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昭支显买牛

昭支显买牛

收录日期:2025-11-20 15:59:36  热度:10℃

古时候,在南海边上的一个山区里不出产牛,这里的人也都没见过牛,山区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叫昭支显。

有一天,一个人牵来一头幢牛,像獒犬那么大。牛角像蚕茧和栗子那么大。昭支显惊恐地问:“这是什么东西”有人说:“这叫幢牛。”昭支显只见过一种叫貌牛的木雕,有八寸多高,一尺那么长,比牛小多了。于是,他就把这头幢牛买了下来,逢人便夸这头牛多么的大,是天下无双的。

他喜欢买牛的名声越传越广,不断有人到他家登门拜访,先后有人向他推荐了三头牛,一头三百斤,一头六百斤,一头一千斤,他都一一买下了,心里十分得意,认为自己的牛是天底下最大的牛。

又过了一些天,有个叫梁都之舟的人来拜访他。他牵出体重一千斤的那头牛,向梁都之舟夸耀说:“你见过这么大的牛吗”

梁都之舟说:“这还不算大。合浦一带有一种犁牛,颈项上的肌肉隆起,颔肉下垂,体重有三千斤。你何不把它买来呢”

昭支显一听,连忙派人赶到合浦,又把犁牛买回来了。见了犁牛他惊叹不已,连连说:“像这样的大牛,难道还有比过它的吗”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另有一天,公孙伯光来拜访昭支显,昭支显牵出犁牛来,让他判断一下这头牛是否是最大的牛。

公孙伯光对他说:“这还不算天下最大的牛。我听说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有一种擎牛,它的体重有七千斤,你何不把它买来呢”

昭支显听到公孙伯光的话,半信半疑,不相信吧,别人推荐的几头牛,从三百斤到三千斤,确实一头比一头大;相信吧,三千斤的犁牛已经够大了,怎么会有比它还大一倍以上的牛呢于是他便说:“有这么大的牛吗我要亲自去验证一下。”

于是昭支显告别家乡,从南海边上,长途跋涉,走了好长时间才来到岷山和峨眉山的山谷里。到那里一看,辇牛果然像公孙伯光所说的那么大。

昭支显深有感触地说:“假如不是别人告诉我,我始终认为幢牛是天下最大的牛,还为此而骄傲自大呢!”

人生哲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如果一个人孤陋寡闻,盲目骄傲,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

猜你喜欢

  • 安居乐业的故事

    出处《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

  • 安如泰山的故事

    解释: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

  • 安然无恙的故事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

  • 暗箭伤人的故事

    解释: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

  • 暗渡陈仓的故事

    解释:比喻暗中进行某些别人不知道的活动。(多指男女私通)秦朝被推翻的时候,项羽、刘邦以及其他参加反秦战争的各路将领,齐集商议胜利以后怎样割据国土。当时势力最强的项羽企图独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张分地封王、分配领地,心里却已开始盘算,将来怎样一个

  • 按兵不动成语故事

    【拼音】àn bīng bù dòng【典故】偃然按兵不动。《荀子·王制》赵简子按兵而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释义】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时

  • 八仙过海的故事

    解释: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

  • 百步穿杨的故事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 本领非常高强。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