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年薪百万的18岁总裁

年薪百万的18岁总裁

收录日期:2025-11-20 20:45:39  热度:9℃

这个少年的生活经历就像一个童话,当同龄人在为中考焦头烂额时,15岁初中毕业的他远赴洛杉矶学习音乐制作;17岁的他回国发行第一张唱片,在娱乐圈崭露头角,荣登中国TOP排行榜第一名,很快又华丽转身——18岁,就成为上海一家网络游戏公司的CEO!

这个“全球最小CEO”的出现,颠覆了商业学院奉行的一些金科玉律——成为创业者除了耳熟能详的那些,必备能力之外,还有来自右脑的领悟力。

他叫张伯宏,18岁,原创音乐人、网游公司总裁、年薪百万,游走在娱乐圈和IT圈之间。这个唱RAP,迷恋网游,比韩寒更“韩寒”的新锐人物,具备了时下新偶像的一切元素。

15岁的留学生:第一年只出过两次校门

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张伯宏,从小就喜欢流行音乐,家里至今还堆放着一大摞各种各样的音乐碟片。

在他15岁初中毕业的时候,做外联工作的父母被单位派到洛杉矶,便把张伯宏带出了国门。见儿子在文化交流团中玩得很高兴,妈妈对他说:“你不能老这样跟着我们跑来跑去,会耽误自己的学业。”

于是,征求了张伯宏本人的意见后,父母为他申请签证到美国,在一所高中、大学连读的学校学习音乐制作,开始真正接受流行音乐的教育。同时,他在心里也暗暗把音乐作为今后的职业和发展方向。

这时候的张伯宏还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孩子,网络游戏《石器时代》、《魔兽世界》和《魔力宝贝》都打得倍儿棒。他还有一个专长,就是做菜。因为吃不惯美国的比萨,父母又是四处奔波的大忙人,哪有时间给他做饭送餐,张伯宏只好自己动手。

寄宿学校的留学生生活,让张伯宏有了一颗独立和早熟的心。以至于一年后回到国内,看到很多家长开车送孩子上学他就受不了。

留学第一年,他只出过两趟校门,因为没有车,他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呆在学校里。安静的生活让张伯宏静下心来思考音乐,对老师布置的音乐制作作业认真打磨,并加入不同的新鲜元素进行尝试。

有一次,他把自己做的一首得意之作寄给国内的朋友分享。没想到朋友听了大声叫好,又把它推荐给了一家唱片公司。机遇就这样随之而来,这家唱片公司打电话要了张伯宏的一些小样后当即表示:想给他出一张专辑!

这对张伯宏是一个巨大诱惑,这样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多难得啊!于是他跟父母商量,晚两年再回来上学,父母同意了。17岁的他,满怀憧憬地回到国内。

17岁的“土著男孩”,用民谣传唱北京内涵

尽管唱片公司看上了张伯宏这名新人的才气,但出专辑的时候还是慎之又慎,整张专辑基本上都是命题创作,剩下最后一首的时候,老板觉得已经不重要了,才对张伯宏说“你可以随便写。”

张伯宏便有了发挥的余地。他从小跟父母走过很多城市,北京、上海、洛杉矶、伦敦、温哥华……每一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味道。但跟他贴得最近的还是北京。“别的城市要么很现代,要么很古老,不像北京,是古典和现代交织的。”

出国后,在一个华人都很少,压根儿没有北京人的学校里,张伯宏对于北京的感觉越来越强烈。而在回国后,看到这个城市一点点悄然变化,很多小时候熟悉的东西渐渐消失,这个“北京土著男孩”忍不住“有一点点感伤”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年龄的增长,我儿时接触到的北京已经被更多的金钱欲望和商业气息所笼罩,自行车变成了地铁,小贩变成了超市,早点摊被快餐店取代,就连扭秧歌的老人,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人们住进了更高的楼房,开上了更快的汽车,但是城市的活力已经慢慢地被冰冷的机械所取代,每当夜幕降临,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高档奢华的KTV、PUB、CLUB、MALL等等变成了新北京的代名词,而从中间穿梭的也不再是靠下象棋取乐的老少爷们……”

为了描摹自己印象里那个“最美好的北京”,张伯宏写下了这首《北京土著》“切一片西瓜四五两,真正的薄皮脆沙瓤……当老城角的夕阳回荡拨浪鼓儿响,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北京土著》是张伯宏的试水之作,混合了R&B、HIP-HOP唱法,外加三弦、京胡、京味吆喝、京韵大鼓和京剧唱腔。二黄腔板儿带出来浓浓的京味儿,怎么听都像夏天吃完晚饭,大家在胡同里树下纳凉,大爷们喝茶下棋,大人们拉着家常,小子们在胡同里淘气……

歪打正着的这首歌,不由令老板眼前一亮!拿去试榜,很快荣获Channel全球华语榜中榜第一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多周连续上榜,某次还冲到了第一。张伯宏的出道,成了娱乐圈的一大亮点年仅17岁,全部包揽专辑的词曲创作,一举成为内地最小的原创音乐人!

18岁的总裁,花样年华一切皆有可能

花样年华里一切皆有可能。刚在娱乐圈火了一季度,一年后的张伯宏又迅速转身成为上海天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聘约上的年薪高达百万。这个华丽的转身,又是怎么发生的?

