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商业巨擘西尔斯

商业巨擘西尔斯

收录日期:2025-11-20 22:30:06  热度:9℃

商业巨擘西尔斯

一开始,西尔斯就把他的主要销售对象放在农民身上。那时,美国农民购买东西大都是到当地普通商店。这些商店效率低,价格高,品种少。因此,如果有一些价廉物美的商品送下乡,就大受农民的欢迎。西尔斯从他转手买卖怀表中得到启发,他便四处打听,专门收购一些因积压或欠债而遭扣押的商品。一些商品价格非常低廉,只是因款式不合城里人需要才积压,但对农民来说,式样并不过时。果然,这些积压商品在乡下成了旺销货。

久而久之,西尔斯对农村市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是个很特别的市场。由于交通不便,农村与城市相隔遥远,农民的需要与城市消费者个同,追求实用而不一定要求时髦;农民购买力低,但潜在市场庞大;农民有一种保守性,生怕城里人欺负乡巴佬,即使送货上门,也担心上当受骗,怕买了假冒商品。这些特点决定了要做农民的生意,非动点脑筋不可。很显然,商品对路,价格低廉,货源稳定,信誉良好,这些都不难办到,只是如何克服信息不通的障碍尚是一道难题。

西尔斯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突然,窗外传来他熟悉的火车鸣叫声,使他想起他在火车站工作时,每天都有大量的邮寄包裹通过火车运送。“对了!”他兴奋地拍了一下大腿:如果我利用这不断扩大的铁路网,经营邮购商品业务,向散居在各地的与世隔绝的农民发送邮购目录,邮售各种日用品,不就能解决农民们的信息不灵、与城市相隔太远的难题了吗?

1888年,第一张西尔斯邮购商品目录问世了,不过第一张目录上只有手表等少数几种商品。他的公司设在芝加哥市,随着铁路的开通,芝加哥已发展成经济中心,成了农民向往的大都市,因此公司推荐的邮购商品颇受农民欢迎。不久,第一批邮购的汇款单就寄到公司所在地。西尔斯的这一招果真很灵。他又寄出第二张、第三张邮购目录。到了1894年,西尔斯公司的邮购商品目录已经有厚厚的507页了,经营的商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当然,公司名称也由“钟表公司”改为“西尔斯公司”了。在“目录”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世界上最便宜的商品,我们的贸易遍布全球”这两句标准而又吸引人的广告语言。邮购的汇款单像雪花一样飞来。西尔斯确实赚了不少钱。可惜,面对到手的一叠一叠的钞票,他不思进取,不去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而是考虑如何从每一份汇款单中榨取更多的油水。鼠目寸光使他的业务量锐减,公司濒临破产,他不得不把公司卖给芝加哥的一个服装商米利雅斯·罗森沃尔德。

罗森沃尔德从1895年起主持和经营这家公司。他接受前任教训,不再光把两眼盯在营业额上,而是想尽办法给客户提供方便,让顾客满意。他针对当时市场的特点,大胆创新,别出心裁地推出一套发展邮购业务的新举措:印发邮购产品手册,并由此建立邮购工厂。随着他在芝加哥的邮购工厂建成开工,西尔斯公司开始形成工贸一体化的正规企业。到1903年,邮购工厂已是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厂,采用标准化的流水作业线。为了取得农民的信任,公司以“农民之友”为号召,制定了“保证满意,否则退款”的销售政策,定期印发货真价实的邮购商品手册。手册中所列邮购商品事先都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均系农民所需产品,从生产工具到衣袜鞋帽、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如不满意,原款退还”,使农民消除了害怕上当的心理,不仅使西尔斯闯出了响当当的名声,而且把长期以来买方提心吊胆的情况转变为卖方谨慎从事的局面。这些独到的创见和做法,给农民极大的便利,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因此,西尔斯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猛。罗森沃尔德这一套管理办法为西尔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伍德于1954年退休。在他任职的近30年里,他是西尔斯公司的绝对统治者。西尔斯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已确立了现代商业企业的雏形。

伍德之后,西尔斯公司一直由一个主席、一个总裁和一个执行副总裁集体领导,而且5~7年就换上新一任领导。人事的定期变动使西尔斯的经营方式也随之变化,从而使西尔斯公司始终保持活力,能随着美国人口构成和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及时采取相应的经营策略。公司特别注重了解美国的家庭,并不断地分析和研究美国家庭未来的变化会有什么新的要求,然后设计和生产相应的产品。在六七十年代,年轻知识分子的家庭逐渐支配了美国市场,他们的需求和消费量增长最快。西尔斯公司敏锐地看到这一市场新变化,迅即推出相应的措施,以适应年轻人对教育、保健、旅游及财务咨询和业务辅导等方面的新的要求。公司的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除提供厨房用具一类商品外,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商和美国最大的书商之一,甚至是一个艺术品的大买家和大卖家。

就在西尔斯陷入困境的严重关头,在西尔斯工作32年之久的特林,受命于危难之中,在1979年当上了西尔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特林上任后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对公司的组织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他认为,要改变西尔斯以老大自居、不求进取的状态,使它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定要大胆地提拔那些比较年轻、有开创精神、不怕承担风险的人。他首先把一位年仅46岁的地区分公司经理布伦南提到分管全公司商品销售的重要岗位上,全权负责重组公司商品部。接着,又让55岁以上、工作无多大起色的经理人员提前退休,让有干劲、有志向的年轻人来接替。这样,仅在1980年,公司商品部就有1500名经理人员提早退休。

