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木镇的屋檐

木镇的屋檐

收录日期:2025-11-20 11:17:25  热度:10℃

我居住的木镇,房子所有的烟囱朝上,所有的屋檐向下,房檐下鸟巢所有的鸟雀头朝外。是的,在冬季,最避风寒的就是在黄昏时回家找一个栖身的屋檐。早先木镇的人死了,坟墓里脚都对着村口的方向,好像翘向屋檐,伸到屋里去。

每次从外面回来,我都感到木镇局促与狭小,连挂在白杨树梢的月亮也是一半,瘦瘦的清癯,好像另一半被城里夺去了。我真的觉得木镇很小,如废弃的卷角起毛的邮票,有时又真的觉得它是那样的敏感,如一个刺猬窸窣在平原的深处里,一有响动,就胆怯地蜷缩起来。

对故土时时反顾,有时又觉得,无论你离开土地多久,从乡间走出多远,总能感到隐隐有一根脐带连着你和乡村,这脐带如输液管一样,给你温暖和营养。

在外地,常会无端想到——夜里,窗外有风,父亲常在风里早起,那时风吹动窗棂上的纸,噗噗响,父亲走出篱笆门拿着扫帚,把落叶和枯枝弄到一起,然后背到灶下。到了晚间,灶头的火照红了母亲,而墙上筷笼子里的筷子,也成了红的,一根根如铅笔,在灶下,母亲用火的灰烬埋下一块红薯,到了夜半,在惺忪的梦里,你接到烤得焦焦的红薯,觉得乡村的柴草和炭火烤出的红薯,那才叫烤红薯——这不是手艺,是乡下母亲们天生的独门绝技,这里面有母亲的体温,有父亲收拢的枯枝落叶,更有大风把漫天的星星吹落后,父亲走在风里的踉跄。

确实是狭小局促的木镇,每当夜里风起之时,我总有一种担心,怕那像草绳一样羊肠一样的小路,那上面无尽的落叶,不会把路淹没吧?或者路也会被风吹断,一截被风吹到另一个村子?

在城市无端的失眠,被那些夜里的肆无忌惮的光弄得心惊肉跳。失眠久了,时不时想起乡村,总有一个词突显——“屋檐”。是啊,有屋檐,你就感到温暖,那在乡村被子里,无边黑夜里新棉花被子下的脚趾头如一个个小猪在安恬地趴着睡。

平原深处,黄壤深处的乡村的屋顶是如缓坡一样的耸立,如三十度的夹角。那是水和泥土柴草烧制的灰色的瓦,在陕西的阿房宫旧址的土地上,我曾看到秦代的瓦,与现在的模样简直是兄弟,有着同样的基因。灰色的瓦排列起来,一片压着一片,如鸟羽,下面是草是房梁是檩条,就这么简单支撑起一片温暖。夜里,曾有几次惊叫把家人吓醒,被问是否有梦魇,我说看到乡村的瓦片如鸟的翅膀在夜空里翻飞。那些瓦片也如钢琴的琴键在奏着谁也不懂的曲子。

该如何形容乡村的那一排排瓦呢?真如钢琴或者手风琴的琴键呀。在还有生产队的时候,从城里下放的马老师,为大家演唱《红星照我去战斗》,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挎在胸前的手风琴。那黑键白键在老师的手下,如风触到了瓦片,触到树的枝柯,触到了水面,各种声音都一起汇聚到乡村牛屋旁边的“完小”。

第一次看到那黑键白键,就想到乡村屋顶的瓦,那是雪后的瓦,微微露出黑黑一角的瓦,或者是霜降夜里的瓦,凹的地方是白,凸的地方是黑,那霜降的夜,睡不着的人,看到了有一只黑猫,在屋顶十分诧异地看那霜,它不明白,就用脚一下一下划那霜。猫的爪子如印戳,盖出老猫到此的阴文和阳文。

是啊,那时的我觉得老师演奏起手风琴来,就像把手伸到河里伸到溪里,在那些荷叶底下淤泥中摸鱼——孩子在木镇后的河里,用肚皮紧贴浅浅的河床,张开手摸鱼,不经意间就摸出欢乐,如老师在手风琴里摸出的音符。

