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彼得大帝与俄罗斯的崛起

彼得大帝与俄罗斯的崛起

收录日期:2025-11-20 12:51:59  热度:9℃

俄罗斯是东欧文明的中心,也是东正教的中心。在俄罗斯历史上,彼得一世被认为是最杰出的皇帝,他为俄罗斯帝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彼得一世的父亲是阿列克谢沙皇,在他不到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围绕着王位的继承问题,阿列克谢沙皇的十几个同父异母的孩子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残酷的宫廷政变中,彼得和他的母亲一度被驱逐出宫外,寄居在莫斯科郊外一个偏僻的乡村。一开始,是彼得的姐姐索菲亚公主掌握了政权,但是由于许多反对派的反对,几年后索菲亚公主被迫交出了政权,贵族们迎回了当时已经17岁的彼得,拥立他为新一任的沙皇。

彼得长得高大魁梧、仪表非凡,但是脾气暴躁,尤其是饮酒过度时,经常大发雷霆。彼得即位时的俄国,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家,举国上下,识字的人不超过百分之五。彼得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1697年,25岁的彼得到西欧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这次旅行对他此后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伪装成一个普通的士兵,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在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当过船长,还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考察尚未结束,国内传来了索菲亚公主发动政变的消息,彼得不得不提前赶回俄国,镇压了政变,将索菲亚放逐到莫斯科近郊的新圣母修道院当修女。随后,彼得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全面改革,主张学习西方。

彼得的改革,首先是从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的。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剪胡子,他下令全国城乡的男人都不许留胡子。本来,胡子在俄罗斯人的观念里是“上帝赐予的装饰品”,又宽又密的胡子和肥肥胖胖的身子一样,是仪表威严、品德端庄的象征。后来因为阻力太大,彼得也作了些让步,要求不愿意剪胡子的人,必须出钱购买留须权。一个富商每年要缴100卢布。就算缴了钱,事情也还没有完,还要把政府发的、上面刻着“钱收讫”的小铜牌挂在脖子上,以便随时查验。很多人觉得太麻烦,干脆还是剪了。

彼得做的第二件事情,是革除传统的宽袖长袍。他认为这种服装华而无当,有碍工作,必须禁止。他在宴会上自己动手,把客人的大袖袍剪个干干净净,一边剪还一边说:“大袖子太碍事,到处惹祸;不是把玻璃杯拂下来,就是弄洒汤汤水水,洒人一身。剪下来这一段,你还可以拿去做一双靴子。”他还下令:“莫斯科及各城市居民所着衣服……其外衣之长以衔接吊袜带为度,内衣则应短于外衣。”于是,新的服装很快就问世了。

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发展工商业,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在政治上,彼得还颁布了一个“职能表”,将文武官员分成14个不同的等级,所有的官员不论门第出身,都要从最低一级做起,靠成绩晋升。

彼得的改革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最使彼得头痛的是以皇太子阿列克塞为中心的一伙旧贵族结成的所谓“太子帮”,他们暗中还得到皇后的支持,破坏改革。掌握了大量的“太子帮”阴谋活动的证据后,这位46岁、身体健壮、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沙皇,决定以严厉的手段对付他的不肖之子和“太子帮”一伙。他下令逮捕皇太子及其同谋犯,要求法庭严惩“太子帮”,即使是自己儿子也不宽恕。法庭最后判处皇太子阿列克塞死刑,其余的人按罪行分别判处死刑、监禁等。此后,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彼得大帝继续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使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彼得大帝本人,也被视为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猜你喜欢

  • 包子铺里兄弟情

    包子是很多人都很喜欢的一种日常食物,但别看包子小,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从面、菜、肉的质量,到包的手艺,再到蒸的火候儿,一步没做到位就能在口味儿上给你体现出来,所以包包子的人千千万,却有人生意兴隆,有人经营惨淡。 比如济兴市,全市做包子生意

  • 清清的茉莉花香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 母亲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5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了好多药,可还是没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

  • 山里的大哥

    我的大哥,那大山里的大哥啊!命运捉弄了你,他把你早一个多小时送到这个世界,使你成了我的大哥,也给你的肩膀加上了沉重的担子和责任。 自从出生以来,强壮的你和瘦弱的我就被命运之神放在了一个不平衡的天平两端。为了天平的平衡,大哥,你付出了太多

  • 天堂里有没有蝴蝶花

    小妹不是我的亲小妹。 她是继父的女儿,母亲带我改嫁到许家的时候,小妹就在了。她比我小十天,我记得自己很紧张,一直牵着母亲的手,那年我九岁,小妹倚在门上甜蜜地叫我:哥。 我仍然记得那个哥字有多清脆多响亮多让人感动。 它于我而言,是最柔软

  • 今天晚上放电影

    他们是一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却没有一块走,他们共同在一起生活了四十三个春秋,四十三个春秋,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四十三。 他们到来的时候,是母亲走的时候,母亲走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如果非得说留下了,只留给他们一条通往着坎坷的路。 他们原本

  • 兄弟的另一种诠释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要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哥哥患有先天脑疾,就是弱智。 一 母亲挥着手里的一根小竹竿,对他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

  • 为了爱

    3年前,我和母亲私下约定,由我出资给小弟买套房子。 那时候,我大学毕业刚刚工作一年,工资也不高,我做出这个决定,不是没有压力,但是看到母亲谦卑而企盼的目光,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母亲浑浊的眼睛里涌满了泪水,她揽住我的肩头,声音呜咽着说:好孩

  • QQ诡事

    一 我的哥哥一年前出车祸去世了,但我仍然习惯每天在QQ上给他发留言。 有一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在键盘上敲下了这句话 哥,你好吗? 我很好,你呢?对话框里突然跳出了一行字。 我吓了一大跳,差点掉下椅子。再一看,哥哥的QQ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