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陈启源是如何办起继昌隆缫丝厂的?如何评价

陈启源是如何办起继昌隆缫丝厂的?如何评价

收录日期:2025-11-20 16:17:04  热度:9℃

陈启源,生于公元1834年,去世于公元1903年,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陈启源幼时学习诸子百家,少时开始接触西方知识,后来跟随自己的二哥前去越南经商,眼界更加宽阔。

陈启源在越南的时候,看见法国人开办的缫丝场以机器缫丝,受到启发之后,回到故乡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这家缫丝厂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民族资本工厂,他的创建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四的兴起。

缫丝纺线这个行业在近代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就产生于这个行业。珍妮纺纱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一个很重要的的标志。

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向世界扩张的时候,纱线丝布是最重要的货物之一。当初英国叩开中国国门,向中国倾销商品,有一段时间就是以机器生产的布料打开中国市场,使当时许多用人工纺线织布的手工作坊破产。

机器缫丝和织布,因为成不低所以物美价廉,很容易就开拓市场。但是要在中国创建自己的缫丝场,对于陈启源来说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吉昌隆缫丝厂面临的问题,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遇见的问题有一致性。

陈启源在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之前,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在中国创建以机器生产的工厂了。而且相比于陈启源个人而言,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创建的工厂资本雄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陈启源创办缫丝厂,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与这些工厂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不过好在陈启源个人眼界宽阔并且具有一定的知识,他亲自设计机器,使用半机械化生产,生产出来的丝线质量很好,粗细均匀,纯白洁净,所以很快就打开了市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开拓了海外市场。

除此之外,继昌隆缫丝厂的创办,还面临了他个人的客观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金困难。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的资本银全由其兄陈启枢自安南汇回,虽然两兄弟在越南经商多年,成为了小有名气的华侨商人,但是购买机器开办工厂需要的资金还是许多的。继昌隆缫丝厂在创办初期,曾经一度面临资金短缺无法周转的问题。

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后来迫使继昌隆缫丝厂不得不转移工厂地址的最重要原因。陈启源之所以会选择回到故乡开办工厂,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人骨子里的落叶归根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也可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的家乡尽一份心意(回到故乡之后,陈启源尽自己所能创建学校,资助贫民,投身慈善事业。)。还有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家乡有人好办事。

在故乡创建工厂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就是关系好疏通,而且劳动力廉价而充足。不好的方面,自然是受到当时封建顽固势力的抵制。

陈启源在故乡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因为产品质量很高,所以很快就占领市场,大赚了一笔。然而这样业将土法缫丝行业挤出了市场,在嫉妒憎恶的情绪中,这些土法缫丝的商人,最终与封建顽固势力联合在一起,以高烟囱破坏风水、男女工混杂有伤风化等为借口,对陈启源的工厂进行抵制。后来情况更加严重,甚至有机器工厂被这些集合起来的百姓捣毁。陈启源见势头不对,最终选择将工厂移到了厦门。

尽管面临重重的压力,陈启源仍然将继昌隆缫丝厂给办了起来,成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开端。而且通过这个工厂,陈启源不仅占有中国市场并且开拓了海外市场,他绝对算的上是一位优秀的商人。而获取财富之后,他慷慨解囊,帮助建设自己的家乡,也说明了他的仁义,为商以仁,是个值得后世人赞扬的仁商。

猜你喜欢

  • 柳丙元告状

    “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里有一个民告官的故事。清代,有一位柳丙元,他是荆州沉湖柳家垸的秀才,他秉性刚直,右脚稍跛,人们称柳跛子。他最爱打抱不平,为贫苦人说话。原来,在清朝同治(公元1869年)的春天,柳家垸的农民柳国银(系柳丙

  • 金疃子银河埃

    在麻大湖一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疃子,银河埃,宝贝出在湾头街。从古到今,这句话也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这句话是怎样来的,也只有麻大湖一带的人知道,并且都和麻大湖里地理位置和特产有关。明朝建立之初,麻大湖一带由于连年的战争,这里

  • “八叉”僧巧训康熙帝

    大清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因为最宠爱的董鄂妃去世,再加上宫廷内外的倾轧恶斗,使他万念俱灰,看破红尘。他悄悄逃离皇宫,不知在什么地方出家当了和尚。他八岁的儿子玄烨坐朝当了皇帝,这就是后来有名赫赫的康熙帝。康熙皇帝成年亲政后,文治武功远远超过了他

  • 下辈子咱们还“包办”

    任弼时与妻子陈琮英的爱情里没有风花雪月,却蕴藏着无私、博大。他们是“指腹为婚”的娃娃亲,但任弼时却时常对妻子说:“琮英,这包办婚姻给了我最大的幸福,下辈子咱们还‘包办’……”“爱情,最重要的是两人能心灵相通”任弼时的父亲任裕道原配陈氏,是陈

  • 超级赌石

    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在后周都城开封西北的狸猫巷里,“陈记”治玉铺老板酒足饭饱后,握着一把小巧的玉壶,慢腾腾地朝后院走去。从一个毫无背景的下人,靠着自己的头脑,加上善于察颜观色,仅仅十来年功夫,就拥有一个小有规范的琢玉坊。陈老板把自己的成就归

  • 割了牛头咱也不砸罐子

    话说傻大、傻二兄弟两人,曾因为牛头插到罐子里拔不出来请教明白二大爷。明白二大爷教把牛头割下来,牛头割掉了,可罐子还是拿不下来,不只不好拿,似乎还更难往下拿。若依明白二大爷处理疑难问题一贯雷厉风行的精神作风,把罐子再一砸就全解决了。傻大、傻二

  • 魏三吹

    徐先生到红杏家一看,后悔自己粗心大意,竟把那窝红蛇给忘记交代了,因而给韩风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愧疚地回家去了。刚进家门,魏三吹来了,见徐先生不高兴,问道:“怎么,身体不舒服吗?”徐先生说:“办了个蠢事,去年给韩风奇看宅基,让他今年拆东屋

  • 我家有女初长成

    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于椅子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布满阴霾的脸变成了欲雨的天。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旋风似的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