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打牙祭

打牙祭

收录日期:2025-11-20 17:01:50  热度:10℃

“打牙祭”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打牙祭对于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来说,那是不能忘却的美好回忆。

计划经济的时候,物质的匮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那时候不要说家里有肉吃,就是全家人不受饿,能全年有饱饭吃,都属于非常富裕的人家了。吃不饱穿不暖已经是处于常态了,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事。不像现在很多人得“三高”富贵病,那时的人搞不好就会得营养不良的水肿病。

反正一个社会就和一个人一样,这里对了,那里就有毛病了。穷有穷毛病,富有富不足。那时候什么都供应,没有粮票光有钱就买不到粮食,没有布票、肉票也就买不到布和肉。不过人们的心态是超前的好,反正大家穷富都差不多,攀比心理比起现在来说几乎没有,用幸福指数来衡量的话,那肯定是非常高的。

那时吃的东西对于小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了,所以当时的情形,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

不过记得特别清楚的打牙祭,还是生产队里喂了两三头大肥猪要宰杀的日子。自然那时候的猪们是没有什么精啊,料的东西供它们解馋。那都是纯自然,纯天然物打造的天然猪肉食品。

一般在冬至前后,那种风霜相逼的隆冬时节。家家户户都基本没有什么事可做了,有时候我们小孩子们也该放寒假了,偶尔也跟大人们到石宝山下那些陡峭的山林间,捡拾点碎柴,扭几个松果子,或者就弄占松毛,以营造乡村炊烟袅袅的氛围。一般时光也就无聊地到处疯玩疯跑一阵子。晚上冻得像冰棒一样,赶上三四十里山路地看场《智取威虎》或者百看不烦地重复现代革命样板戏《红灯记》。

这时某一天,生产队队长宣布某天某日要杀队里的年猪了。全村的小屁孩子们就将这个特大喜讯一个传给一个。自然每个孩子都有家长传下了宰猪令,大家都心知肚明了,但还是喜欢传达这个绝好的打牙祭消息。此情此景并非应验“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真理,而是反映这件事大快人心。有点像久旱遇甘霖的那种感觉,此时我们是久饿遇佳肴啊!再不上点油水,肠子都要生锈了。

早早起来就听到生产队猪场里传来大肥猪们临死前的嚎叫声,那声音一点都不觉凄惨,不知怎的,听起来就好在叫:“打牙祭喽……打牙祭喽……”

也许是人们说的是幻觉吧,肠子都生锈了,也该润润肠子了。

生产队的猪场就在我家老房子附近,听见队长的声音在欢快地指挥杀猪,兴奋不得了。早饭时分还闻到了一股蒜苗炒肉的油油的香浓肉味,甚至还传来“嗞嗞”烧吃肉的声音和那特有的炭香肉味,真把所有肚里的馋虫都逗出来了,难受得让人受不了,只盼太阳赶快偏西,就可以去分肉了。

可越是希望太阳赶快下山,太阳好像跟人作对似的,老挂在天空中不肯挪下步子。那天我就在家里准备着去分肉,一般都规定在做晚饭时候去领肉,当时表还是稀罕物,用现在来推算大概就是三点左右吧。我将准备去分肉的中号小盆子拿出来,擦洗得铮亮铮亮的。没事做,过一会又拿出来擦一擦,那情形有点像第一次埋伏日本鬼子的小八路一样有些按捺不住。

隔壁的张二娃叫我去领肉了,我们就跑去分肉。生产队猪场门紧闭着,大概还没有分好吧,已经有一伙半大孩子,也有大人、老人们在那里等着了,看样子比我们还急,已经等了好大一阵了。

有胆子大的就在外面喊:“队长,分好了没有,我们等着回家下锅过年呢。”

队长也在里面打趣:“吼个逑,再吼我就不分了。”

也许真的分辛苦了,大家都不敢出声。

不大一会儿,大门开了,大家一窝蜂地到大簸箕里找自家的名字,队长他们已经一小堆一小堆地分好在大簸箕里了,只要找到帖着自己名字的那小堆,往自家盆里一撸,也就可回家打牙祭了。

印象中也没有人对队长分肉提出过疑议,好像他们分肉都公平无比,不必怀疑似的。或许实在没有时间跟他们计较了,赶紧回家打牙祭了。

我找到了写着我母亲名字的那小堆肉,记得有一长条肥肉,肥肉里面有一块猪血,几坨排骨之类的。反正队长他们是按人头个数分的,也有一个标准,领了去回家做吃就是了。

自然母亲已经到菜地里拔了萝卜蒜苗小香葱,应该准备的材料已经准备齐全了。张二娃和我小心翼翼地端回各自的那盆肉,不一会儿整个村子里就有蒜苗炒肉的香味传出,于是整个村子就有了节日的气氛,那一夜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无法描述的幸福之中。

自然我也被那蒜苗炒肉的香味陶醉了,怪不得母亲考我世界上什么最好吃?我说是蒜苗炒肉,母亲说不是,是饥饿最好吃。也许吃肉的机会太少了,就觉得吃肉打牙祭是世界最美味的。现在再也吃不出那种美味了,是因为吃得太多了,也就不稀奇了。

那个年代的打牙祭,真让人感慨万千啊!

猜你喜欢

  • 乐观的拿破仑

    乐观的拿破仑乌云密布的天空下,一位年轻的拿破仑站在战场上,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敌人。他身穿军装,手持宝剑,脸上却洋溢着一种乐观的表情。这个乐观的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备受称赞的统帅,他以勇猛善战、智勇双全而闻名于世。拿破仑来自法国的一个家境贫

  • 罗斯福从不庇护孩子

    罗斯福从不庇护孩子法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领导地位使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知名人物。然而,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是,罗斯福从不庇护孩子。这个令人称奇的主题背后蕴藏着许多深思熟

  • 才高八斗的曹植

    < p>曹植,字子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也是曹操之子。据史书记载,曹植才华出众,被称为“才高八斗”。他的才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p>曹植自小聪颖过人,天资聪敏。他从小喜爱读书,对诗词文学情

  • 圆周率和祖冲之

    圆周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且神秘的常数,它与几何学和数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祖冲之是古代中国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他对圆周率的研究和推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祖冲之生活于公元429年至500年,他是刘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在他的

  • 聂耳的童年故事

    聂耳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至今仍然广为人知。然而,很少有人了解他的童年经历,这段影响着他一生的宝贵时光。聂耳是在一个小村庄出生的,在村子的西侧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童年的聂耳总是喜欢坐在溪边,聆听水流的声音。每当夕阳西下,霞光映照

  • 贝多芬一生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艺术的辉煌与战胜困难的勇气。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深受世人喜爱。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出生在德国波恩市的一个

  • 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这块美丽的海岛,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曾经历过很多战乱和政权更迭。其中,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可谓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页。故事始于17世纪末,这个时期正值明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而台湾则成为了海盗的藏身之地。其中,

  • 名人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名人郑板桥教子的故事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名人。其中之一就是著名的书法家郑板桥。他不仅以其出色的艺术才华而闻名,还因为他对教育孩子的态度而备受称赞。郑板桥非常注重教育,他相信教育能够塑造一个孩子的品格和未来。郑板桥有一个儿子,名叫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