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谚语>关于时间的谚语

关于时间的谚语

收录日期:2025-11-21 03:16:37  热度:12℃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 ——李白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今日诗》)

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 --《淮南子?原道训》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唐?王勃

惊风飘白日,光景西驰流。 --三国?魏?曹植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晋?傅玄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晋?陆机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唐?孟浩然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峤

时而言,有初、中、后之分;日而言,有今、昨、明之称;身而言,有幼、壮、艾之期。 --唐?刘禹锡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绍难再白。 --清?朱经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 --清?魏源

莫倚儿童轻岁月,丈人曾共尔同年。 --唐?窦巩

猜你喜欢

  • 初春气温忽高忽低“春捂秋冻”有道理

    冬末春初,天气乍暖还寒变化多。自11-19日,北京市的气温一直比常年偏高,18日白天最高气温达到13.3℃。由于气温偏高,使人们感觉到春天悄悄来临,一些年轻人换上艳丽春装。可是到了20日后,较强暖湿气流北上,华北大部多云转阴,21日,一场弱

  • 晓雾不收,晴天可求;雾收不起,细雨不止。

    解释见早雾晴,晚雾雨”,这里晓雾不收只是说雾很浓,太阳刚出来不会立即消散,而是要经一段时间的意思。

  • 虹吃云下一指,云吃虹下一丈。

    虹吃云是指雨过虹现的现象,它说明大气中的大雨滴已经下过了,而漂浮在空气中的一些雨滴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虹,而此时云已消散(虹吃云)或基本上消散,因此一般不会再下雨,即使有雨也不会大。下一指说明只能下些小雨或天气即可、转晴的意思。云吃虹是指位于

  • 晚虹日头早虹雨;东虹太阳西虹雨;早虹雨、晚虹晴。

    虹是天空中出现的圆弧形彩色光带,像拱桥一样。当天空中出现虹的时候,说明空气中已经有大量雨滴存在。就是由于这些大量雨滴折射阳光才产生虹这种美丽的天空现象。虹与阳光总是处于相对位置上的,早上出现虹,一定在西边,晚上出现虹,一定在东边。早上出现虹

  • 日头出得早,天气靠不牢。

    晴朗的夜空,夜晚冷却加强,特别近地面散热更历害,温度降低,而空中(1000米左右)空气一方面向太空散热,另一方面却得到地面辐射上来热量的补充加热,这种现象使得在这一层空气中热量散失比近地面慢多了,因而就产生了一层逆温层。逆温层的产生使大气层

  •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有雨山戴帽,快晴帽抬高。

    云盖住山顶称为山戴帽”,云层没住山腰可见山顶称为山没腰”。阴雨快来临时,由于云层灰暗且低,往往压住山头形成山戴帽”,因此它是阴雨快来的前兆。但是如果山戴帽后云层不再下降变低,有可能不会下雨,特别是当阴雨过

  •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

    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气象谚语 久晴西风雨,久而西风晴,都是吹西风为什么有的没雨会下雨;有的有雨倒变晴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一个地方晴久了,空气每天受到太阳光照的间接作用不断增温,空气较暖和,同时地面蒸发也随之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相对也

  • 有关"七睡仙节"的德国农谚

    在德国,每年的6月27日是"Siebenschlaefertag" - "七睡仙节"。这一天引人关注,不单是节日,而且还有这一天的天气。有关七睡仙节的农谚广为流传,由此令人对这一天的天气敬而生畏,更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