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免死铁券

免死铁券

收录日期:2025-11-20 12:29:31  热度:10℃

皇上多疑,忠臣难做,难做也得硬着头皮,绞尽脑汁地做。

明朝的李得禄为朱元璋建立帝业,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嘉奖李得禄,朱元璋赐给李得禄一块免死铁券,并说不论李得禄犯了什么罪,都可免一死。铁券赐给李得禄没几年,朱元璋就后悔了。因为朱元璋发现李得禄太会办事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说他坏的。朱元璋很生气,李得禄比我的人气还旺。哪一天他要是顶我的窝怎么办?我已经赐给他免死铁券了,他要是想造反,我还杀不了他,这不瞎捣乱了吗?不行,得想办法先把他的免死铁券收回来,然后再找个茬把他宰喽。

这天散朝后,朱元璋密诏锦衣卫指挥使杜先进宫,向社先宣了一道口谕,让杜先想尽一切办法,一个月之内把李得禄的免死铁券弄到手。杜先领旨下殿,心想,把李得禄的免死铁券弄到手,怎么弄啊?带锦衣卫去抄家?不行啊。李得禄没有罪名,抄不了家呀。明着没法弄,只能来暗的——偷!

杜先回到锦衣卫总部,找来千户、百户商量办法。大伙一合计,大狱里关着不少犯人,那犯人里有的是高人呢,找一个飞贼出来,让他把免死铁券偷出来不就行了?杜先一想,这主意不错,马上查点犯人名册。一查,还真查出一个来。这位叫石万,据说是水泊梁山石迁的后人,飞檐走壁、偷鸡摸狗那是绝活,只因到皇宫里偷皇上的九龙樽时,贪喝里面的好酒,醉倒在宫里,才被禁卫军抓到,不然的话,这家伙还真没人抓得着。

杜先立刻命人把石万带来,告诉他,如果能把李得禄的免死铁券偷来,偷九龙樽的死罪就免了。石万一听。耗子眼转了几转,说:“这个好办,今天晚上我就去偷。”杜先点点头。说:“本官放你出去,你可要老实点,要是半路跑了,本官就把你满门抄斩!”石万连忙揖手,“那是那是。我们做贼的都讲个信字,说话算话。你们瞧好吧。”

入夜之后,石万一身青衣潜入李得禄府中,在房檐上倒桂金钩一看,李得禄正在祠堂里,手中捧着一个锦盒,盒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免死铁券。李得禄把免死铁券供到贡桌之上,烧香磕头之后,有人侍候着出了祠堂。

李得禄一走,石万溜进祠堂,拿起锦盒飞身就走。回到锦衣卫总部,石万把锦盒交给杜先,龇着黄板牙洋洋得意,“杜大人,怎么样,东西拿来了,放我走吧。”杜先接过锦盒连连点头,“好,太好了,本官这就……”一边说,一边打开锦盒,把免死铁券拿在手里。这一拿,杜先觉得不对劲,免死铁券怎这么凉啊?这虽然是冬天,可铁不至于凉得冰手啊。正想着,免死铁券开始流水了,往桌子上一扔,碎了。原来免死铁券是冰做的,石万偷了半天偷来个假的!杜先气坏了,“石万,你还自称飞贼呢,本官让你去偷免死铁券,你给本官偷来两块冰,本官要是把这两块冰交给皇上。脑袋就搬家了,你还想走,本官这就送你走!”杜先朝石万身边的校尉一摆手,校尉抽出腰刀,“咔”地就砍下了石万的脑袋。

宰了石万,杜先抹了把脑门子上的汗。真悬呢,多亏自己先看看,要不然就被假免死铁券要了命了。这个李得禄好狡猾呀。居然造个假的供到祠堂里,看来他是加了小心了,怕别人把免死铁券偷去,到时候皇上想要他的命,他拿不出来就玩完了。怎么办呢?暗着偷不出来,就给他来个明抢得了!

