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戏说“拍马屁”

戏说“拍马屁”

收录日期:2025-11-21 05:20:49  热度:10℃

无论大人小孩,皆懂得拍马屁是个贬义词。拍马屁据说是这么得来:古代蒙古人牵马与人相遇,习惯拍拍对方马的屁股,继而再摸摸马膘,然后赞美好马!好马!以表示对对方的友好热情,并无谄媚奉承之意。这习惯一直延续下来,有些人为讨好对方,便不论马的好坏,拍完马的屁股就赞:好马!久而久之,拍马屁就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仅中国人会拍马,外国人也一样 。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里的骗子,就是充分利用了皇帝身边的大臣们爱拍马屁的心理,使可怜的皇帝最终落得成为人们笑柄的下场。这个故事以骗开始、以骗结束,童年读时觉得故事荒诞无稽。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理解了文章的深刻寓意。安徒生曾经说过: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的。这话千真万确,若谁怀疑,请你去杭州的灵隐寺,在寺庙门前会看到导游指着匾额云林禅寺,给围在身边的游客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灵隐寺又被南方人叫林隐寺,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来到了杭州灵隐寺,寺里的老和尚摆下酒席。席间,老和尚见龙颜大悦,又听说康熙皇帝喜欢吟诗题字,便请求康熙皇帝给灵隐寺题一块匾额。康熙皇帝抓起纸笔刷刷几下,一时手误将繁体字的靈上部的雨字布局过大,下面的零零碎碎无法安置;再重新写一张吧,又感觉尴尬。康熙皇帝一只手抓着笔,一只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胡须。这时有个大学士名叫高江村,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写了云林两个字,装做去磨墨的样子,挨近康熙皇帝身边,偷偷地朝着康熙皇帝摊开手掌。经大臣暗示,康熙皇帝便将错就错,写下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老和尚过来一看,不对呀!灵隐寺怎么写成云林禅寺呢?康熙皇帝身边的大臣们连声称赞:这地方天上有云,地下有林,把它叫做云林禅寺好!一群大臣为讨好皇帝真是枉费心机哪个寺庙天上无云?哪个寺庙地下无林?从此以后,灵隐寺就挂着稀奇古怪的云林禅寺大匾额。说实在的,这样的马屁,本质上只能是彰君之丑,让原本一点小小的瑕疵,变成众人瞩目的错。康熙皇帝已经出了几百年的丑,如果不出意外,这丑不知丢到何年何月?

皇帝会因马屁出丑,小人物同样也会。几年前,我在另外一家公司工作,我们的顶头上司吴主任家里曾养过一条可爱的京巴狗,狗名哈里。有一次她们全家去外地旅游,把哈里寄养在朋友家,因朋友疏忽,小狗被警察抓去饿了几天,再回到主人家就狂吃,结果活活撑死。吴主任向大家讲到哈里遭遇时声音哽咽起来------这时,我们之中有位30多岁的倪女士开始发嗲:吴主任:你以后就把我当做哈里吧。说话时她满脸媚态,声音甜腻腻, 如果人类屁股后面的尾巴没有退化,她一定会煽情地对着吴主任摇尾巴。在单位,倪女士对同事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对领导眉开眼笑、媚态百出,活脱脱小人嘴脸。为讨好吴主任,她竟然无耻地把自己比作一条宠物狗。同事小李将离开公司,实在看不下去,他嘲弄倪女士:倪**真是善解人意啊,以后吴主任想哈里时,就逗逗倪**大家闻听此言哄堂大笑。过了一会,小李又慢悠悠地说:人分三六九等,狗也要分的,不是每一条狗都象哈里一样讨人喜欢。比如富人家的狗就很懂得以貌取人,见了衣衫得体的人会摇尾乞怜;见了衣衫褴褛的人就会狂吠;疯狗更加可怕,见人就乱撕咬! 倪女士自然明白小李是在指桑骂槐,但也奈何不得!她跳出来岂不自取其辱?只见人气得脸色如酱油肉一般。

