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写字换鹅

收录日期:2025-11-21 12:16:23  热度:11℃

在“王马共天下”的东晋时期,王氏是高级的士族。王导、王敦家族的子弟,都当上了大小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是庸庸碌碌的官僚,但在他们当中,也出了一个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就是王羲之(羲音xī)。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

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

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

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

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

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

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

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猜你喜欢

  • 阿P学心理学

    阿P跟邮递员小江是高中同学。这天,小江在送报纸的路上碰到了阿P,打了招呼后,阿P说:“要是有啥困难,吱一声,哥就是再作难,也给你帮忙。”听到这话,小江眼睛一亮,他说:“眼下还真有件事得请你帮忙。”阿P一听,拍着胸脯道:“说吧,没有我阿P做不

  • 桃源后记

    这天,刘子骥到家后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到了“咚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瞧,原来是隔壁的老王。老王左手提着一个茶壶,右手握着一张纸,脸上堆满了笑容。他知道刘子骥喜好游山玩水,所以常常给他介绍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以换取一些钱财。老王在门口热情地问候了

  • 看电影现用

    小李每天晚上都看新闻,新闻隔三岔五的报道又有人溺水而身亡。小李感叹的说:俗语都说“欺山莫欺水”。小李跟小刘每天都约好早晨去河边跑步锻炼身体。今天早晨也是如往常一样跟小刘在河边跑步。小李问小刘昨晚有没有看新闻:当然有了,唉,又有人溺水身亡。“

  • 杨百万个大头天话

    在浙西山区建德市大洋一带,离奇的故事叫大头天话。今朝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杨百万,因他家太有钱以致把他的真名都给忘了,大家都叫他杨百万。提起杨百万,那在四散里(原下徐大队的四个村的统称)是大大的出名,不是因为他家的富有,而是他为人精剥过了头,

  • 壳子先生

    从前我们这个地方上有一位头脑很聪明,性格幽默、爱开玩笑的人。他常常撒谎冲壳子拿身边的邻居开涮,由于他每次都不露破绽,左邻右舍常常着他的道道。于是大家送他个卓号‘壳子先生’。有一次‘壳子先生’对在地里干活的一对夫妻说,:“快回家去看看吧,你们

  • 阿p当副总

    阿P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打拼,换了好几个城市,干过七八份工作。刘老庄沁园度假村的主要场景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农村,是为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兴建的取景基地。电影杀青后,有心的老板就投资改造了成了影视文化度假村,招了一些员工,对外试营业中,回

  • 消失了的骂街声

    小时候的乡村,人们似乎把骂街当成了一门展示个人口才的艺术。谁家走失了只下蛋的芦花鸡,或丢了把锄头找不回来,菜园里被谁偷拔了稞菜摘走了几个窝瓜,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理直气壮地到街上美美地骂个痛快。尤其是那些泼辣女人,骂街时嘴像机关枪

  • 儿子不如石子

    离兰溪城五里有个村庄叫徐尚源,大清宣统年间有个叫徐智的人,头脑活络,别看平时不声不响,但人聪明着呢,绰号“肚里容”。赚钱也很有些本事,由于离城较近,平时以种菜为生,农闲时外出做做生意,至于家里有多少财产谁都不晓得。徐智生得三个儿子,娶得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