杜先找来十几个身手不错的锦衣卫,让他们全都换上夜行衣,连夜偷袭李府。当时,李得禄相府刚刚建完。家丁护院还没完全安排好。锦衣卫突然闯入,家丁防不胜防。锦衣卫直火内宅,几个在外面把门,一个百户带着几个锦衣卫冲进卧室,把李得禄从床上抓起来,刀架着脖子,自称是江洋大盗,让李得禄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出来。

李得禄70多岁了,哪里有力气跟这些人纠缠,往床底下一指,说:“金银珠宝都在这里,你们随便拿吧,只要留我一条老命就行。”百户拉出床下的箱子,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着那免死铁券。百户干脆直说:“老家伙,你这些东西都不值钱,我们听说皇上曾给你免死铁券,那东西举国仅有。是无价之宝。快把免死铁券拿出来。不然我让你现在就人头落地!”李得禄没有办法,只好打开墙上的暗门,从里面取出一个锦盒。百户一把将锦盒抢到手,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块铁券。拿起来敲敲,“当当”真响。再看上面的字,也是皇上亲题,铁券背面还刻着印章。百户点了点头,“算你识相,我们走!”说着。冲锦衣卫_摆手。锦衣卫又从箱子里抓了些金银珠宝,匆匆出门。

回到总部,百户把免死铁券交给杜先。杜先看罢,连连点头,“好,有了这个,我们就等着领赏吧!”说完,把免死铁券放进锦盒,拿着进宫去见朱元璋。

朱元璋看过免死铁券之后,点了点头。说:“这牌子你是怎么弄来的?”杜先洋洋得意,说:“回万岁,弄这牌子我可是费了劲了,我让锦衣卫化装成江洋大盗硬从李得禄府里抢来的。”朱元璋突然把脸一沉,“岂有此理,你一个锦衣卫指挥使竟然指使手下盗抢相府的东西,来人呐,把杜先推出去砍了!”杜先一听,吓得咕咚一下就瘫那里了,还想说什么,已有人上来,把他拖到门外,“咔嚓”一声砍了。

杀了杜先,朱元璋又拿禁卫军把所有参与抢免死铁券的锦衣卫都抓起来杀了。完事儿之后,朱元璋出了口长气,这下好了,没人知道我曾指使人收回李得禄的免死铁券了。李得禄的免死铁券没了,我再治他的罪,他就没咒念了。

这个时候。胡惟庸因谋反罪被满门抄斩,受株连的达1万多人。朱元璋一想,不如就此机会,把李得禄也一锅烩了。便以李得禄与胡惟庸关系密切为由,也抓了李得禄满门,准备择日问斩。

李得禄知道朱元璋迟早会杀他,因为那么多功臣都被杀了,他肯定也难逃一劫。就在李得禄满门被押往刑场的时候,李得禄请求面见朱元璋。李得禄官也不小,临死前这点请求,朱元璋不能不应,就监斩台前召见李得禄,问李得禄还有什么说的。

有人去掉李得禄枷锁,把李得禄按倒在地。李得禄向上磕头,说:“万岁,臣知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道理,可臣也知道万岁是金口玉言,万岁曾赐臣免死铁券,不论犯了什么罪都能免一死。今免死铁券仍在臣这里,万岁不能杀臣呀!”朱元璋一听,“什么?免死铁券还在你那里?拿出来给朕看看。”李得禄捋开裤管,从大腿上解下了那块免死铁券,拿在手里说:“万岁,臣视免死铁券如生命,一直绑在腿上,除非把老臣杀了,不然什么人都无法摸到。”李得禄把免死铁券高高举起,让朱元璋看。朱元璋傻了,弄了半天,杜先抢的那块是假的,这多让我栽面子啊!怎么办?朱元璋眼珠一转,突然“啪”一拍桌子,“大胆李得禄,朕只赐你一块免死铁券,数日之前,你曾还给了朕,说你用不着了,现在怎么又出来一块?难道你私造免死铁券不成?”说完,让侍卫拿着他的那块免死铁券让李得禄看。李得禄看看那铁券,拿着自己这块在那块铁券上下左右晃了晃,说:“万岁,您这块不是免死铁券呀,您再仔细看看。”侍卫把铁券交给朱元璋,朱元璋一看,眼珠子当时就直了,刚才铁券上还有字,这会儿什么都没有了,成了光秃秃的一块铁板。