回家,有一次远远地看到村口的父亲,戴着一顶老式的芦苇编的草帽,那尖尖的模样,就如乡村的屋顶。父亲说,刚割了麦子,有用石磨磨开的麦仁,那是幼年十分盼望而不易得的熬麦仁啊。到了嘴边是植物的清香,还有母亲在草垛里用豆秸捂到长白毛的酱豆。乡村的酱豆是故意发酵到长白毛,到时再配上辣萝卜。在麦天,儿子戴着爷爷的草帽,喝了一碗麦仁,接着又喝下一碗。乡下的饭食养人,我那时知道了根系在这片土地,连儿子也莫能除外。

父亲老了,他走过多少乡村,真的不好说,但他触摸过木镇的每个角落,他的脚也踏过这里的每一寸泥土。泥土有记忆,哪片地方父亲踏了一遍,踏了两遍,泥土都保存着。有时在夜里,在城里的夜里,父亲仅有的几次住到城里我的楼房里,我听到父亲的梦话,虽然不清晰,但我知道那是与一辈子厮守的泥土对话。木镇有多少户人家,有多少房子,有几口井?这些父亲都知道。

乡村远离了我住的城市,但故乡却潜伏在我的血液的深处,骨髓的深处。有一天,一位诗人朋友说,你头上隐隐的有东西,我说,那是故乡的屋顶。朋友说,你眼里的东西呢,还没到生白内障的年龄呢,我说,那是木镇的屋檐。

那夜,朋友醉了,为自己没有一处眼里的屋檐,故乡的屋檐!

猜你喜欢

  • 父亲的红颜知己

    记忆里,我6岁起就和她住在一个大院里。她是一个精致的女人,不太漂亮,但很会打扮,举手投足间都很有味道。小时候,母亲和其他阿姨都穿着黑色或者深蓝色的衣服,只有她,经常穿一条大红的裙子。她和父亲那点暧昧她的丈夫在部队,一年才回来一两次。她和我父

  • 美女作家宋唯唯成长记

    一宋唯唯是个年轻的“老作家”。我十几年前就听得她的文名,那时她才二十出头,算是成名甚早了。她的文字我也读过,印象中颇有才华,但也止于才华,大抵还是那种青春忧愁文字,属于她那个年纪的。后来我来到广州,几次笔会上和她相见(她当时住在深圳),但都

  • 我的母亲是傻瓜

    2006的夏天,我去了贵州。这一次远行,对我意义重大。我的爸妈对我一直很好,可因为一次车祸,我发现我不是他们亲生的。双重打击之下,我一度萎靡。爸妈不得不把一个小盒子给我,里面装着我的胎发和写着我亲生母亲名字和地址的一张纸条。老爸语重心长地说

  • 我爱你,谢谢你

    中国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一直不是很擅长表达感情,也很少能真正做到互相理解。台湾演员、作家胡因梦从小跟妈妈是冤家。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母亲焦虑并有强烈的控制欲,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只要见面就吵个没完,有时候她简直觉得母亲是有意折磨自己。母

  • 发现你蛀牙的人

    谁是最先发现你蛀牙的人,妈妈?牙医?男朋友?《月满轩尼诗》里女主角爱莲的蛀牙,是被一个以上三者都不算的男人发现的。那男人,是爱莲迫于无奈去见的相亲对象阿来,阿来的小善良、小爱好,阿来对成人世界孩童式逃避的小无赖,都能让她喜欢,但是,还远不够

  • 顾家的猫咪

    1961年的春节过得异常艰难:姥姥攥着肉票上街去买全家人过年吃的肉,走到副食店门口排着队,一直攥在手上的肉票却不翼而飞了。姥姥两手空空回到家,又急又气又发愁。当姥姥在农历的小年前一天晚上把这辛酸的倒霉事儿公之于众之后,原本对过年充满憧憬的人

  • 还子

    多少年过去了,想起你我依然哭得像个孩子。从我记事起,你就担当着母亲的角色,虽然你只是我的祖母。是的,这个源于哈萨克古老“还子”习俗而诞生的秘密,被大家不约而同地守护着。我把你唤作“阿帕”,这个称呼在哈萨克语中可以是年老的母亲,可以是祖母、外

  • 桃花源里的少女

    见到你,我仿佛看到大草原上,在白帐蓝天旁,静听天籁之声的梦影。当我拖着全身心的疲惫,为生存转折到这个可堪称小作坊的小厂,并住进这间阴暗,昼夜潮湿的屋子,你正站在水房的暗影里,用手轻柔着那头顺洁的秀发,一袭黑衣包裹着你优美的线条,极度恬静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