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三个女人的那台戏

三个女人的那台戏

收录日期:2025-11-21 04:25:48  热度:7℃

周末,苏小妹从寄宿学校回来,背包一丢,打开冰箱门拿出一盒冰激凌,往沙发上一躺,美滋滋地吃起来。我拍一下她的头:“起来好好坐着,陈二妹看见又会骂你坐没坐相。”话音刚落,陈二妹从里屋出来了,看看苏小妹手中的冰激凌,走上前来一伸手:“我吃一口。”苏小妹手一缩:“冰箱里有,自己拿。”陈二妹固执地伸着手:“我就吃你手上的。”一个非要,一个偏不给,两个人开始争夺,像小娃娃过家家,谁也不让谁。争到最后两人一起看着我,同时叫:“李三妹,你看你的妈!”“李三妹,你看你的女儿!”

陈二妹是我母亲,现年64岁;苏小妹是我女儿,今年16岁;而李三妹便是我。陈二妹、李三妹、苏小妹是我父亲对我们的称呼,父亲3年前去世,我两年前离了婚,于是我们3个女人组成了一个家。本以为这样的家庭应该温馨有加,可这3个女人,一个正值青春期,一个进入了老年期,还有一个处在更年期边缘,都是一触即发的火药桶。为了让这个家安宁一点儿,我只得委屈自己,但像今天这样的情形却仍然一再出现,一老一小为一点儿小事各不相让,然后将矛头一齐指向我。我只好劝苏小妹:“给姥姥吃一口嘛,只一口,不要小气。”苏小妹护着盒子:“她吃了一口又一口,没完没了。”我转过来劝陈二妹:“苏小妹没吃相,弄得满盒子口水,你再挑一盒。”我重拿一盒,塞在陈二妹手里,陈二妹只吃了两口便说这盒根本没苏小妹的那盒好吃。可这是同样的牌子同样的生产日期呀。陈二妹横我一眼:“你总是向着她。”说罢,她便进了里屋。我恨恨地看着苏小妹,她懒懒地起身道:“好,好,我这就去跟她一起吃。”里屋开始还安静着,不一会儿就传来两人的争吵声:“你那一口好大,我这一口太小了。”“明明你吃了两口,我才吃一口……”

人家都说隔代亲,可这句话在我们家似乎行不通。自从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陈二妹与苏小妹之间的斗嘴就没消停过。苏小妹买了一件新衣服,陈二妹就会对着她说三道四,说这不好那不好,苏小妹就会叫:“你那么有审美眼光,你买一件合你身的衣服让我看看。”陈二妹便不吭声了,苏小妹乘胜追击,说她只知道说别人,自己同样没审美眼光。陈二妹不言语地进了卧室,我知道她是心疼钱,便私下责怪苏小妹多事。苏小妹似乎没听到我的指责,翻着手上的时尚杂志说:“前天和陈二妹逛商场,我看她围着一件绣花衬衫转了好久,跟这书上的一模一样,可她就是下不了狠心掏钱……”我一听,拉着苏小妹去商场,买下那件衣裳。陈二妹一开始坚决不要,我说人家不退货的,她嘟囔半天,好歹还是穿上了。苏小妹过来上下打量她,一翘大拇指:“漂亮!有气质!”陈二妹嘿嘿一笑,挺得意地穿着新衣裳下楼跳扇子舞去了。

我觉得我不是养了一个妈一个女儿,而是养了两个女儿。

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家的电话突然来得密集起来。每次电话铃一响,陈二妹和苏小妹总会抢在我之前接听电话。几次偷偷听她们接电话,我觉得内容有些蹊跷。苏小妹总会说:“不,我是她女儿……”陈二妹总说:“不,我是她妈妈……”也就是说这些电话都是打给我的,可为什么却不让我接?我不想被裹在谜团里,陈二妹和苏小妹也不想遮掩了。那天晚上,她们像法官一样并排坐到我面前,严肃地说:“我们替你打了征婚广告,前来应征的人真是不少,我们先替你挑选了一下。现在,有下列人选供你选择……”说罢她俩抖开一张纸,上面有6个人名,人名后面是简单的介绍:年龄、职业、收入、住房、爱好。我看着这张纸心里又气又恼,这一次她俩步调倒是出奇地一致,可把我像货品一样推到别人面前,任由人“货比三家”,太伤我的自尊了。我把那张纸一甩:“谁说我要再婚了,我现在觉得挺好的。”她俩对视一眼,带些悲悯的样子看着我:“一个没满40岁的女人和一个老女人、一个小女人天天在一起,有什么好的?你不能因为一次失败的婚姻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你还年轻,你要享受生活,要对得起自己!这几个男的绝对是想真心过日子的人……”我“哼”一声:“你们又没有真正接触过,怎么知道他们是真心想过日子的人?”她俩立刻跳了起来,每人一边抓着我一只手:“这就是你的工作了,接触接触再说嘛。”

