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林丹:直到世界尽头

林丹:直到世界尽头

收录日期:2025-11-20 10:40:29  热度:10℃

尽管伦敦奥运会结束了,但8月5日奥运会上林丹和李宗伟那场羽毛球决赛还是历历在目。林丹让我们揪心了一个多小时,在那一个多小时里,我们为他紧张,为他着急,怕他失误,怕他心急,怕他压力太大。可是他就是那么的给力,在这场较量中笑到了最后。从2004年的“林一轮”,到2008年的夺冠,再到2012年的卫冕,他一次又一次书写了属于他的传奇。

在我我买到了这本林丹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我想知道这个内心强大的“超级丹”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感悟。从小到大,林丹就不是老师喜欢的“三好学生”。但是,他拥有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当“篮球飞人”乔丹在中国影响力如日中天时,林丹以无比认真的口气对母亲说:“没关系,美国有乔丹,中国有林丹。”我相信,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不是谁都这样的“狂妄”。

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全程。

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林丹,那个时候他有个称号“林一轮”,老是在重要比赛中被别人一轮就淘汰。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林丹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个星期,非常疼爱外孙的外婆都去体校看林丹,鼓励他坚持下去,坚信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员。外婆信天主教,林丹就在自己的手臂纹上十字架,提醒自己时刻不要忘记那些爱自己的人。林丹找来一本迈克尔·乔丹的自传——《我的天下》,读完这本书,林丹才开始觉得,与其说是老天选择了赋予自己不一样的使命,不如说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对于热爱的运动,对于我们身处的时代,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生如赛场,即使不被看好,也能实现反转。”

伟大存在于哪里呢?也许是众人向往的金牌领奖台上,也许是不被人注意的冷清角落。但真正的伟大与成绩无关,更是一种精神的闪耀,在你的能力所及之处挑战自我达到自我的巅峰。也许无人注视,但心中掌声响起的那一刻,全世界安静,你也为之屏息。林丹,这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我,却在用一颗超级强大的内心,书写人生,书写未来。


猜你喜欢

  • 当年,她对我那轻蔑的一瞥

    那个无心插柳的冷漠眼神,激励我走到今天。在成长过程中,我特别记得一个冷漠的眼神。那是在我刚成名不久,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后台遇见一个很有地位的女演员。我上去很有礼貌地跟她握手说:“你好,我是陈坤,很高兴认识你。”那个女演员在我说完这

  • 吴秀波:火车飞驰,他很幸福

    天朝最优雅的大叔吴秀波和葛优一样,不太能坐飞机,到哪儿基本都坐火车,原因一样,因为胆小。从北京至上海,坐慢车刚好可以在车上睡一觉,精神抖擞地投入上海的工作。前段时间应该是吴秀波这几年最忙碌的一个宣传期了,同时有一部电影和电视正在上映,电视是

  • 那个“骚年”郭敬明

    郭敬明的初中班主任黄国荣,至今记得他刚入学时的样子。 新生入学,第一件事是到操场拔草。拔草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按个头大小分配劳动工具。正当黄国荣组织劳动时,一个小男生拎着一把小镰刀迎面走来。他走路唰唰的,很快,挺胸抬头,那股劲头儿

  • 莫言:有一种幸福叫家有老妻

    2012年10月11日19时,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世界关注。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赞誉,莫言却表现得很淡然,因为对他来说,自己最大的成功,不是写出了多少名篇,而是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高粱地

  • 吴念真:儿子会抱着我们哭,那我就成功了

    无论男女老少,聆听吴念真讲故事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被理解的宽厚和被释放的轻松。他的温暖和包容,让每一个在他面前的陌生人都可以卸下防备。身为长子的成长经历,让他总是忍不住把责任和承诺,当作最重要的生命意义。没有经营博客,只偶尔在微博上发言的吴

  • 毛泽东与齐白石的不了情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1863~1957年),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又因家临白石山,故自号白石。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杏子坞星头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8岁时在附近一所私塾村学堂读了半年书,因母亲突患大病花了不少钱,只好结束他的学生

  • 时代之殇中的林徽因

    提及林徽因,大多数人立刻会联想到徐志摩对她的念念不忘,以及她惊人的美丽。其实,太太的客厅与龙门阵或许才是林徽因生命中异常重要的关键词,它们记录了林徽因这个女子在时代之殇中四溢的才情与坚韧的担当,因之构成林徽因生命的底蕴。太太的客厅,一直在纸

  • 康有为曾是炒房高手

    中国传统文人,通常羞言金钱,以“铜臭味”鄙视之。故不少优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产,不谙经营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又具备超人的经济头脑,懂得理财。康有为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对房地产有着敏锐的判断力,好几次牛刀小试,便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