当创始人江先生为游戏寻找主题曲时,发现了正在热播的歌曲《北京土著》。这首歌的音乐元素中西合璧,充分表现了既古朴又现代的北京,歌曲中新奇的创意和他们的游戏思路不谋而合。

于是,他找到了张伯宏,打算请这个男孩担任音乐总监。随着合作的深入,在游戏发展的讨论中,张伯宏渐渐展露出了自己的商业才能。他对游戏产品化的思路提出了自己新颖的看法,认为不能把这款游戏仅仅做成游戏,而要做成社区类的服务媒体,那么它的整个盈利模式和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在张伯宏的描述下,未来这款游戏将能够实现电子商务的功能。游戏网络骤然扩张,“像第二人生一样,你可以在虚拟的‘国贸’买东西,虚拟的三环两侧也会有广告牌。如果这个游戏发展到第三阶段,会员足不出户可以去银行办理任何业务,去商场购物,甚至去各家航空公司、旅行社订各种产品。”

这个想法令老板耳目一新。虽然张伯宏不是网游行业的专业程序员,但他思路很开阔,有最时尚、前卫、活力的头脑,能创新性地融入不同行业的理念,这正是网络游戏这个新行业最需要的素质。

于是,看重张伯宏创意的江先生下了一个赌注,100万元聘请张伯宏!虽然18岁的张伯宏此前毫无管理经验,而公司的员工却是从索尼、盛大、九城等成熟网络游戏公司中高薪挖来的。

对张伯宏来说,也是一个挑战。走到这一步,他也很惊讶。当时,脑子一片空白的他对老板说,“我过两个小时给你回复。”然后,他首先想到的是给妈妈发短信,妈妈鼓励他试试。

其实张伯宏对这款网游有着非常大的兴趣。玩过很多游戏的他,对这个行业并不陌生。虽然管理方面并不是很内行,但公司的重点是在研发,运营是外包的,自己在这方面有很多创见可以帮助公司做大。因此,张伯宏决定接下这个担子。人肯定都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成功就是想赢不怕输。张伯宏说,“我去做到我最好的,即使失败了,拿不到期权奖励的年薪,也不会饿死,大不了回头做我的音乐制作人。”

当然对老板的决定,张伯宏也怀疑过这是不是公司的一场秀。但回头一想:“何必介意呢,就算它想秀一下,其实也是对我的一个锻炼。如果自己能把公司搞好,那么它可能就不单单是一场秀,反而就是假戏真做。所以我不用去考虑到底是不是作秀,我只会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和热情对待它。”

当人们还在质疑张伯宏的CEO之旅是不是作秀时,他已经不声不语地挑起了重担。张伯宏穿梭忙碌于上海和北京之间,忙着管理公司团队,忙着出席大大小小的会议。游戏的开发也按照他的设想稳步进行,赛车和虚拟社区部分已在2008年完成。如果是跨到电子商务,不出两年,就可以全部上轨了。

随着张伯宏人气的不断高升,越来越多的商业合作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背负各方质疑,稳稳当当地走了过来。这个少年老成的CEO看起来还像个孩子,但人生职业的规划却始终超人一步,他在申报北大的EMBA。也许这个少年创下的记录在19岁的时候依然会改写。

猜你喜欢

  • 奥巴马周围的80后才俊

    28岁“文胆”能读懂奥巴马的心乔恩·法费洛是奥巴马的头号文胆,他生于1981年,深受奥巴马的器重,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稿就出自他手。奥巴马吐出的一字一句,全是他的心血结晶。法费洛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讲撰稿人,这个奥巴马口中“能读我

  • 被一句话毁掉的球星

    斯福扎是上个世纪九十年瑞士最出色的球员之一,他先后效力国际米兰、拜仁等豪门,在瑞士国家队,斯福扎出场过80次,打进过7个进球。而在世界杯历史上斯福扎更是四次带领瑞士国家足球队踢进了世界杯,给球迷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可是在1994年世界杯之后,

  • 一生就做一件事

    在敦煌研究院办公楼有一座栩栩如生的塑像,名为《青春》,是一个年轻的短发少女。她背着行军被包,肩上斜挎着书包,手拿一顶草帽。她的原型塑的是被誉为“敦煌守护神”的全国劳动模范、敦煌研究院院长、文博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樊锦诗。大学时代,樊

  • 明天照样会有报纸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是世界现代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1947年,他执导的电影《开往印度的船》杀青后,出道不久的伯格曼自以为是,感觉良好,认定这必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他甚至狂妄地说:“不准剪掉其中任何一尺。”并且连试映都没

  • 大师们的浪漫情书

    爱因斯坦致玛加丽塔我收不到你的来信,了解不到你的近况,我一直在苦苦地思索,如何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们都说我聪明无比,可是,我对此百般无奈。最近,我给自己洗了一次头发,但不是很成功。我没有你那么细心。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想起你:“阿尔玛

  • 贝克汉姆:坚持做个完美父亲

    他不在中心,他就是中心大卫·贝克汉姆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飞上月球。在他巨大的成就和不小的野心面前,没有人会为看到这样的景象而惊奇:他身穿阿玛尼的宇航服敲击着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雷达,坐在由patrick moore驾驶的4×4月球探测器上。贝克汉姆

  • 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

    在《爱因斯坦与孩子们的通信》这本书中,收入了许多富有童心和童趣的信件,下面是部分摘录。一位名叫第凡尼的小孩在1946年7月10日的信中写道:“亲爱的先生……我们老师说你在美国,我问她你是否葬在美国而不在英国,她说你还没有死,我听了非常激动…

  • 撒切尔夫人

    对于初次成为《vogue》杂志模特的人来说,82岁的年龄或许大了一些,但撒切尔夫人在杂志上的出现,却没有给人任何不舒服的感觉。《vogue》赞美她的风格,赞美她闪亮的硬壳提包……配图的文字专注于庆祝她的不朽,“真正的风格需要自信,很少有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