特林深知,顾客的信任是无价之宝,是商业企业取得成功的生命线。因而,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争取顾客信任的措施。

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顾客的要求,西尔斯设立了美国规模最大的居民需求凋研部。每天公司营业结束后,分设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必须在当天晚上,把当日销售的商品的种类、品名、数量、花色、厂牌名称和价格等,用电子计算机统计出来,电报总公司。调研部收到各销售网点的报告后,立即对上述各种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据此对市场销售趋势和顾客的爱好进行分析,对货物的增减提出建议。第二天早上,7点刚过,当西尔斯公司的决策者走进办公室,打开计算机终端的显示屏时,他们想知道的东西都呈现在眼前,从而能迅速地作出正确的决策。

即便这样,仍难以避免有个别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被卖出去。因此,为彻底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西尔斯重申创办初期提出的“包您满意,否则原价退款”的口号,并增添了新的内容:对退回来的东西从不争论,收回任何原因退回来的商品。这样一来,个别顾客偶尔也会滥用这一制度,如把磨得不像样的鞋退回来,把已用了6个月的泡沫材料家具拿来退……但西尔斯仍毫无怨言,微笑地收下。因为他们相信: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这类顾客毕竟是极少数。而且,他们这样的服务,会使这些顾客去买其它他们不会退回的商品。更重要的是,此举为西尔斯赢得了用金钱也买不到的良好声誉。

特林不仅把目光停留在传统的商品上,而且努力扩大经营范围,使公司向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抗风险的能力。1981年,西尔斯大胆地介入金融服务业,花巨额资金买下两家金融公司,成立西尔斯金融服务部,经营提供信贷和销售股票的业务。由于它经济实力强大,深得顾客信任。仅1983年,就获利7亿美元。此后,特林又制定扩展金融服务的大胆战略:把公司的信用卡变为借方卡,这样就能自动从储蓄账户上扣除购买商品的价款。此外,西尔斯还成立了“西尔斯通讯网公司”,提供长途电话服务,使用电话的顾客的电话费,可以在每个月西尔斯开给他们的账单内支付。

猜你喜欢

  • 婚姻就是过好日子

    堂弟结婚半年,婚姻战场上始终硝烟不断,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不知劝了多少回,都收效甚微。独有一次,表哥说了一席话,一下镇住了堂弟夫妇,让他俩幡然醒悟,从此婚姻生活再也没亮红灯。其实,表哥也没说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在苦口婆心地开导他俩婚姻

  • 女人的幸福要靠自己

    爱的渴望江旭东打来电话的时候,苏雯雯正在店里看报表。他的声音很温柔,“明天就是周末了,咱们带淼淼去游乐场玩玩,晚上一起去我家吃饭,顺便见见我的父母。”“我担心他们不会接受我,我比你大,还离婚带着孩子。”苏雯雯的语气里都是担忧。“放心吧,我早

  • 静静的夜

    多静的夜呀,所有的花儿都睡着了,所有的树也都停止了 “沙沙”的说 话声,只有两只小夜莺唱着动听的歌。这声音传到远方营房的帐篷里,让小猪听到了,他推醒身边的小熊: “嘿,你听,这两个好朋友的歌多美。” “不,他们是用唱歌来吵架呢!”小熊总和小

  • 人生怎么发球,我都接

    面对挫折,是我从5岁进入体校开始的一门必修课。可这件事,并没有因为我经验丰富,就变得简单一点。不仅是输,而且是在巅峰对决中一败涂地。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封闭起来。我抗拒每天的训练,在之后的许多比赛里打得乱七八糟。有一天,我哭着给妈妈打电话

  • 爱到深处是笨拙

    后来我慢慢明白:谁也不能和他抢那些最难吃的菜帮子,因为这就是他表达爱的方式——一种笨拙的、旷日持久的付出。一姥爷快80岁了,在姥姥去世以后,他明显苍老了很多。往年春节,我回家去看他,他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加之

  • 你的那双眼睛

    临走时,我忍不住回过头去,再看他一次。1982年冬天,我经过北极,转飞温哥华,又经温哥华,最终抵达墨西哥城。初抵大都会,可以讲西班牙语,不用讲英语了,我心里欢喜得发狂。对某些女人来说,墨西哥风格的服饰可能完全不适合她们。但是对我来说,这些具

  • 奔波路上的母爱

    母亲为我走过的路有多长,我不知道,但这奔波路上的爱,却深深流淌进我的心里。一我5岁那年,母亲辞去代课老师的工作,南下东莞打工,补贴家用。那时起,母亲开始走在奔波的路上。母亲加入了春运的大部队,为了买到票,常连夜在火车站排队。火车站多挤啊,小

  • 农民小伙追踪殉情女孩追来爱

    血泪遗书牵动农民小伙的心何长林突然发现,牛奶盒和可乐瓶中间夹着几张折叠起来的信纸。他打开信一看,写的是一个女孩因沉湎网恋被网友骗财骗色的不幸遭遇。万念俱灰之下,身怀六甲的女孩决定远赴上海,并且准备一下火车就一头撞死在站台上……这是一封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