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别把好日子,过得太穷

别把好日子,过得太穷

收录日期:2025-11-20 14:08:24  热度:9℃

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

家里大扫除的舅舅要丢包垃圾,被我姥爷坚持拦了下来。

那包垃圾是什么呢?具体如下:一把老锁头、一副破了的老花镜,还有几根姥爷在路上捡来的鞋带和几个废纸盒。

姥爷的理论是:不管什么时候你有好日子都不能忘了穷日子!浪费可耻!坚决让舅舅把东西放回去。

对此,我舅舅极其无奈地问:“爸啊,我现在拼命挣钱,不就是为了过‘好日子’!不然挣钱是为了啥,难道就还是让你们这样把好歹一万多一平的房子堆废品的?”

诚然,放眼望去,家里哪个角落都堆着姥爷的东西。可能是一块海绵、一堆旧报纸——这都是他捡来的“宝贝”。

“万一有用呢?”他永远这么说。

可问题是,我们都知道那些东西估计永远也等不到“有用”的时候,它们会一直占着角落,直到积满灰尘。

我不禁想:為什么有人有钱了,却永远过的是穷日子?

答案是:你,习,惯,了!

你习惯了,恐惧贫穷。

有人说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

因为一旦他每天吃饱就对吃饭失去兴趣。随时保持饥饿感,他们会知道饭是会“没有”的,自己不吃,下一秒就会饿肚子,这样他们就会有危机感。

连莫言都坦言自己童年的记忆和以后写作灵感全源自“吃”和“饿”。孩子们争夺食物,争相塞进嘴里,一嘴黑色——他们争抢的是车上的煤球。

从老一辈的人身上你会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你会觉得他们抠门,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丢。

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最苦的饥荒年代,家里兄弟姐妹缺衣少食,吃顿白面能高兴一年……刚刚有个好东西,说不准下一秒就被谁抢了。

这样的十几年、几十年下来,让他们脆弱的神经时时陷在一种恐惧中:怕没钱,更怕回到以前的生活。

于是他们拼命攒,攒东西、攒钱、攒黄金、攒房子。他们内心的不安告诉他们必须要向前走,不能让贫穷追上他们。

他们习惯了把钱攥在手里,觉得这比什么都踏实安心。生怕一个不留神,有个病有个灾,打个针吃个药,又要回到解放前。

当年的大贪官和珅,富可敌国,嘉庆皇帝查抄他家时搜上来堆着几间屋子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抵得上皇家国库实收15年的银子,但和大人家里只吃粥。除了他自己、夫人和管家能穿绫罗绸缎,其他仆婢都穿粗布,和大人事必躬亲的连买菜的银子都算完称好了往下发——那是真穷怕了。

有一天上帝遇见一个乞丐,想改变他的命运。于是他问乞丐:“如果我现在给你一千块,你想做什么?”

乞丐想了想,说:“我要一部手机。”

“为什么呢?”

“这样哪些地方讨饭容易些别人告诉我就方便了!”

上帝觉得可能是给的资金太少了,于是说:“假如给你十万呢?”

乞丐说:“太好了!我想买部汽车。”

“为什么呢?”上帝问。

“这样,哪里讨饭容易我就马上可以开车赶过去。”

上帝不死心地问:“好吧,假如我给你一个亿呢?”

乞丐眼里冒出了光:“太好了,我要将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方买下来。”

“那你接下来做什么?”上帝问。

“把其他乞丐赶走,没人再来跟我争地盘!”乞丐如是回答。

这样的笑话很可笑,也很可悲。

也许最值得同情的就是这类人。不是没钱,而是明明过着好日子却把自己搞得很穷。

公司招了个女实习生,她人挺好,我们常常聊天。有一天主管怒了,原因是开大会,场合挺大,她是唯一没有穿黑色正装的。

主管问她怎么回事,她回答得也挺坦荡:“没钱买。”三个字差点把主管气死。

事实上她平时的确老穿着旧衣服,也不化妆,颜色搭配的有时候也让人觉得怪怪的。

一问,家里也不是没钱——平时她妈妈总给她汇,但都在存折里放着,她妈妈再买衣服给她邮过来。

她平时除了工作就是看看小说吃点零食,也不愿意花时间选选衣服、买本杂志看看颜色搭配。

有钱不难,难的是拆掉禁锢思维的墙。精神做了乞丐,有金钱也只能乞讨。

人家年年换花样旅行、培训、做保养,你却舍不得给自己拿钱学一项特长,学个英语做个饭有个小爱好陶冶陶冶情操。

人家都看尽世间繁华了,你还在家自以为潇洒。

这样的人生是豆腐渣工程,花了钱,却还是存在着严重质量伤残。

等我有钱。

“等我赚够了钱,我就环游世界。”

