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负责拍照,我负责笑

你负责拍照,我负责笑

收录日期:2025-11-21 00:17:11  热度:10℃

“没有旅行的生活,只能称之为生存。一生中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上海小夫妻张千里和唐晓敏的故事,无疑是这段话的最佳实践者。

他们不仅拥有一段众人艳羡的爱情,还经历了无数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两人的微博上,一组经过整理的照片记录了他们10年里在世界各地自助旅行的精彩瞬间,36张“图片日记”被网友竞相转发。镜头里的唐晓敏笑靥如花,和张千里始终牵着彼此的手。

而这样的生活,或许正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

两个“丑孩子”

36张“图片日记”的最末一张,年代久远,两个五六岁的小孩儿,女孩面前摆着洋娃娃,咧嘴傻笑,男孩转身面对镜头,一脸羞涩,背景冰箱上贴着一副大大的喜字。

“看到这张照片,我一下懂了。”有网友这样留言。认识27年,相恋11年,结婚8年,一起旅行10年,“竹马”张千里和“青梅”唐晓敏的故事注定和浪漫有缘。

那年,唐晓敏5岁,隔壁搬来了一个8岁的小哥哥。她攀着窗户看啊看,小哥眯缝着眼冲她做个鬼脸。“晓敏,这是你张叔叔,这是你千里哥哥。”唐晓敏才知道,张叔叔一家和父亲是世交,祖母那辈儿就友情弥笃。

两人从此形影不离,女孩爱玩过家家,男孩也顺着她,一个当妈妈,一个当爸爸。上海筒子楼里人家众多,孩子也不少,张家奶奶就偏心唐晓敏,每天把大门敞开着等她去玩儿。双方的父母却只当两个孩子脾气相投,谁也没往远处想。

两年后,张千里举家搬往杭州,唐晓敏朝着卡车远去的方向用力挥手,7岁的女孩还不知道惆怅是什么滋味。

两人再次见面已是8年后,15岁的唐晓敏架着一副大大的眼镜,箍着牙齿,阔阔的额头灯泡似地露出来,“青春期的我要多丑有多丑。”18岁的张千里则已经出落成白净的小伙,一眼见她,只是笑,“你怎么变这么丑啊!”“怎么样嘛,我就是丑啊!”唐晓敏爽朗大笑。

这一次,没有故事发生。但在张千里心里,却落下了这个阳光小妹的影子。

再见又是多年后,张千里大学毕业到上海工作。唐爸叫唐晓敏去地铁站接,“他长什么样儿了啊?”唐晓敏问。“个子不高,和我差不多吧!”唐爸顺口答。“啊,您老才一米六吔,这小哥能看吗?”“肯定很丑吧!”唐妈接下话茬。

于是,唐晓敏就按又矮又丑的标准到地铁站寻人。人群散去,只剩一个瘦削的年轻男子,“不止一米六,也不丑啊!”

唐晓敏心里忽然开了一朵小花。

毕竟是儿时的玩伴,经过短暂的羞涩期,唐晓敏和张千里很快熟稔起来。她知道他为了摄影的爱好放弃银行的工作,他知道她酷爱旅游,为了做媒体的梦想没去参加公务员面试。两人多年未见,又好像从未分离,骨子里觉得对方和自己如此合拍,一段姻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唐晓敏告诉老爸,新男友是千里哥哥。唐爸并不吃惊,只嘱咐道:“要是走不到一起,要把关系处理好点。”张千里带着唐晓敏去看奶奶,席间没说破,张家人全猜到几分。张家表弟把唐晓敏拉到一旁:“奶奶上次问千里有女友没,说唐家的晓敏就不错啊,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

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两人第一次旅游,去的是中国第一缕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岭石塘。测试一段关系是否合适长久,来一场双人旅游无疑是很有道理的。情侣携手旅行的意义,不只是厮守温馨浪漫,更是一起面对旅途中艰难险阻时所表现出的担当、默契、宽容和勇气。

两人四点起床,从住处到看日出的山顶要经过两个隧道。

天墨黑,不见人影,隧道伸手不见五指。“要是遇到坏人怎么办?”唐晓敏心惊道。“不怕,我有三脚架,到时候我挡住,你负责跑。”张千里紧握着她汗湿的手,她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

