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

收录日期:2025-11-21 01:01:09  热度:8℃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yǎn)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mèn)。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咄,表示惊诧的声音。

猜你喜欢

  • 汤寿潜:布衣都督的传奇

    1915年春末,青年学子曹聚仁初到杭州,出乎意料地遇见先父极为敬仰的前贤:汤寿潜。然而更令曹想不到的是汤的打扮,“他穿了一套土布短褂,戴了一顶箬帽,脚上一双蒲鞋,手上拿了一把纸伞,十足的庄稼人。”当然,被汤的这身造型“雷倒”的又岂止曹聚仁

  • 苏东坡与佛印的幽默故事

    苏东坡性喜交朋结友,自谓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乞儿妓女,无不可做朋友。在他的一生中,曾广泛结交和尚道士,特别是与佛印禅师,极为友好,你来我往,亲密无间,留下许多轶事趣闻。佛印禅师,自幼饱读经史,博学多才。熙宁年间,因准备参加礼部考试,始前来京师

  • 曾国藩发迹的故事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终攻克南京,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晚年则

  • 司马光荐才

    北宋名相司马光并非一直春风得意,在他失意赋闲在家时,他曾一度消沉。好在他热爱读书,喜欢交朋友,与友人一起举杯小酌,谈古论今,时光也好打发。司马光当宰相后日理万机,案头文书堆积如山,其中有不少是旧友来函。这些人在给司马光的信中,多半是回忆旧情

  • 郑板桥故事:写竹明志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郑板桥一生,以写画竹子最为着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

  •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

  • 杨天石:蒋介石自曝早年搞三陪

    蒋介石日记记录本人当日或当时亲历亲见之事或个人所为所思,不仅比较准确,而且私密度很高,历来为史家所重视。但是,蒋介石的日记可靠吗?我在研究蒋介石的过程中,经常有读者或媒体朋友问我这个问题,其实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下面我就蒋介石日记真实

  • 吕布怎么死的?

    吕布是被曹操缢死的。吕布虽骁勇善战,但又势利多变,故除其勇武为人所记,个性却并不为人所喜。吕布曾在并州刺史丁原麾下任骑都尉、主簿。汉灵帝死后丁原进京与大将军何进密谋诛杀宦官,并为执金吾。董卓入京后令其诱杀丁原。董卓得势后收吕布为义子,任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