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有些人

有些人

收录日期:2025-11-21 08:52:23  热度:9℃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

“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黧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洌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虽然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但是没有人驻足望他一眼。

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我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那陌生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现在是一点也记不得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那年7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得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捡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利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并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猜你喜欢

  • 夜幕下的三天摆摊

    高三开学的前一天,我和老杨在天台上探讨了一个下午的人生和理想,谈到关于金钱和奋斗话题的时候,我看着楼下的大街,突然心血来潮。“等毕业后,我俩就到楼下摆地摊吧。”这在当时只是一句玩笑话,说完就像夏天的水蒸气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出师未捷身先死

  • 克莱尼娅的许愿池

    一克莱尼娅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见到爸爸约瑟夫了,她印象中有关爸爸最后的记忆是一个乱糟糟的夜晚。在她的记忆里,那个夜晚是由尖利惊恐的叫声,晃动的人影和重重的敲门声组成的。在一片混乱中,约瑟夫像往常一样给她盖好被子,给她讲仙女艾琳娜的故事。然后

  • 海龙遗梦

    安华县,一个东海边不知名的小县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以打渔为生。李大海家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安华县的青湖村,和这里的渔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靠大海赏碗饭吃。大潮刚过,海水还泛着微微浑浊的青黄色,天空灰乌乌的,薄雾笼罩着整个海面。这样的天

  • 阿哲在“S.F文学群”的消失掉

    是的,B君的“S.F文学群”在我的眼前消失了,更准确点说应该是我在B君的“S.F文学群”里消失掉了!其实离开不离开不奇怪的,可是我却没有收到一丁点的消息,真的像是一阵小山风吹过去一般的悄无声息,就连信息提醒栏也没有丝毫的反应(这一点也许是我

  • 自有公道

    1、疑云陈鸣是水溜村的会计。上礼拜,乡里组织各村种植专业户到外地去参观学习,水溜村种植户不少,村主任有事走不开,于是就委派陈鸣带队前往。一星期后,参观学习结束,这天回到村里,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都说小别胜新婚,一回到家,陈鸣特别想和老婆小雨

  • 奴时代

    李家旺和温若柔均为70后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两人既是大学同学又是恋人,97年两人大学毕业后,双双在三线城市找到工作,李家旺成了一国企职员,温若柔当上了中学教师,不久两人水到渠成地结婚成家。经过时十几年的打拼,在房价日日高涨的态势下,李家旺和

  • 门里门外

    小区里有一蒋大爷,有些年纪了,年轻时也是幸运地读了不少书,也因此颇有些学问。而这年纪大了吧,眼睛就不好使,书是看不了了,可一辈子都在学问中过来的,没书看自然就百无聊赖。于是近日来,这蒋大爷在小区锻炼的地段,拉着那些个下棋、散步的老少爷们,说

  • 石磨豆花

    离开农村几十年了,时常与老插们回忆起那时在农村享受的一种美食——石磨豆花,硬是安逸得很!那时,我们落户的地方在川东地区,出产十月黄豆子,乡民们招待客人的最好拿手菜就是豆花老腊肉。它那个豆花与我们现在吃的豆花有点不同,它叫石磨豆花。豆花就是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