明朝末年有一个读书人,他讲人生的境界,真是说得绝妙: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活了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被别人欺。世界上的人,都不能逃出这三件事,逃出了这三件事就跳出了三界外。伟人也好,普通人也罢,都有虚荣心,爱听好话是人的天性!但说赞美话需要把握分寸,为讨好上级而极力粉饰、掩盖其错误的赞美话,有时不仅令人感到费解,更是感觉说者的虚伪,不辨是非地拍马屁也有失做人的尊严。喜拍马屁者好比滚雪球,马屁越拍越大,大到一定的程度,超过做人的底线,被旁人取笑鄙视也就难免。

接受马屁的人,内心不要把自己当神,是人就会犯大大小小的错,拒绝改正错误,只是一味听好话,难免会落得个丢人显眼的下场。孔子曰:上士杀人用笔端,中士杀人用语言,下士杀人用石盘。马屁若拍得不妥,虽不见一械一刃,对人的杀伤力却较刀枪棍棒来得更加厉害、长远。

做人且记:人必自辱,而后他人辱之!

猜你喜欢

  • 盛开在好莱坞的普雅花

    当你69岁的时候,你会在干什么?周游世界?每天去公园和一帮老头老太太们跳骑马舞?在家含饴弄孙、种花养草?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无非是这几种。如果要是一个69岁的退休老太太,说自己要去闯荡好莱坞,你一定会觉得大跌眼镜。你会在心里问,这人真的是69

  • 曼奇的路

    1934年,达拉什·曼奇出生于印度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和父辈一样,他一直生活在小村庄中,和最近的小集市相隔一座大山。人们得步行几十公里才能和外面的世界接触,最近的学校也在8公里之外。唯一一条出山的近路只有一英尺宽,稍有不慎就会跌落山崖。人们

  • 小女孩给萧伯纳上的一堂课

    1931年,75岁的爱尔兰著名剧作家萧伯纳,从苏联游历归来,回到自己久别的家中。在苏联的所见所闻让萧伯纳非常兴奋,以至于他逢人便讲。一天,有几个作家朋友相约一起来看望萧伯纳。一顿闲聊之后,其中有一人问他在苏联有没有学到什么新的东西,萧伯纳想

  • 朴槿惠:无爱的“冰公主”

    “我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国家是我唯一希望服务的对象。” ——韩国女总统、最有争议的前总统朴正熙之女朴槿惠作为一个总统的女儿,并非如想象般美好。父亲的权力带给少女时代朴槿惠的是噩梦般的回忆:父母遇刺、众叛亲离。但政治也许就是她的宿命

  • 两个“无名小卒”的诺贝尔奖

    本世纪初之前,世界医学界的权威专家和肠胃病医生们都坚信,胃溃疡是由于患者吃了太多辛辣的食物,以及压力过大造成的。但澳大利亚两名非常不知名的小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却对此持怀疑态度。马歇尔一直为治不好胃溃疡病人而感到无比自责和内疚。后来

  • 玛丽独闯恐怖镇

    世界探险史上有一个十分著名的妇女,她就是终身没有结婚的玛丽·金斯利。玛丽是英国人,她参加探险活动的时间不长,但她孤身一人穿过恐怖的食人部落,却使最勇敢的探险家也不得不表示钦佩。那是 1895 年 7 月的事。 几年前,玛丽最敬爱的父亲去世了

  • 世界“排队大王”的悲喜人生

    改变命运1963年12月18日,格雷格·帕克出生于纽约州的亨廷顿。由于家境一般,各方面也都不出众,高中毕业后,他勉强做了一名高速公路维护员,日子过得清贫而又无趣,年过30还打着光棍。好不容易在酒吧结识了一个在便利店做收银员的单身母亲,可一个

  • 马克·吐温的幽默

    马克·吐温喜欢借书。邻居很小气,不想借给他,于是他想了个主意。一天,马克·吐温又来借书,邻居便说:“好吧。不过,我和妻子刚刚订了个规矩:从我这儿借去的书必须当场阅读。”过了几天,邻居来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笑说:“当然可以。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