在陈二妹和苏小妹的强力攻势下,我不得不开始了相亲的旅程。两个星期内,我和6位候选人分别见了面,经过淘汰与被淘汰,最后剩下两位。和这两位男士再见面时,陈二妹与苏小妹提前到达见面地点,选取了最佳位置见证我们的约会。回来后,陈二妹主张淘汰一号男士,理由是他太会点菜,看那样子是在外面吃顺了嘴,这样的男人一般不会过居家小日子,这对主妇的厨艺是个大挑战,而我——李三妹,这方面恰恰是个弱智。苏小妹却主张淘汰二号男士,因为他和我说话时眼神飘来荡去,有一次还盯着女侍应生的背影达10秒之久……

她俩在那里争来争去,我一声不吭。我早已拿定了主意:这两个人都嫁不得。理由很简单,他们都不能接受我同时带着陈二妹与苏小妹出嫁,他们不可能娶一个女人再接手两个“包袱”。可她们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人啊。没有她们,再美好的婚姻于我又有何幸福可言?

这次为我相亲,受到打击的是陈二妹与苏小妹。她俩咬牙切齿一番后,企图说服我在两位男士中选一位,她俩可以暂时住在现在的房子里。苏小妹说白天可以请人照顾陈二妹,晚上她亲自照顾。我断然拒绝。于是,她俩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选秀”风波,力图找到这样一个男人:他配得上我所谓的才貌,又傻得可以接受我的两个“包袱”。

事情刚开了个头,陈二妹却出事了。

那天她在卫生间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左小腿骨折。我和苏小妹急忙将她送进了医院,我请了假全天陪护,苏小妹则每天放学骑将近一个小时的车到医院帮忙照顾。都这样子了,两人还忘不了斗嘴。苏小妹说:“陈二妹,你摔那一跤姿势很优美哟,我仿佛看到了你当年在舞台上跳白毛女的英姿。”陈二妹冷笑一声:“那是当然,量你苏小妹再练10年也练不出我的味道……”同一病房的病友听着我们二妹、三妹地相互叫着,诧异地问:“你们三个到底是啥关系呀?”陈二妹指指我:“这是我女儿。”又指指苏小妹说:“那是她女儿。”病友说:“是祖孙三代嘛,咋叫成了姐妹?”我们三人大笑,陈二妹说:“我们是多年母女成姐妹,多年祖孙也成姐妹了。”

陈二妹睡着了,我和苏小妹守在床脚说话。我说:“以后对姥姥好些,人老了有些小孩子脾气,你多让着她。”苏小妹撇嘴:“你以为我真是非要跟她争吃争穿?姥爷在世时就喜欢跟姥姥争吃的,你说他们越长越小,每次买东西都多买一份。可姥姥却私下里跟我说,我看你妈真是可怜,她根本不知道夫妻过日子就是要像小娃娃过家家才有意思。姥爷病重后我去看他,他拉着我的手说,小妹,我走了你姥姥可怜了,再也没人和她争东西吃了。姥爷还真说对了,有一次我放学回来,看到姥姥一个人在阳台上剥瓜子,剥了白生生的一大盘,我问姥姥为什么光剥不吃,姥姥说,以前我剥一颗你姥爷就来抢一颗,现在没人跟我抢了,吃起来也没啥滋味了……姥爷还说,记得提醒你妈给姥姥多买几件新衣服,她喜欢打扮呢!”说到这里,苏小妹的眼圈红了,好半天又哼一声,“你还以为姥姥真的是老糊涂什么也不懂?她对我说,我真后悔你妈小时候把她教得太乖,什么都忍得什么都让得,如果当初她争强好胜多为自己想想,她和你爸离婚不会离得那么痛快,现在她一个人支撑这个家,累得让我心疼。可事已至此,只有我们多疼你才行。姥姥还教育我一定要自立自强,说只有这样,她才会放心地把你交给我,她离开这个世界时也闭得上眼……”

我笑了起来:“你姥姥倒成了运筹帷幄的大将军了,把我交给你,你靠得住吗?”

