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拆架子

拆架子

收录日期:2025-11-21 09:35:45  热度:10℃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规模宏大的汾江大桥终于修建成功,现在,只剩最后一道工序—拆除脚手架。

工程指挥部总指挥江大山决定在拆除脚手架后,马上举行竣工典礼。他请来省市有关领导,各相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负责人,还有省市电视台的记者,准备隆重庆祝一番,把这个庄严时刻送上电视荧屏、载入全省路桥建设的史册。

没想到,这时出了件意想不到的事:在场的民工没有一个人愿意上桥,拆除搭在上面的脚手架。

江大山马上把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杨小伟喊来,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小伟支支吾吾地说:“前几天,湖南垮掉了一座桥……”

江大山一听,眉头立时皱了起来。前不久,湖南省凤凰县有座刚建好的大桥在拆除脚手架时突然垮塌,当场压死好几十个人。江大山粗着嗓子说:“这里又不是湖南凤凰,汾江大桥的建设是高质量的,安全是有保证的嘛!”

杨小伟说:“这些我都跟他们解释了,可没一个人听得进,谁也不愿意上桥拆脚手架。”

江大山马上召集建设和施工单位在场的管理人员开会,会开了老半天,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谁也没说出一个好法子。最后,还是建设单位的财务部长想出个点子,说:“给所有上去拆架子的民工每人买50万元人身保险,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江大山觉得这是个可行的办法,当即拍板实施。

杨小伟把买50万元人身保险的方案回去对民工一说,大家还是无动于衷,好说歹说,总算有十来个民工同意上去拆架子,他连忙把这个情况向江大山汇报,江大山总算松了一口气。

这时,保险公司的人也到了指挥部,这个人看了看被脚手架围得密密实实的汾江大桥,又从包里拿出张报纸,把湖南凤凰垮桥的新闻拿出来仔细看了几遍,摇了摇头,对江大山说:“这笔业务有点问题,我得向领导请示。”说完,他跑出指挥部,掏出手机,跑到一个角落打起电话。过了好一会,他打完电话回来,朝江大山耸耸肩,说:“对不起,我们公司老总指示我放弃这笔单子,他说这样的保险他不敢卖……”说完,他拎起包,一溜烟地跑了。

江大山又问杨小伟:“你给我说老实话,汾江大桥的质量是不是真的没问题?”

杨小伟刚说了声“当然没问题”,忽然又打住,说:“要不,我让监理公司的总监跟你说说?”

监理公司的总监接到通知马上赶过来,说:“质量应该是没问题的,要不,让检测工程师来跟你说说?”

检测工程师接到通知也来了,他翻了翻带来的施工日志,说:“这些石头都是那些民工自己一块块垒上去的,钢筋是他们一根根绑上去的,水泥也是他们一点点浇起来的,工程有没有质量问题,难道那些工人自己心里没数?”

杨小伟马上找来包工头,问:“你带的队伍,你们自己干的活儿,难道不知道质量有没有问题?”

包工头一听就急了,忙说:“他们不肯上去拆架子,并不是冲着质量去的,说穿了就是为了几个钱。你要是不信,给他们发双倍工资,包准一个个都像猴子一样蹿上去……”

杨小伟手一挥,大咧咧地说:“钱不是问题,只要肯上桥拆架子,每人发200元!”

包工头连忙回去告诉手下的民工,还是没几个民工同意上桥拆架子。杨小伟只好加到300元,但这群民工没人作声,加到400元,也没人上桥。杨小伟心一横,牙一咬,喊道:“谁愿意上桥拆架子,我给他1000元奖励!”

没想到他这一嗓子更坏事了,话音刚落,前面那些原先答应上桥拆架子的民工全都不愿意上桥了。他们说:“不就拆个架子吗?你怎么发这么多钱?这不明摆着是大桥有质量问题吗?”

江大山的秃脑袋上一层层往外冒汗。

这时,一个叫“智多星”的人开口了,他说:“我倒是有个办法。”

大家忙问什么办法。

“智多星”说:“工钱还是原来的工钱,保险也不要另外买保险。只要让在场的所有领导全部上桥,现场指导,这架子一会就能拆下来!”

