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安全标语

安全标语

收录日期:2025-11-21 03:33:46  热度:9℃

这天一大早,我发现新买的客运车被人刮了几个字:若要亲人勿牵挂,酒后不要把车驾。我心疼得不得了,把车开到修理厂喷了漆,把字盖住了。没想到,第二天我开车时,又发现车被人刮了几个字:酒性发作不由人,酒后开车祸害深。字体一样,显然是同一个人干的。我也没声张,把车开到自己楼下,从窗户里看,刚好可以看到车子周围的一切。

一会儿,我看见一个疯汉围着车子转圈,突然他从身上掏出一块石块,在车门上写起来。我几步跑下楼,大喝一声,吓得疯汉愣在那里。我抓住他狠揍起来,这时有人说他以前也是客运司机,因为酒后开车出了车祸,脑袋受到刺激才疯了。

虽然挨了打,可只要我不在,疯汉就在我车子上“写”字,把我折磨得苦不堪言。这天我开车去外地,突然几个交警拦住车,交警看了我的车子点点头说:“你很有安全意识,我们检查了一百多位司机,你是第一位在车门上写安全标语的。”说着交警递给我一张条子,“凭这张条子,你可以去总局领取500元模范司机奖。”

因为赶时间,车门上的几个字我来不及掩盖,居然让我获得了500元!我一高兴,办完事后,就请人在两边车门上喷上了一条标语: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也省得疯汉在车上乱写了。

几天后下楼一看,我哭笑不得,只见标语上被打了个巨大的“√”。

猜你喜欢

  • 齐大非偶的故事

    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郑国比较弱小,担心其中有诈,公子忽就婉言谢绝了这门亲事。别人奇怪问他为什么。他说每个人都有适合于他的配偶,齐国那么强大,与我门不当户不对,怎能结亲呢?

  • 鹬蚌相争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它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磨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

  •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

    春秋时期,吴越之间经常起争端。公元前497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委曲求全向吴国求降,去吴国给吴王夫差当奴仆。在大夫范蠡的帮助下,越王勾践终于骗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为了不忘国耻,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卧的地方也悬着苦

  • 鱼目混珠的故事

    从前,在街市上,住着一个名叫满意的人。 有一次,他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办事,那地方在未经开发的荒蛮的南方。在一家绝不起眼的铺子里,他用身上所有的钱和带着的所有值钱的物品,买到一颗径长一寸的闻所未闻的大珍珠。 回到家,满意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个盒

  • 骑鹤上扬州的故事

    这个成语出自《说郛(fú)·商芸小说》。陶宗仪是元末明初时的文学家。他曾于元朝末年考进士,但没有考中,明朝洪武年间曾任教官。陶宗仪勤于记述各种典章制度,编写了《南村辍耕录》。他还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编写成《说郛》

  • 马革裹尸的故事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

  • 食言而肥的故事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 颐指气使的故事

    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资治通鉴·唐纪·昭宣帝天佑二年》:“见朝士,皆颐指气使,旁若无人。” 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