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暗箭伤人的故事

暗箭伤人的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1 12:11:10  热度:9℃

解释:

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春秋时,郑国的郑庄公得到鲁国和齐国的支持,计划讨伐许国。(许国是一个小国,在今河南许昌市。郑国在许国的北边,今河南的新郑就是它当时的都城。)

件事情在《左传·隐公十一年》里有记载。那年夏天,五月里,郑庄公在宫前检阅部队,发派兵车。一位老将军颍[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将军公孙子都,为了争夺兵车吵了起来。颍叔考是一员勇将,他不服老,拉起兵车转身就跑;公孙子都向来瞧不起人,当然不肯相让,拔起长戟飞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颍叔考早已不见人影了。公孙子都因此怀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间,郑庄公正式下令攻打许国。郑军逼近许国都城,攻城的时候,颍叔考奋勇当先,爬上了城头。公孙子都眼看颍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里更加忌妒起来,便抽出箭来对准颍叔考就是一箭,只见这位勇敢的老将军一个跟斗摔了下来。另一位将军瑕叔盈还以为颍叔考是被许国兵杀死的,连忙拾起大旗,指挥士兵继续战斗,终于把城攻破。郑军全部入了城,许国的国君许庄公逃亡到了卫国。许国的土地于是并入了郑国的版图。

象公孙子都那样趁人不备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伤人”。不过,作为成语却并不限指以暗箭为凶器,凡是采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里伺机伤害别人的,都可叫做“暗箭伤人”。 这里不妨讲一讲关于宋朝人刘攽[bīn]的故事。

刘攽,字贡父,据说颇有文才,尤其精于历史的研究,曾参加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的编写工作。宋朝邵博的《闻见后录》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来此人还相当幽默。故事说: 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专负弹劾监察之责)想发动同僚攻击某人。有人问刘攽,某人是否真有什么劣迹,中司竟要鸣鼓攻之。刘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

这里所谓的“暗箭子”,也就是暗害他人的冷箭。刘攽不愿意参与暗害他人的阴谋勾当,所以他说不充当暗箭子。(关于“鸣鼓”的典故,可以参看“鸣鼓而攻”)

猜你喜欢

  • 一口气白头变老

    国庆期间,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 婚宴开始,司仪介绍了双方。新郎是有职称的部门老大,而新娘是十二生肖要小一圈还多的办公室文秘。大家私下里担心,这老牛吃嫩草的婚姻是否会和谐。 酒过半酣,司仪提议新郎新娘及双方父母来段即兴表演。不来吊

  • 让先生郁闷的婚联

    一日,春光明媚,和风拂面。城内一家私塾的先生带着学生到郊外春游,这些城里的娃娃对野外的风景甚是好奇。 走到郊外田野,恰逢一对野狗交配,学生从未见过。上前去问先生:先生,那是什么啊?”。先生也不好解释,回答说:这个嘛,叫&m

  • “晦气”的抢劫

    丛洪元戴着封闭式头盔,驾驶着一辆黑色摩托车,在银行门前已经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丛洪元的摩托车没有牌照,那是他故意摘下的,这样,万一出事,也没有人认得出。 眼看是中午时分了,丛洪元心里不由有些烦了,正准备换一家

  • 吝啬鬼较劲

    有个人非常吝啬,在方大圆是很有名气的,人送外号吝啬鬼。可后来,吝啬鬼听人说附近村子里有人比他更吝啬,就想去拜访他,实际体验一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这天,吝啬鬼掏钱买了一张表纸,用墨笔写上点心二斤”,然后装在口袋里,就去领教

  • 与情敌干杯

    早晨,我对妻说,今天一个朋友请我去喝酒,你去不去? 她说,要去。有些什么人? 我说,有我的情敌,还有我的前妻。 妻说,那我就不去了。 上午十一点,我就去参加有情敌与前妻的酒宴去了。 前妻相当不错的,她与我有十年

  • 乞丐转行记

    为了整治市容市貌,新上任的姜局长放了三把火。第一把就是针对街头乞讨的难民和流浪汉。他认为这些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风范。必须要把他们容纳到福利院才能还街道一个清新干净的景象,才是人民的父母官。 乞讨界的冒牌乞丐王五和李三桂是两个靠博取

  • 因为我想吃

    我嫂子说她最不喜欢做饭,所以,她嫁给我哥之后没做过一次饭。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说的是事实。不过,我怎么也没想到 超市中的奶粉、芝麻糊、藕粉、咖啡什么粉都有,我偏偏突然想吃上不了台面的炒面。 第一次,炒生了,一股子生面味

  • 无事找事

    司机老李,是个嗜酒如命的人。 过去也不知道被交警捉住过多少次,那时,只是教育教育,罚点儿款了事。 可现在不同了,一旦被交警发现你醉酒驾车,就不光是教育教育罚款了事了,还要在拘留所里待上他个十天半月,为此,他的妻子也不知道和他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