这是唐晓敏第一次跟张千里出去旅游拍照。他拍照的时候并不理她,但是她会好脾气地等着,觉得自己真是个可爱的女朋友。石塘归来,以唐晓敏持续两周病毒性感冒结束。幸运的是,她的体重由原来的近百,减回了八十多斤;更幸运的是,从此,两人开始了“仗剑走天涯,看遍世界繁华”的旅程。

“有人说花钱旅游,什么都没捞到,不如买车,换个好手机。我觉得人老了,根本想不起来换过几个手机,买过几个LV的包包,但你的经历却是忘不了的。所以,不是你过不了这种生活,而是你舍不得你现在的生活。”唐晓敏对此十分笃定。

第一次出国游,是去尼泊尔,正好碰到当地打仗,唐晓敏扭了脚,还被偷了钱。但两人除去机票,只花了5000元,在那里呆了两周,认识了不少尼泊尔朋友。之后的状况也不少,比如第一次去欧洲,迷路,差点赶不上火车,机票被航空公司告知航班错误……去捷克之前,那里发洪水……但多年后回忆起当初的经历,他们只觉得精彩纷呈。

我们的路并不极端

两人最初的旅游方式和一般的白领区别不大,一有假期就出去,钱不多,一开始都是走比较近的地方。出名后,无数网友对他们说,我好羡慕你们的生活……很多媒体都问了钱的问题。唐晓敏总是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说:“其实你们都能做到,关键看怎么平衡。”

彼时,唐晓敏和张千里同在一家月刊杂志社工作,收入有保障。有时拟定好旅游计划,两人就提前交稿请假。不买车,房贷也不高,也不怎么买衣服,手机可以接电话发短信即可,“两人一年存个4万元并不难,就要看你是用3万去玩存1万,还是1万去玩存3万,还是全都存起来。”唐晓敏和张千里选择了第一种,也就选择了属于他们的生活方式。

正是因为钱不多,才让他们认真想办法如何用很有限的钱看看这个世界。第一次去欧洲是2006年,两人刚结婚,准备蜜月旅行,跟团的话两人必须加起来有10万的银行存款证明,而他们的钱只够付两人的团费。

“有什么不可能的呢,要不就自己跑去领事馆签证吧!”

唐晓敏搜遍全部签证分论坛才找到两个人有自助签证的经验。

好在两个同好都很热心,给了她很全面的指教。按照他们的提议,唐晓敏选择了先去德国领事馆,行程是德国南部+奥地利+意大利,一共16天。

她至今无法忘记每天半夜三点在传真机前等待的情景,内心难以掩饰的激动和成就感。每一个电话都是自己打到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旅馆,请他们发送经理签字的传真件。拿到签证的时候,新婚的小两口忍不住紧抱在一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没什么人做过并不代表不会成功。”

辞职,不要孩子,不顾家人……张千里和唐晓敏不鼓励所有极端的旅行方式,因为作出一个任性的决定很简单,难的是要在很多年间去平衡梦想、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多年来,他们也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我们不是为了旅行放弃工作的,这是一个误导。”当时,两人所在的杂志社有人事变动,他们选择一起离开。两人坐下来深度地聊了一下未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我们都不怕饿死,我会写,他会拍,就尝试下能否自由职业,可以的话,何必朝九晚五,还能多出很多时间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不行的话,再找工作也OK。”

如此,夫妻俩就开始了一边旅行一边工作的生活,唐晓敏成了自由撰稿人,为旅游杂志和网站撰写稿件,张千里也成了有名的旅行摄影师。两人从用积蓄旅游,变成了一边享受旅游乐趣,一边从中获得回报。“去的地方越多,经验越多,拍的照片越好,回报越好。”现在的情况是,有些旅游路线,他们还能获得部分厂商和媒体的旅游经费支持。

