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隆基皇后王氏简介 王氏最后输给了谁?

李隆基皇后王氏简介 王氏最后输给了谁?

收录日期:2025-11-20 12:20:22  热度:10℃

《宫心计2》正在腾讯视频热播,发展到现在,故事终于走到了李隆基登基的地步。李隆基登基,也就意味着将开始新的争斗,巩固皇权。

在登基之前,李隆基一直与太平公主明争暗斗。他本来就不是太平公主心目中的皇帝人选,就算被册为太子,太平公主与他之间仍然存在很深的间隙。

所以就连他的登基,也有太平公主的算计。李隆基虽然登基,但是太上皇却不愿意放权,所以李隆基和王蓁还有的斗。

历史上李隆基和太子妃王氏登基之后,虽然不至于没有权利,但是太平公主的存在对皇权仍然是一个妨碍。

后来李隆基终于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他的君权才算是彻底的稳固,此后可以开始随意的施行自己的政治抱负。

历史上的太子妃,自然不叫王蓁。名不详,后世多称她为王皇后。

王皇后不简单,她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不仅与李隆基一起度过了无名岁月,并且在日后李隆基一步步登上高位的艰难路途,也是由她陪伴度过。

王氏为结发妻子,李隆基上位之后理所当然的成为皇后。很多人都认为,王氏既然付出良多,那么应该能得到应有的对待。

不过可惜的是,王氏尽管斗遍后宫无敌手,甚至于李隆基一起拉下了太平公主这座大山,最后却还是输了。

她输给了另一个女人,更多的是输给了自己。

李隆基登基之后,在宫中遇到了武则天的侄女,一见倾心,纳为妃子,就是后来受到极致宠爱的武惠妃。

王氏身为正宫皇后,糟糠之妻,调度后宫也无大错。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无子。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对后嗣的繁衍看的很重要,特别是在家大业大的皇家。

王皇后不能为皇帝诞下嫡子,这便使得她后位根基不稳。如果皇帝顾念旧情,也许并不会太过在意,毕竟后宫中可以给他生孩子的不少。

但是如果皇帝心并不在你这儿,还想要立另一个人为后,那么王皇后的位置就不好坐了。

李隆基宠幸武惠妃,后来就想以无子废除王皇后的后位。武氏受到朝臣警觉,因此反对武惠妃坐上后位的数不胜数。

李隆基于是打消了这个打算,但是王皇后却自己撞到枪口上。王皇后的弟弟,提前谈知道到李隆基有意以无子废掉她的打算,赶忙想办法。

古人信奉神明,在各种药物无果的情况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祈求神明。王皇后的哥哥也不例外。

他命人雕刻了一块雷劈木,上面有李隆基的名讳等信息。又请来寺庙高僧作法加持,等到进宫的时候,将它交给她,嘱咐王皇后随身佩戴。

这事儿后来被人告发,厌胜之术在后宫是绝对禁止的。更何况这雷劈木被搜个正着,最正确着,王皇后便被李隆基趁机给废了。

所以说王皇后与其说败给别人,不如说最后是败给了自己。

猜你喜欢

  • 九牛一毛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这时, 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 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

  • 江郎才尽的故事

    出处《南史·江淹传》 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 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

  • 鸡鸣狗盗的故事

    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

  • 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故事

    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就出自南京清凉山上的清凉寺。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故事

    明初年的大臣刘基,字伯温,元代末年中过进士,担任过一些小官。后来,他劝说朱元璋脱离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建立的政权,独树一帜。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 夏日的一天,刘基在杭州城里漫步,只见一个小贩在卖柑子。柑子是很难保存到夏天的

  •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故事

    出处: 《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示例 :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的原则。(《毛泽东选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钓

  • 竭泽而渔的故事

    解释: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语出《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高诱 注:“竭泽,漏池也。”《明史·文震孟传》:“徐议

  • 鸡口牛后的故事

    战国的时候,秦国想要统一整个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别的小国。 其中有一个小国家叫韩国,韩王很害怕秦国会来攻打他们,就想要把一块土地送给秦国,向秦国称臣,这件事被楚国的国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个叫做苏秦的人去劝韩王千万不可以这么做!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