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蔡澜,真正潇洒的人

蔡澜,真正潇洒的人

收录日期:2025-11-20 16:28:43  热度:9℃

当过主持人,监制过电影,评论过美食,写过专栏,年过七十后,香港作家蔡澜有了个新爱好,就是聊人生。他的《看得开,放得下,才是人生》不久前在内地出版。一气儿读下来,让人忘了暑气,郁闷全消。封面这样写道:顺其自然而想,随遇而安而活,知足常乐而过。的确,看开了,就不烦恼。

金庸、黄霑、倪匡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金庸著武侠、黄霑作词曲、倪匡撰科幻、蔡澜写美食。四位先生之中,蔡澜好像是最不务正业的。写美食,不擅吃喝玩乐怎么行!金庸就说过:“论风流多艺我不如蔡澜,他是一个真正潇洒的人。”

潇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一件事潇洒容易,难的是一生潇洒。就拿写文章这件事来说吧。金庸为蔡澜的这本书作序,文字严谨,语句中规中矩。不乏“不萦于怀(不牵挂在心间)”和“不逾友道(不违背朋友的礼节)”这类古香古色的字眼。再读蔡澜的话,便觉得一身轻松。“做生意嘛,还是少几个‘我’,用回‘我们’吧。笨蛋!”“缺德鬼一个,为什么由我来等?”你看,他骂起人来多轻巧顺口,可一点儿不遭人讨厌。若说金庸的文字是背剑骑马的侠客,那么蔡澜的文字就是喝茶闲聊的市井。一句话就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像邻家大叔,亲切感油然而生。他不端架子——骄傲的人潇洒不来。

当然,你可以说蔡澜有潇洒的资本,他多才多金。其实,潇洒是人生态度,哪有你想的那么复杂?蔡澜一直租房住。香港房价居高不下,他捂紧自己的钱袋说,辛苦挣来的钱,凭啥让地产商骗去!他还说,没钱的话,逛逛街,赏赏花,全免费!他自有一套从容应对人生的法则,不急功近利——投机的人潇洒不来。

蔡澜身上的潇洒明明白白。他说,反正鱼翅无味,滥杀鲨鱼是罪过,吃假的无妨。一点儿也不像一位美食家应该说出的话。可这就是蔡澜,不矫揉造作,好吃就是好吃,假的就是假的。如果要左右为难花一番心思的话,潇洒便是空谈——虚伪的人潇洒不来。

香港的作家里,蔡澜的文字永远站在离你最近的位置,看似婆婆妈妈琐事连篇,其中却藏满人生的深邃。萨达姆·侯赛因被俘当天,满世界的报纸都在写这位伊拉克前总统,为读者提供详情,蔡澜却写了一位叫弗兰克(Frank)的无名小卒。他是美国最后一个守灯塔的人,那天去世。守灯塔固然寂寞,可他生前说:“我每天看灿烂的黎明和日落,背后还有无数的曼哈顿灯火,一生何求!”生命不可或缺的从容,瞬间就被蔡澜捕捉,在他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形象背后是一颗细腻敏感多情的心——寡情的人潇洒不来。

我想名人都惧怕衰老吧,那是人类最大的敌人。可你却读不出蔡澜一丁点的怕,反而发现他在理直气壮地向岁月挑战,可谓越老越顽皮。他把“老”看得很开,他说,老的好处是学习到什么叫宽容。他发现了老的益处,却不倚老卖老。72岁的他还在满世界地游玩闲逛,写稿子。他对抗岁月的方法是进攻而非防守,算是积极心理学的活典范。有人问他如何能将时间安排得那么精彩?他回答,每天少睡一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比别人多了一天,可做很多事。看到一位古稀老人仍然如此努力乐观地面对生活,我们这些后辈都不好意思荒废时光——懒散的人潇洒不来。

现下不是流行心灵鸡汤吗?蔡澜的书就是有料的心灵鸡汤。篇章的题目极尽简单,只取一个字或两个字,可见他是个多怕麻烦的人,但文中的“干货”颇多。他说:“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好的,所以不必骂年轻人无知,也别嫌老者固执。一切静观自得,得个笑字!”

猜你喜欢

  • 富人与犬

    有个富人养了一条幼犬,他想等幼犬长大后能够看家护院。于是他对幼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可他又害怕狗长大了具备极强的攻击力而伤了自己,所以他只训练狗攻击动物,不袭击人类。 狗从小就接受训练,对于攻击的目标很明确,只攻击动物,绝不会攻击人类,

  • 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故事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一个贫农的家庭。一家6口,父母和4个弟兄,孙耀庭是老二。他出生时,合家只有7分地,两间上房。村里,有个私塾教师,家有七八十亩地。孙耀庭的父亲为他种地,母亲为他做饭,孙耀庭因此得以在这个人手下读了四年的书,并且不必另交

  • 教育家卡耐基小时候淘气的故事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

  •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

  • 撒切尔夫人的真实生活故事

    电影《铁娘子》下线不久。导演选取撒切尔作为传记电影的主角儿,原本是极自然的事,在当代世界政治史上,恐怕没有哪一个政治家比她的经历更富于传奇色彩和戏剧性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电影却偏偏选择从她丧失记忆力和行动力的晚年切入叙述,偏偏聚焦

  • 追忆张国荣上海的足迹

    汉源书店临窗的位子,他真会挑2000年8月的一个午后,张国荣来到了绍兴路上的汉源书店。本就言语不多的他,一壶清茶,独自酌饮。他坐在那里,时而翻翻店内藏书,时而透过落地玻璃,看着街景,陷入幽思。几小时后,上海八万人体育场有一场盛大的个人演唱会

  • 郭沫若偷桃子的故事

    郭沫若自幼聪颖,才智过人,4岁半上私塾,7岁能背《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等,他写诗、对联非常有功力,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横溢的才华。有一年,私塾周围的桃子熟了。郭沫若和小朋友们一起爬进附近的寺庙里,专拣熟透的蜜桃摘了吃。不到半天工夫,庙里

  • 莎士比亚的生平糗事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横刀夺爱,不顾朋友之谊冒充其与美女幽会一次。莎士比亚偷听到同剧组演员理查德·布巴吉和一个年轻美女约定了一场秘密的偷情幽会,那名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