“等我赚够了钱,我就去享尽繁华。”

你身边肯定会有人这么发愿。

我一姐们儿靠顶呱呱的英语当志愿者跑了一圈柬埔寨回来了,那边朋友们还在家看肥皂剧呢。“等我有钱再跟你去啊!”有人在微信回复她。

问题是跟她讲这些话的人始终也没动地方,他们一辈子在等,因为钱永远“不够”。

其实不是不够。

前两天那个回复她的人还在双十一感叹自己剁了手。那些人有工作,甚至很多人都有车、有房,却都“没有钱”去旅行。

说穿了,是“没钱”成全了我们的“不够”,给了我们一个不努力、不满足又没办法的装受害者的借口。

你想到达的地方,只需要你真心一步步走。

对自己好一点。爱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热爱生活。

当你化了个美美的妆,你可以在商场微笑着接受所有的服务和邀请,因为你值得;当你劳累了一天做做瑜伽,放段音乐,给自己一个热水澡,一点点读书阅卷的忙里偷闲,让自己保持放松;当你订一束花插在一个般配的花瓶,有一点小小的布置,每天做一点不同改变时,日子也会多一点柔软的情趣。

就如老顽童蔡澜先生所说的:“下棋、种花、养鱼,都不必花太多的钱,买些悦目的东西,玩物养志;吃一点好吃的,玩一点好玩的,不然对不起自己。”

人生苦短,不如任性过生活。

所以,对于那些告诫我“不要忘了苦日子”的人,我只想回复说:“我只想过好日子,苦日子让别人过吧!”

猜你喜欢

  • 黑头

    这儿说的黑头,可不是戏曲里的行当,而是条狗的名字。这狗不一般。黑头是条好狗,但不是那种常说的舍命救主的“忠犬、义犬”,这是一条除了它再没第二的狗。它刚打北大关一带街头那些野狗里出现时,还是个小崽子,太丑!一准是谁家母狗下了崽,嫌它难看,扔到

  • “负心”的父亲

    一次,我和几位好友闲聊。说着说着,一位好友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话还要从三年前的那个晚上说起……那一天,我父亲回来得很晚,而且还喝了酒。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就没有这么晚回来过,而且还是喝得不省人事,这在我的印象中是万万不可

  • 八哥丈夫

    今年元旦,我家乔迁新居。这是一幢面临市南花园的商品房,我家对门住的是一对中年夫妻。我经常会听到他们夫妇说的亲热话,每天看到女主人阿玲出出进进,但不知什么缘故,从未见到她的丈夫。每天早上,阿玲出门上班时,我总能听到房间里传出她丈夫的声音:“阿

  • 我与妻子的传奇缘分

    我与妻子的缘分,比电影《罗马假日》的情节还要富于传奇性。本来我已经不相信20世纪末还有这样的传奇,但它确实发生了。妻子是我的读者。她大学时学的是金融,毕业后在南方的一家香港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她喜欢文学远远甚于喜欢自己的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

  • 一对草编鸳鸯

    庞玳大学刚毕业,就南下深圳找工作了。这天下午,她找到一家旅馆安顿下来后,便匆匆挤上公交车去一家电子公司应聘。下车一摸坤包,顿时大惊失色,她的坤包被掏了个空,钱全被扒手摸走了。庞玳家的经济原来就不富裕,上了几年大学又花大了六七万元,家里已负债

  • 医生的父亲

    中午值班,急诊室打电话说:“要收一个病人,头痛,疑似中风,但不肯做CT检查。”我一听头也痛起来,跟旁边的护士说:“不检查怎么治?难道学中医拿脉吗?”这时,病人已经自己走上来,是位老人,后面老伴大包小包地跟着。把病人安顿到病房,我一问,原来五

  • 我不想你,只是很想当年那样爱你的我

    很多人觉得我是永恒的十七岁少女心。其实我的十七岁一点儿都不少女,内心强大如莽汉,外表潇洒如帅哥,而且疯狂地倒追校草。那时我们同在省重点,念着同样的年级。他除去英语弱一点,其他科目成绩和我不相上下;他人缘极好,男生都喜欢跟他约踢球约吃饭,女生

  • 谢谢你这么多年一直挺我

    小孩子时常面临的一个选择题是,爸爸和妈妈你喜欢哪个?说都喜欢的通常被夸奖为“伶俐”,我一直不伶俐,我一贯的答案都是我妈。其实我爸对我好太多了,我妈干过的负能量事件罄竹难书,我每学期开学都要发烧,她的解释是:“我从前以为你只是智商和普通同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