李得禄擦了擦铁券,说:“万岁,臣这里只有一块免死铁券,是您当年御赐的那块,现在臣以免死铁券求臣和臣全家免去一死。”朱元璋没词儿了,只好收了李得禄的免死铁券,一摆手,让监斩官放人。

朱元璋哪里知道,那块铁券上的字是李得禄用铁粉混了风干胶粘到上面的,风干胶见风片刻便失去胶性,李得禄那块免死铁券又经过了磁化,两块铁一靠近,朱元璋那块铁券上的铁粉就被吸到了李得禄的铁券上。等朱元璋回到宫里研究明白了,李得禄也带着家人回了老家。朱元璋再想杀李得禄,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茬儿来了,只好把两块铁券扔到地上,咬牙痛骂:“李得禄,真是狡猾!”

猜你喜欢

  • 如何评价《步辇图》作者阎立本 阎立本趣闻

    阎立本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步辇图》的作者,所作画像能得到中国十大创世名画这么高的评价,足以见得阎立本本人的绘画水平事多么的高超。然而令人敬佩的是,阎立本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唐太宗时期步入仕途,在唐高宗时期官

  • 古代天文学家何承天简介 何承天是个什么样

    何承天是南朝宋时期大臣和著名的天文学家,也许是命运,也许是巧合,他承天的名字倒是和天文学有那么一点关系。公元370年,何承天在东海郯出生。五岁的时候失去父亲,他的母亲徐氏独自抚养他长大成人。母亲徐氏是东晋大学问家徐广的姐姐,在母亲的培养下,

  • 南宋文学家颜延之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什么

    颜延之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很少有人知道颜延之在当时文坛上的声望很高,是与著名文学家谢灵运齐名的人物,后世称颜谢。不过虽然两人并立,但实际上颜延之的文学成就远没有谢灵运高。他的诗凝炼规整,喜用典故,堆砌辞藻,往往缺乏生动的情致。用情不深,可以说

  • 《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简介 他是怎么死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国宝级文物,作者用散点构图的方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画是献给北宋宋徽宗的贡画,是对北宋繁荣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种对统治者变现赞扬的画作。

  • 唐代宰相阎立本简介 阎立本代表作

    阎立本大约出生于公元601年,于公元573年去世,是唐代著名画家,同时也是朝廷倚仗的大臣,后来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人物档案姓名:阎立本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隋唐时期出生地:雍州万年出生日期:601年逝世日期:673年11月14日职业

  • 宋代画家赵伯驹简介 赵伯驹的人物故事

    赵伯驹绘画水平很高,《松隐集》里说:赵希公及共兄千里,博涉书史,皆妙于丹青,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毫素。他擅长画山水、花果、翎毛,代表作品有《风云期会图》、《春山图》、《阿阁图》、《后赤壁图》。赵伯驹除了是宋朝著名画家,同时也是宋朝宗室,是宋

  • 少年天才王希孟简介 结局如何?

    王希孟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扬名及早,但是只存《千里江山图》一副画作,此后不见踪迹。他是中国绘画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画作技艺精湛,受世人赞扬,然而这位天才少年却如昙花一现,绽放一时容光,此后隐于历史长河中。王希孟以一幅画

  • 两只金鱼缸

    有两只金鱼缸。左边一只养了八条红金鱼,右边一只养了一条黑金鱼。红金鱼们望着黑金鱼发呆,心想:黑金鱼住的地方多么宽敞。黑金鱼望着红金鱼们也发呆,心想:红金鱼们住的地方多么热闹。于是,红金鱼们纷纷往黑金鱼的缸里跳,黑金鱼也急切地往红金鱼的缸里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