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唐玄宗之女上仙公主简介 上仙公主真是神仙

唐玄宗之女上仙公主简介 上仙公主真是神仙

收录日期:2025-11-21 07:22:26  热度:7℃

唐朝公主众多,在这么多的公主当中,能被后人牢记的只有极少的几个人,如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等。

令人意外的是,有一个在襁褓中夭折的小公主也被唐史着重记载了一笔,只因为她身份神秘,据说还是神仙下凡!

这位公主不是别人,正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女儿上仙公主。

唐玄宗一共有三十七个儿子,二十九位公主,上仙公主是唐玄宗在位初期的宠妃武惠妃所生,很得唐玄宗的喜爱。

说到这个武惠妃,就不得不给大家普及一下,虽然大多数人提到唐玄宗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女人就是杨贵妃,但是杨贵妃再受宠,也不及这个武惠妃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因为武惠妃是唐玄宗亲自追封的贞顺皇后,而杨贵妃到死也只是个贵妃而已。

看武惠妃的姓氏就知道她与武则天一定有关系,她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父亲早逝,她自幼便被武则天接进宫抚养。唐玄宗刚继位的时候,武惠妃刚到少女年纪,拥有一副绝色容貌,一下子就吸引了唐玄宗的目光。

后来,唐玄宗将武惠妃封为婕妤,武氏宠冠后宫,替唐玄宗生下了四子三女。

一般来讲,当宫中女子年老色衰以后都会或多或少的失去圣宠,但是武惠妃不仅没有失宠,反而有长盛不衰之势,武惠妃的所有子女都受到唐玄宗的喜爱。

开元初年,武惠妃生下上仙公主,据说上仙公主生下来就长得特别漂亮,但是很可惜她在襁褓中就夭折了。

当时武惠妃依然得宠于唐玄宗,两人突然痛失爱女,都十分悲伤。然而,上仙公主去世后发生了一件事,却让唐玄宗和满朝文武乐开了花。

史书记载,上仙公主去世之后的某一个月的第八天发生了灵异事件,上仙公主的灵座出现了祥风瑞虹。

古人一般都很迷信,他们相信这种异象一定是上仙公主显灵,特别是名相张九龄,他坚信这异象代表上仙公主是神仙下凡的祥瑞,还专门上书唐玄宗,一定要将这次灵异事件记录在史书中。

玄宗思念爱女,自然答应了张九龄的请求,将这一次灵异事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上仙公主是神仙下凡的说法就传开了,那时几乎人人都知道玄宗生过一个神仙下凡的女儿,真是大福气啊!

其实,不论那次灵异事件是否是上仙公主显灵,都无法抹灭上仙公主之母武惠妃得宠于唐玄宗的事实。武惠妃从少女时期便陪伴着李隆基,也算是陪李隆基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一定非比寻常,从武惠妃的生子数量也可以看出她的受宠程度。若不是武惠妃红颜薄命,害人不成反倒被吓死,恐怕她能在活着的时候当上皇后也不一定呢!

猜你喜欢

  • 自惭形秽的故事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 侧,觉我形秽。”释义惭”,惭愧;形秽”,丑陋,不体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 别人而有一种惭愧的感觉。故事 晋朝时候

  • 之乎者也的故事

    出处: 《湘山野录》 (太祖)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须著之字安用?”普 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来自itlearner.com释义: 讥讽文人咬文嚼字,不讲实际。故事: 宋

  • 走马观花的故事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6岁时才考取进士,他用写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

  • 朝三暮四的故事

    解释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典故 春秋时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非常喜爱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儿,时间长了,渐渐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尽量节省家中的用度,买可口的东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故事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

  • 紫芝眉宇的故事

    元德秀是唐朝时的河南人,为人宽厚,少浮华。元德秀当鲁山县令时,县里有个人因偷盗被捕,恰好当时鲁山境内有虎为暴,那人请求去缚虎来赎自己的罪,元德秀答应了。官吏劝他说:这是那人的诡计,他想逃走,你不怕受到牵连吗?” 元德秀说:人应该

  • 志在四方的故事

    “志在四方”由“四方之志”衍变而来。“四方之志”出自秦朝孔鲋编撰的《孔丛子》(记述孔子及其后代言行的一部书)。《孔丛子·儒服》篇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第五代孙孔穿,字子高,出游赵国(今河北省南部一带)。在赵国,他和赵胜(即平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