难得的是,从一开始,小夫妻就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我们不认同你们,或者你们之中的一个不认同这种生活……你们也走不到今天。”唐爸一语中的。而唐晓敏和张千里也从未放弃自己的家庭和社会责任,他们约定好一年至少要有近半的时间在家,和父母相处。2008年,儿子出世,唐晓敏坚持了长达10个月的母乳喂养。“现在出行,父母帮我们照顾儿子,对我们的支持很大。”夫妻俩期

盼着,等孩子大一些,两人行便成三人行,一家人一起去看世界。

越来越爱

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了一种婚姻模式。

最初的旅行,唐晓敏和张千里最在乎的是爱的感觉,两个人的沟通和相处。之后的出行,拿唐晓敏自己的话来形容,“我们是一对婚姻搭档,共同旅游,共同工作,实现共同的梦想。”他们也曾讨论过,如果不出去,他们也会和一般夫妻一样,偶尔看个电影,逛逛街,能聊的无非也就是工作和互相都认识的人。而旅行给了他们更多的新鲜话题和交流空间。“我们出去,很少有矛盾,你会越来越觉得你身边的伴侣和别人不一样。”

唐晓敏觉得,他们现在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在于,梦想得到了满足,事业得到了发展,感情也更稳固。她每年都会写一个年度总结,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哪些好,哪些不好。每个总结的结尾都是相同的——我希望我明年会继续走,那意味着我的家人健康平安,事业顺利。

“平淡是生活的本质。但我们可以常常给生活一点波澜。”唐晓敏说,她和张千里是越来越爱,越来越爱的意思不是越来越黏在一起,而是找到一个适合两人相处的方式,长久而舒服。

一家三口一起去看世界,是夫妻俩近期最大的梦想。

猜你喜欢

  • 一个平凡的善举

    上个世纪初,英国出了两个杰出人物,这两个人对世界的贡献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们:一个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他在二战中,以自己杰出的外交才能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他治理国家的超凡智慧和

  • 低头亦是一种能力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昂首迈着大步,不料进门时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无独有偶,有人问过

  • 以感恩的心态面对

    史蒂文斯失业了,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他是个程序员,在软件公司干了8年,他一直以为将在这里做到退休,然后拿着优厚的退休金颐养天年。然而,这一年公司倒闭。史蒂文斯的第三个儿子刚刚降生,他感谢上帝的恩赐,同时意识到,重新工作迫在眉睫。作为丈夫和父

  • 徐渭猜谜斗太师

    又到府试之年,明朝廷派窦太师到江南主持考务。一天,徐渭到杭州西湖宜园游耍,这里正举行灯谜盛会,他见园门口高高悬挂一首诗谜:二人抬头不见天,一女之中半口田;八王问我田多少,土字上面一千田。”当时不少人围在那里,苦苦思索,谁也没能猜

  • 孔子问礼于老聃

    孔子是个好学的人,他从来不满足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而是不断地搜寻资料,扩大视野,增广见识。山东嘉祥武氏词中的孔子见老子”画象(该石现存于洛宁汉碑馆)对这次历史性会晤有生动的描绘。当时孔子年仅34岁,却是鲁国上上下下都知道的博学多

  • 大名人小幽默

    画蟹与之胜于赠酒一坛国画大师齐白石擅长画墨蟹、墨虾,他的好友仲孚先生已拥有多幅齐白石的国画,但苦于没有一幅他的墨蟹图,可是又不好意思说明,后来灵机一动,就派人给齐白石送去一篓活蟹,并附一便笺:持蟹品酒,远不如看您的墨蟹下酒更为过瘾。&rdq

  • 清廉节俭佳话

    季文子戒奢华春秋时代,鲁国的季文子官居宰相,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全家老小都不着绸缎,而只穿布衣;他家的骡马不喂粟米,而饲以青草。有人讥之为吝啬”,季文子答道:我何尝不愿穿绸着缎、乘车骑马呢?可眼看着黎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

  • 逻辑学家巧得照片

    美国著名的逻辑学家罗纳德·斯穆里安在普林斯顿大学读研究生时,爱上了一个女孩。这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在公园里跟她打招呼,他对女孩说:我在纸上写了一句关于你的话,如果我写的是事实,就请你送我一张你的照片,好吗?”女孩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