。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广西。

原形态

小绿刺 小乔木或灌木,高2-7m。树皮黑色,有长圆形或线形淡黄色皮孔;小枝圆柱形,纤细,无刺或有上举微内弯的小刺;茎上刺粗壮,基部膨大,直或微外弯。单叶互生;叶柄纤细,长为3-5mm;叶片卵形或椭圆形,幼时膜质,老时草质,顶端渐狭延成长尾,基部圆形或急尖,长3-7cm,镰弯或稍直。花单一腋生或2-3朵成1列腋上生;花梗长6-15mm,萼片4,外轮卵形,后萼片基部浅囊状,内轮椭圆形;花瓣4,白色,上面1对卵形,相邻一侧中部以下彼此贴合,基部向外反折,下面1对椭圆形,分离;雄蕊12-20个,花丝长1.5-2cm;雌蕊梗长1.4-2.5cm,丝状,无毛,子房1室。果球形,直径6-10,mm,成熟后橘红色,表面近平滑。种子1-2粒。花期3-6月,果期8-12月。

化学成分

本品含3-羟基水苏碱(3-hydroxysta-chydrine)。

性味

微辛;温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外用:30-90g,捣烂外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白蜡花

    拼音注音Bái Là Huā出处贵州来源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蜡树皮“条。功能主治止咳,定喘。治咳嗽,哮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复方治哮喘咳嗽:白蜡花二钱,枇杷花三钱。米汤泡冰糖煎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白蝶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蝶花拼音注音Bái Dié Huā别名和气草、兔耳草、龙头兰来源兰科白蝶花Pecteilis susannae (L.)Rafin.,以根入药。生境分布江西、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补肾壮阳

  • 白螺蛳壳

    《中药大辞典》:白螺蛳壳拼音注音Bái Luó Sī Ké别名白螺壳(《肘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生境分布产浙江、江苏等地。原形态动物形态

  • 白补药

    《中药大辞典》:白补药拼音注音Bái Bǔ Yào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花茎状丹参的全草。夏、秋采收。生境分布生于阴湿岩上。分布贵州、广西等地。原形态花茎状丹参,又名:地梗鼠尾。多年生草本。基生叶6~10枚,叶片长卵形,长3.5~

  • 白豆

    拼音注音Bái Dòu别名饭豆(《日用本草》),眉豆、白目豆、甘豆(《广州植物志》)。出处《孙真入食忌》来源为豆科植物饭豇豆的种子。生境分布我国各省都有栽培。原形态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40厘米。3出复叶,顶生小叶卵状菱形,两侧小叶斜卵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