检测工程师第一个反对:“拆架子不属于质检范围,只需管安全的上桥指导。”

管安全的是建设单位项目部的厨师,正在忙着洗菜煮饭,为竣工典礼做准备,哪有工夫上桥指导拆架子!

江大山一看不能拖了,又说:“既然管安全的不能来,那就由项目经理代替吧!”

领导开了口,杨小伟没办法了,他低着头,说:“好吧,等……等一下,我打个电话。”说完,他拿着手机躲到一边,给妻子拨了个电话,告诉妻子家里的存折放在什么地方,密码是多少。

打完电话,杨小伟爬上汾江大桥,站在桥上看着大家。电视台的摄像师一看,连忙扛着摄像机跟上去,江大山一看,关键时刻他这个当指挥长的也该露把脸,也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接着也上了桥。下面的民工见两位领导都上了桥,不好意思再窝着,一个个戴好安全帽,跟在后面上了桥。

桥上的脚手架一根一根地被拆下来,不多一会就拆了一大半,突然,一个好心人扯着嗓门儿大喊了一声:“小心呀—”

这一声大喊特别刺耳,让整个工地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江大山和杨小伟也慌得把手上的扳手一扔,撒开脚丫子,没命地往桥下跑,一直跑出去好远,才喘着粗气停下来,回过头一看,汾江大桥还好好地立在那里,天上却下起了雨,那个好心的大嗓门儿还在扯着喉咙继续大喊—

“小心呀—下雨了—当心滑倒呀!”

猜你喜欢

  • 世上最好的嫁妆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仿佛是一个不要任何事拘束的女人,也是一个快乐的女人,在我出嫁前,每天最好的时光就是在晚饭后,一起携手散步,母亲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头发烫成栗色的小卷,在夕阳下,整个人都有一种光芒。我们手拉着手在牵牛花的篱笆前唱前苏联的《卡秋

  • 最后的愿望

    李老太患了绝症,病情发展得很快,没多长时间就吃不下饭了。大儿子李林整天守在她床边,时不时就问:“妈,你想吃什么,只管说,我给你弄。”问的次数多了,李老太总算露出一丝笑,慢慢地说:“既然这样,那就给我弄碗‘地脚钻’吧。”李林一听就愣了,“地脚

  • 大碗和小碗

    表哥六岁的时候,姑母因病去世,给姑父留下大笔债务。八岁那年,姑父再婚。继母来自市郊农村,带来了六岁的弟弟。弟弟娇惯不懂事。那年头,家里日子过得很紧。可弟弟老嫌母亲,给自己盛的饭菜比哥哥的少,所以常常在饭桌上闹别扭。几次吵闹后,弟弟从碗柜里找

  • 养父生父

    小敏有两个父亲,一个是山村跛腿鞋匠,一个是城里国营工人。小敏对同学从不说父亲是鞋匠,只说父亲在城里。在小敏的学籍档案中,家庭关系那一栏赫然写着:父亲,工人。鞋匠是养父,城里的是生父。二十年前,鞋匠捡到一个弃婴。弃婴看上去有病,气息奄奄,孑然

  • 替我叫声妈妈

    大木被警察带走后,守寡的母亲去看守所看大木。母亲对看守所的警察说,我想看看我的儿子大木。警察说现在还不能看。母亲说,那啥时候能看呢?警察说再等些时候。母亲就在看守所的高墙外绕啊绕,绕啊绕,结果不到3天,母亲的眼就瞎了。大木不知道。瞎了眼的母

  • 请让我们一起承担风雨

    在我6岁那年,我的爸爸便去世了。可是,我却从没缺少过父母的爱和关怀,因为我的继父对我很好。他在密苏里州开了一家公司,收人不错。自从他来到我家后,我们一家三口便再也没有分开过。可是,最近,父亲却竟然有一个礼拜的时间没有回过家了,这让16岁的我

  • 来吃饭的是父母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

  • 我弯腰,为父亲开车门

    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我弯腰,是向天下的所有父亲乞谅和致敬!父亲是3天前的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