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谚语>初春气温忽高忽低“春捂秋冻”有道理

初春气温忽高忽低“春捂秋冻”有道理

收录日期:2025-11-20 08:39:05  热度:9℃

冬末春初,天气乍暖还寒变化多。自11-19日,北京市的气温一直比常年偏高,18日白天最高气温达到13.3℃。由于气温偏高,使人们感觉到春天悄悄来临,一些年轻人换上艳丽春装。可是到了20日后,较强暖湿气流北上,华北大部多云转阴,21日,一场弱冷空气东移,北京地区下起了零星小雨雪,连续几天的最高气温降至4-6℃,人们又不得不穿上冬装。常言道:“春捂秋冻”。

初春时节,气温忽高忽低,最容易让人着凉感冒,同时还容易引发其他疾病,所以“捂”着点没有错。 “春捂秋冻”是我国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春与秋都是过渡季节,但两个季节还是有差异。通常把3-5月称为春季,9-11月称为秋季。

在温度上,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春季高于秋季;而平均最低气温秋季则高于春季。这说明了虽然春季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的温度还是比较低。 另外,春季的气温变化趋向回暖,室内温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虽然在室外很热,进入室内,就比较凉爽了。秋季则正好相反,是一个降温的季节,室外温度虽然下降了,室内温度还比较暖和。

如果春季遇热就脱棉衣,有可能不完全适应早、晚与室内的温度。宜多“捂”些时候,过早地脱棉衣,对春季养生保健不利;秋季刚开始转冷,寒冷的日子还在后面。所以,适当地少穿点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对过好冬季也有帮助。“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道理。

猜你喜欢

  • 六月西风暂时雨

    这句气象谚语是指长江流域一带,若农历六月(阳历7月)吹西风会造成短时间内阴雨天气,但时间不会很久。农历六月(阳历7月)长江流域一带已经完全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原来停顿在长江流域一带的静止锋已经向北撤退到黄淮一带去了。这时地面盛行东南季风。虽

  • 半夜五更西,明朝拔树枝

    半夜五更西,明朝拔树枝指的是半夜起西风到天明风力就将更大,可以折断树枝。这条气象谚语主要适用于冬季。冬季在北方南下冷空气控制下,天气多晴朗少云,层结稳定。白天刮风晚上无风表现出明显的风力日变化。但是南下冷空气在阳光照射下逐渐变性和向东移走,

  • 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

    气象谚语:开门风,关门住,关门不住吹倒树是说白天刮风不像晚上刮风那样有明确的指示性意义。在稳定少变的情况下,晚上要么无风要么风力很小,如果晚上刮大风,一般都说明有新的天气系统即将移来影响本地,天气将要转坏。白天则不一样。白天刮风可能有两种情

  • 星星闪烁,星下风恶

    这是台风天气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从前面所讲的台风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出台风中心内(台风眼)是盛行下沉气流的。台风眼内一般总是晴朗天气有几丝白云飘曳天外,风力也不大。晴朗的夜晚,天空无云,当然也就可以看到闪烁的星星,它给人们一种宁静幽美的感觉。

  • 无事七、八、九,莫向江中走

    这句气象谚语是我国沿海渔民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影响我国台风出现时间的经验之谈。影响我国台风大约出现在5-11月之间。影响范围最广、次数最多的时间却是七、八、九三个月份,由于海上经常有台风生成和影响,出船危险,无事七、八、九,莫向江中走就

  • 海水发臭,台风随到。海水不净,海上不静

    这两条气象谚语是根据海水污浊度来预报台风的。由于台风是一个中心气压很低的气旋式涡旋,在近海地区这个涡旋有时可以直冲海底把海底某些渔类尸体、腐败物质翻起并向四周散开,海水很脏很臭。因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这个规律判断海上已有台风存在。

  • 六月北风,水浸鸡笼

    六月北风多因台风引起,在台风到来时还伴有强烈的降水发生。六月北风,水浸鸡笼是很有道理的。

  • 四六不开天,开天晴半天

    1、四六不开天,开天晴半天。2、七阴八下九不晴,初十晒得脑子疼。3、下了初四雨,一月晴九天。4、下初九雨,一月晴九天。5、下送月雨,一月没有雨。6、(二月)初一初二不见面,初三初四最黑疸,初五初六是黄疸,初七初八压折担。7、重阳无雨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