苏小妹搂住我的脖子:“三妹,你放心,我会爱你一辈子,保护你一辈子,谁叫你是我妈,又谁叫你妈把你托付给我呢?”

我紧紧搂住她的腰,看看床上那个白发散乱正静静酣睡的人,想说什么,却哽咽了。

记得陈二妹曾对我说:世上最爱我的是我妈妈,我最爱的是我女儿,以后,你也一样。

现在我才明白自己有多幸福:这世上最爱我的人一直爱着我,而我最爱的人,也同样深深地爱着我……

猜你喜欢

  • 蒋百驴

    蒋百驴,大家只知道他姓蒋,养有百头驴子,做运输生意,老南京叫他蒋驴子。他后来成了百万富翁,大家又叫他蒋百万。蒋驴子原来只有几条驴子,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在天京为太平军运些军粮。后来英王陈玉成见蒋驴子忠厚老实,实心实意替天国办事,就把运输金银到

  • 大佛和千佛

    早先年,井研县出了个手艺高超的石匠师傅。他性情古怪,六十多岁了,却没收过一个徒弟。当有人要拜他为师学艺的时候,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接收。有一天,老石匠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坐在门前打猪槽。他左手拿钻子,右手拿手锤,那姿势和神态,倒象个老石

  • 卤鸭的传说

    金鸡湖边上有个地方,叫鸭盛里,这里养鸭子蛮有名气。有个农民叫周阿根,因为娘生病,就捉了十只鸭到苏州城里去卖。那时察院场口有爿熟肉店,正在收鸭,周阿根急着要卖,讲好勿称斤两,十个铜钱一只成交。哪晓得,等鸭往鸭笼里一放,那店主赵阿大赖皮,只给周

  • 狐女三灾六难

    从前,有个书生,名叫李文,生得眉清目秀。一天,游玩来到桃花镇,登上小桥,迎面遇到一个窈窕女子,十分美貌。他不觉两眼发呆,对着姑娘笑了一笑,那女子也还了他一笑,便擦肩而过。李文在桃花镇上玩了一天,傍晚时分才回家去。他走着,走着,太阳已经落下山

  • 送喜礼

    清末年间,大榆树街东头有个钱财主。每逢喜事,他都弄上几桌不像样的酒菜,硬拉佃户来吃酒送礼。撒一个赚仨,连佃户汗毛孔里的钱也要给挤出来。佃户可恨透他了,背地里都管他叫"钱抓子"。有年清明前后,钱抓子添了个崽子,又摆起了"百日酒"。他一天三邀四

  • 平羌大佛

    从乐山乘船沿岷江上溯30余里,便是大诗人李白咏赞过的平羌三峡。平羌江水澄澈如莹,三峡风光旖旎若画。船过犁头峡,但见江水湍急,悬岩陡峭,气势夺人。崖壁上幽了个佛头像,传说是诲通和尚在开凿乐山大佛之前凿的。当年,海通和尚发下宏愿,要修一座举世无

  • 能仁和尚传

    据说,凌云大佛修建时,有个蓝本。这蓝本就是东佛岩上能仁和尚的石像。有一年,峨眉山蛇精经过嘉州,被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摔了个嘴啃泥,碰落了两颗门牙。蛇精大怒,“呸呸呸”连吐了三泡血口水,怒冲冲地回峨眉山去了。不料,那血口水经风一吹,满山满岭都

  • 捆猪蹄与捆香蹄

    新沂县的捆香蹄原先不叫捆香蹄,叫捆猪蹄。相传,朱元璋曾在新沂沈圩他舅舅家放牛,与庄里的一个王屠夫交情很好,每次放牛回来,王屠夫总是给朱元璋一点熟猪蹄。有天,一位白发老头来到王屠夫的肉摊吃熟猪蹄,边吃边说:"味道是不错,就是骨头太多,难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