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18岁,给我一个良师

18岁,给我一个良师

收录日期:2025-11-20 22:06:51  热度:8℃

印第安部族文化中,一个男人诞生两次,一次是出生,另一次是成为战士。现代人也诞生两次:第一次是从母体出生,开始呼吸;第二次是思想的出生,开始寻求人生的意义或理想。而迷惘往往伴随第二次出生。

我有心声向谁说?“18岁,给我一个姑娘”,其实“18岁,给我一个良师”更重要。因为姑娘多的是,而良师难寻。

电影《死亡诗社》中,罗宾·威廉姆斯扮演的基丁老师向学生宣扬“大好春光正此时”,生命有时会是痛苦的,但切不可放弃灵魂深处面向生的勇气和对生的渴望。基丁老师的忠告还有,人必须在现实的天空下放飞自己的理想、梦想和勇气,理想是不能对抗现实的。

我们的青春常常与苦闷相连。在所有的校训中,我们鲜见“快乐”二字。校训中充斥着假大空的理想。我们不能奢望能遇见《死亡诗社》那样的人生导师。我们甚至不能期望老师能在学生宿舍里多坐两分钟。从小学到大学,谁有幸遇见一位能触及心灵的人生导师?

缺少良师,只有益友。这多少算个补偿。大学校友成为我们的第二亲人。是那些若干年后相逢一笑的同龄人,让彼此长见识,彼此释疑解惑。

中国大学之弊,不在知识结构,不在师资力量,也不在学校品牌,排亚洲第几、世界几何,而在是否能点燃青春的梦想和激发面对残酷社会的勇气。你的生命在大学中怒放过吗?

己立立人。这条我在澳门教会学校墙上看到的校训,比大陆标语式假大空口号要印象深刻得多。其实越简单越难做得到。立人先立己德,如果不能激发学生们梦想,至少教会他们独立于正义。而中国大学之道只是立才与立技,掌握一门生存的手艺而已。可即使这一点,做得好的也不多。

中国最大的浪费,似乎是专业不对口,导致学非所用,就业错位,导致社会上蚁族与招工难并存。可《新周刊》的微博调查以及国外的同类经验告诉你,专业不对口,入错学校门是常态。调查中,八成人愿意重选大学或专业,而八成大学所学的知识将来用不上,但这不是中国最大的浪费,中国最大的浪费是千百万青年学子人生找不到方向⋯⋯

猜你喜欢

  • 井里的驴

    有一天,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来想办法救出驴子。但是过了许久,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号着。最后,农夫决定放弃努力,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心机去把它救出来。为了避免别的驴子掉下去,他想将这口井填起来。于是,农夫便决定

  • 金矿上的十字镐

    “斧头虽小,但多劈几次,就能将坚硬的树木伐倒。”阿拉斯加的金矿大王约翰逊接受记者访问时说。“请问你致富的秘诀是什么”记者问。“我想,是一种运气吧!”约翰逊回答。“运气”记者疑惑着。约翰逊微笑着说:“记得当时,我无意间在荒废的矿区发现一把生锈

  • 煮熟的花籽

    一位贤明的国王,决定从王国的众多孩子中挑选一个,培养成自己的大臣。国王的方法很独特,他给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谁就能够成为丞相。孩子们得到种子后,开始了精心地培育,从早到晚浇水、施肥、松土,谁都希望自己能成为

  • 竖起来的鸡蛋

    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在皇室为他举行的庆功宴中,一位大臣不服气地说:“任何一个人坐上船航行,都能到达大西洋的对岸,有什么稀奇,值得大家这样大惊小怪!”有几个大臣也在一旁附和。哥伦布听到后一言不发,朋友们都为他着急,埋怨他怎么不辩解。过了一

  • 向山顶跑

    有一天,有人问一位登山专家:“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他觉得很奇怪,不禁问道:“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会更大,它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

  • 一把扫帚

    有一个行动不便的老太太想雇用清洁女佣,就想出一套特别的考试方法。在接见应征者那一天,她在大门口的地上故意横放一把扫帚,然后坐在客厅观看。有人按门铃时,老太太就叫她进来面谈。凡是小心跨过扫帚的,马上通知不予雇用。有一位女佣进来随手就拾起了扫帚

  • 小汤匙捉鱼

    有一天,两人在花园中边走边谈。来到一个水池边,一个人突然提议两个人来打赌,看谁能不用钓具将水池中的鱼捉起来。另一个人心想,这还不容易!马上从地上捡起许多石子,猛烈地朝池中的鱼投去,可惜没有一个石子击中鱼。他累得直喘气,只好无奈地说:“我放弃

  • 雾的后面

    马拉松的比赛正在进行着,后来,有两个人逐渐地甩开了后面的人,跑到了前面。长时间的奔跑,已经使他们的体力消耗很大了,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向前跑,这时的天气很不好,雾很浓,几十米内几乎看不清东西,后来天空又渐渐地飘起了小雨,又给比赛增加了难度。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