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李淳风简介 李淳风的《藏头诗》讲的什么?

李淳风简介 李淳风的《藏头诗》讲的什么?

收录日期:2025-11-20 14:41:03  热度:8℃

李淳风是唐代预言大家,对李淳风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他与袁天罡所著《推背图》。《推背图》号称中华千古预言奇书,名声响亮,但是其实李淳风所著预言书不止《推背图》一本。

本文为大家介绍的,便是李淳风又一预言力作《藏头诗》。

《藏头诗》是有一天李淳风和唐太宗两人在后花园散步,唐太宗不知怎么就说到了唐朝日后国运。而李淳风又正好是闻名天下的术士,能预言后世,于是就请李淳风算一下。

李淳风言天机不可泄露,但是唐太宗说: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与朕言之,他人皆不能知也。卿必为朕言之!

李淳风还是不敢说,唐太宗于是又带着李淳风登上高楼,说:此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卿可为朕言之。李淳风这才开始说。而这口头对话,却还是被史官记录,最后整理成册。

淳风曰: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为朕明言之,朕即杀之,以除国患!

在唐太宗身侧的,自然是指武则天代唐立周。武则天虽然是唐高宗的皇后,但最早其实是唐太宗的才人,所以李淳风这样说没错。唐太宗问是何人,李淳风没有点明。唐太宗又问谁能救唐,李淳风才算给了回答。

李淳风说:有文曲星下界,生于卖豆腐之家,后来为相。自能平之。这里说的就是狄仁杰,帮助太子李显重新登基。

唐太宗听到这儿高兴了下,继续问此次纷乱平后,国家能得治乎。

李淳风答:己丑有一口,一巾不成,五者乱之。幸有五天罡下界平治。韦皇后乱政,好在后来李隆基继位。

唐太宗问此后得治乎,李淳风答:前二十四年可媲美于尧舜,后二十四年又有乱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杨而生,遇郭而止。

这里说的其实很明显的,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迎来了大唐最鼎盛的时候(开元盛世),但是同时也迎来了纷乱,以至日后大唐的倾覆。

李淳风后来又说:四十年中,有五火猪,更递为君。唐家血食尽矣。天下非唐有矣!这就是说的唐末年军阀割据,五代十国起而唐朝灭。

不仅仅是推测唐朝国运,在这次对话中,李淳风还提到了后世的国运。

有一兀之主兴焉。人皆披发,头生花。听其语,不知其音;视其人,恶见其面。这就是说的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若非天生一牛,日月月并行,天下几无人类也。女生须,男生子,地裂山崩矣。放牛娃朱元璋建立大明。

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人皆口内生火,手上走马,头上生花。衣皆两截。天下几非人类矣!越二百余年。满洲八旗骑兵入关,定鼎中原,大清成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国家。为了便于统治,推行剃发易服。

猜你喜欢

  •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

    新朝末期全国一片混乱,反莽起义无处不在。公元17年,以铜马、绿林、赤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在全国爆发。起义过程中,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和豪强列霸,也乘机聚兵起事,攻城掠地,大闹天下,全国又处于一片互相残杀的混乱之中。国破家亡,各民族之间互相残杀

  • 傀儡皇帝的壮举

    秦三世子婴继位不久,刘邦就进入关中。刘邦到达灞上后劝子婴投降。子婴用绳绑缚自己,并携同皇帝御用的玉玺和兵符等,亲自到刘邦军中投降。秦王朝在子婴投降的那一刻正式结束。子婴在位仅仅46天,这个时候要子婴拯救秦王朝是不可能的了,因为这个时候就是上

  • 扫荡北边除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蒙古

    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战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至十一月,大明帝国为肃清蒙古故元残余部队而进行的大规模统一战争。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元惠宗弃大都(今北京)北逃后,一直滞留在近塞地区,并多次举兵南犯,以图复辟,均被明军击败。元

  • 从太子到皇帝:弱者是这样生存的

    出局危险当然洪武二十八年最实在的礼仪之举还不在这两部法案的颁布上,而在于两个人身份的确认──l7岁的朱高炽在这一年闰九月二十一日被册封为燕世子,小他两岁的弟弟、l5岁的朱高煦则被封为高阳王。这样的身份确认在洪武二十八年举行无疑是意味深长的:

  • 唐宣宗:傻子皇叔被迫出家又如何合法即位

    来时糊涂去时迷那一年,在丹阳街头,一个郑姓少女和一个方士不期而遇。不知名的卜者从少女身上看出了其不寻常的命运:郑氏将来会成为一位帝王的母亲。虽然说这位郑姓少女就是后来唐宣宗李忱的母亲,但预言在没有成为现实之前,都是荒诞剧。有人听了摇摇头一笑

  • 父母双亡:清圣祖康熙帝的悲惨童年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大清王朝的第三任老板顺治死了。顺治是本命年死的。“本命年犯太岁,无喜必有祸”,估计忘了穿红背心、红裤衩。又赶上自己心爱的女人死了,心里受不了就挂了。接替他管理这个国家的人,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玄烨生于顺治十一

  • 枭雄寒浞

    在夏王朝初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人物,他姓寒(又作韩),单名一个浞字,又名漪,所以史书上也有称他为寒漪的。在中国史书上对寒浞这位君王的评价却是很糟糕,说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师父,还杀死了他的义父后羿,夺取了

  • 朱元璋的井与警

    明代初期,在许多郡、府的官衙院落中都有一口水井,井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一个醒目的“警”字。原来,朱元璋第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员时,将他们带到皇宫的一口水井旁,说:“做清官,靠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汲取养活一家老小。如果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