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发明家贝尔德

发明家贝尔德

收录日期:2025-11-20 14:26:28  热度:8℃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涌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追求广告效应,不讲真话,应该告这个所谓的发明者”。“不是他的错,是百货商店老板的馊主意”。

人们议论纷纷,有一些热心者则不断地向发明者追问:“你怎么不把图像弄清楚些呢?”“你能不能传一只动物什么的给我们看看?”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发明家贝尔德在一边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不到20岁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贝尔德在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实验窒。但他没有实验经费,只好用一只盥洗盆做框架,把它和一只破茶叶箱相连,箱上安装了一只从废物堆里捡来的电动机,它可转动用马粪纸做成的四周戳有小洞洞的“扫描圆盆”,还有装在旧饼干箱里的投影灯。几块透镜及从报废的军用电视机上拆下来的部件等等。这一切凌乱的东西被贝尔德用胶水、细绳及电线串连在一起,成了他发明机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应该把要发送的场景分成许多小点儿,暗的或明的,再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出去,最后在接收的一端让它重现出来。

为了找明图像不清晰的原因,贝尔德又开始了新一番试验。他想原因也许是电压不足?于是他把好几百个干电池连接起来。他接通了电路,可是不小心左手触到了一根裸露的连接线,高达2000伏的电压立即把他击倒在地,他昏迷了过去。第二天的伦敦《每日快报》马上用大字标题报道了贝尔德触电的消息。贝尔德一时间成了英国的新闻人物。

贝尔德灵机一动,就利用报纸来为他筹集资金。他设法为记者们做了一次实物表演。一家小报做了通讯。伦敦的一家无线电老板闻讯赶来。表示愿意

提供经费。但要收取发明的收益的一半份额。

贝尔德同意了这样苛刻的要求。他的实验装置从黑斯廷斯运到了伦敦。

但经费很快又用尽了。他的试验似无重大突破。

一家百货店的老板又来同他订了合同。每周付他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材料。但贝尔德必须在他商店门前操作表演。

现场表演又是失败。贝尔德生活日见艰难。没钱吃饭,没钱付房租。他只好忍痛把设备的零件卖掉,以此维持生活。他家乡的两个堂兄弟得知贝尔德陷入绝境后,给他寄来了500英镑。贝尔德得救了,他立即又投入试验。

“成功了、成功了”贝尔德兴奋地喊叫着冲下楼。一把抓住一个店堂里的小伙子,拽他上楼,把他按在“比尔”的位置上。小伙子吓得直打哆嗦,但几秒钟后,他也吃惊地喊叫起来:“真是奇迹,真是奇迹。”因为贝尔德的“魔镜”里映出了他的脸。

贝尔德终于震惊英国,资助他的人纷纷涌来。贝尔德更新了设备。开始更大规模的试验。

1928年,贝尔德把伦敦传播室的人像传送到纽约的一部接收机上。

不久,又出现了新的奇迹。贝尔德把伦敦一位姑娘的图像传送给她正在远洋航行的未婚夫。

贝尔德的名字在全世界传开了。他申请在英国开创电视广播事业,但没有得到批准。但要求电视广播的人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提交给议会,经过激烈的长时间的辩论。议会决定了开展电视广播。

1936年秋,英国广播公司正式从伦敦播送电视节目。此时的贝尔德又开始埋头研究彩色电视。

在英国南肯辛顿科学博物馆里,游人能看到贝尔德发明的第一架电视机,还有陪伴他多年的木偶比尔。比尔咧嘴笑着,仿佛在向游人诉说贝尔德的艰苦发明的故事,也好象在为贝尔德成功而欢欣……

猜你喜欢

  • 没人规定钢琴只能用手弹

    当潮水般的掌声涌来时,刘伟用淡定的神情,微笑着面对着台下无数哗哗流泪的人们,仿佛生命赋予他的磨难从来就不曾有过。在上海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一个失去双臂的小伙子,坐在高高的椅子上,用双脚在钢琴上从容地弹奏出了一段行云流水

  • 张轩松:用创业“八字经”打造出零售帝国

    勤劳,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最基本的品质1971年10月,张轩松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10岁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他周围的成年人纷纷下海或外出闯荡。他亲眼目睹或听说了他认识的那些人创业成功的传奇。还在校园里的张轩松感到自己的每

  • 表白门事件

    最近,昌盛公司空缺出了销售经理一职,竞争对手主要有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叫杨大伟,女的叫夏梦娟。杨大伟英俊潇洒,夏梦娟美丽动人,两人的竞争一时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杨大伟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的胜算更大一些,谁知正得意间风云突变,有地下消息称夏

  • 80后“富二代”接力中国

    飞出父亲的手掌心——欲成大圣”,必先弑父”。季伟特,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成员,季石影视总经理。接力中国青年精英协会”的会员绝大多数为80后”的年轻人,多数

  • 传奇草根李素芬:把瓷盘卖给英国女王

    挑战命运,失业后勇做小老板60后李素芬,出生在河北唐山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幼酷爱美术,能诗会画。因祖上四代人都从事陶瓷业,受其影响,她对这种古老的民间制作手艺非常感兴趣,长大后就成了一家国营陶瓷厂的工人,后来还担任图案设计工作。40岁那年

  • 我的“声音美容吧”好红火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如果一个人嗓似破锣,即使长相出众,气质高雅,一开口也会使整体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导致沟通困难,影响事业发展。于是,健声”成了时尚男女新一轮的健康标语。如果说可以用健声”来赚钱,你相信吗?就有这么一个

  • 北大卖油郎

    无论曾经是状元还是精英,都要回到社会这所大学学习生存之道,千万别总沉浸在耀眼的光环中。如今在中国营销界,提到王文良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他不仅创建了营销学,著作连连,还担任了北京大学EMBA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经理人学院名誉院

  • 给成功一个生长的时间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虽然自己还算勤奋,但画出来的画总是无人问津,养活自己都成了问题。我开始怀疑自己选择美术专业、立志成为绘画名家,是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错误。现实生活和理想之间到底有多远,是不是我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呢?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