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张家老汉

张家老汉

收录日期:2025-11-21 04:34:39  热度:9℃

古镇有个张老汉五十多岁,家有老伴和儿子仨个。张老汉虽说干不了大事,但也有小勤快,在农村,到过年时,大都有杀猪过年的习俗,所以张老汉就替村邻们杀猪,一能糊嘴,二也能赚个外快,帮别人忙了一天,肯定会连吃带送的让张老汉回家,所以张老汉一家的生活比别人要过得好!张老汉不仅有杀猪的营生,还会自己搞好吃的,遇到下雨天气,老汉会外出捞鱼,碎捣碎捣的总是能捞个三五斤,最拿手的是晚上出去捕捉黄鳝,用一种诱饵去附近池塘捕获黄鳝,只要晚上把捕捉的器具装上诱饵投进池塘,第二天大清早就去捞,收获大大的有,投放得多就会多得,投放少就少得,如果运气好的话,一个器具里面能装进三五条黄鳝,有二十个器具,那么多得几大斤,少得也会有个三五斤,所以象张老汉这样勤快的人不论生在什么年代!饿不死老汉一家,黄鳝吃不完还可以卖掉贴补家用。

别看张老汉能干,也别看张老汉长得结实,有一付好的躯干,走起路来可就没那么神气了!只因身子太肥太重,所以走起路来就显得格外的不同,脚下轻身子重,一副弥勒相,走到哪都是气喘吁吁,一副随时有倒下去的姿态,所以做起事来还是蛮吃亏的。

不觉日子过得飞快,儿子们一个一个相继长大,到了娶妻生子的时候了。大儿子还光荣的当了兵,只是退了役,虽老汉家境不怎么样!这当兵的儿子,找媳妇是不用愁的,何况这大儿子人忠厚诚实,在娶媳妇上有选择的权利。这不看上同族的一个姑娘家,姑娘打小就聪明能干,虽没读多少书,但做事一把好手,屋里屋外,人勤快又漂亮,所以老汉打心眼里瞄上这姑娘,想瞄来做大儿媳妇 !不料女孩家父母,并没看好这门亲事,一来同姓同族,二来隔得太近,如果小两口有个言语相撞,开门就能听见,所以在并没捅穿这层窗户纸时,张老汉儿子另有人来提亲时这事也就过去了,好在谁也没伤谁的和气。

张老汉的大儿子和第二的儿子岁数只相差一岁,所以俩个儿子相继成家,只剩下小儿子没成家了。张老汉拿出公公的架子,动不动约束儿媳妇们。乖乖听话就是好儿媳,如果不听话那就家法侍候,老汉能打人,对待儿媳就跟对自己儿子一样,不听话就得挨打!所以媳妇们有事是敢怒不敢言任凭公公作主!大媳妇见公公严历,便大多数日子都呆在娘家。只有节日时才象征性地回趟家。二儿媳妇就不同,娘家离得远,再加上娘家也没大媳妇娘家好,所以做公公的更是肆无忌惮,稍有不如意就拿出做长辈的架子!一次,不知是为了啥事!老头竟屁癫屁癫的拿着一根竹篾追赶着二媳妇,二媳妇前头哭哭啼啼的跑,老头后面屁癫癫的小跑追赶着,还一路吆喝,叫你不听话,让你不听话的嚷嚷着,路人问怎么啦!公公追儿媳妇?媳妇犯了什么错还是罪!有的笑话说:张叔是不是没趴到灰啊,没占到便宜恼了吧!过后邻居们问二媳妇,公公追你何事?二媳妇说道:就不该顶他嘴,二媳妇要回娘家去,老汉不让媳妇回家,因为媳妇回家了,家里家外的事情就都落到了老伴身上,老伴难免会埋怨老汉,所以媳妇不该坚持回家,惹出了公公追打媳妇的场面!恶公公也就出名了!后来终因媳妇受不了老头的管束外出打工几年都未曾回过家!年幼的孙子儿子和老汉在一起过了几年后,被村人称为猛子的小儿子娶媳妇啦!小儿媳妇虽然是来自很远的山区,但小儿媳妇是家里的吆女,自幼丧母,被老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所以张老汉就算再严历,在小媳妇身上使不出来!老头的小儿子也因为是吆儿,平时在家也被惯坏了的,脾气好就给你做点事,惹得不好,拿起一杆鸟枪田间地头转个不停,一天下来瞄个三五斤的鸟回去,要不就是在外打牌混日子!自从娶上小媳妇后,性格大有好转,小媳妇说一猛子不敢言二,所以大水冲到了龙王庙,小媳妇当起了家。小媳妇聪明能干,几年下来盖了新房,张老头老俩口头协议跟小儿媳妇一起住到老。大儿子二儿子分别另盖新房,互不干扰!这下可好了,小媳妇修的新房,平时嚣张惯了的老头在小媳妇面前成了缩头乌龟!新房只准住一层,不得乱搞,不得大声,不得弄脏,反正给出了几大条不字!老汉平时追赶二媳妇的威风一扫而光,只能轻轻地悄悄地和老伴受着窝囊气,不敢吱声!邻居们称老头这下好了,栽到了小儿媳妇身上!活该呀!恶公公的名声不知不觉取消了!好在老头是勤快人,在小儿媳妇家占一席之地,尽量地不去打搅小媳妇,以免家里闹哄哄地。

恶公公每天重复着以前的营生,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外出的次数也少了,儿子们都成家了,老汉无须那么忙碌,乐得清闲!乐得自在!

猜你喜欢

  • 陶宗旺卖粉条

    光州城西五十里处有座万福山,山下有一陶家庄,陶家庄有个叫陶宗旺的小伙子,二十七八岁年纪,个儿不高,车轴汉子。往那一站,像座铁塔,胳膊一伸好似檩条,力大无穷。自幼在家习武务农。父亲开个粉坊。他为人仗义,好抱打不平,善使一把铁锹,刀、枪、剑、戟

  • 杜迁怎样上的梁山

    水泊湖东岸有个杜家庄,庄上有个小伙子叫杜迁,杜迁幼年父母双亡,孤身一人讨要为生。十二岁那年,一天,讨饭到了老英雄张滔船上。张滔见他铁骨金膀,豹头环眼,是块好料,遂收他为徒。他白天打鱼,夜晚习武,到十八岁时武成艺就,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不料张

  • 杜兴断道交李应

    杜兴为何交结李应,又当了他家的主管呢?有个杜兴断道交李应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杜兴为何断道呢?杜兴,中山府杜家镇人氏,出身于小商之家。父亲杜福,在中山府开了个绸缎店。为人忠厚,人缘又好,买卖老少无欺。当杜兴哇哇落地时,见是个儿子,杜福高兴地说道

  • 阮氏三雄巧计断皇粮

    水泊梁山地区长期流传着:"清河滚滚下正东,运河两岸起狂风。"这两句话是如何来的呢?还得从阮氏三雄巧计智断皇粮讲起哩。这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大运河上。北宋时期,开封以北的大运河河道,不是现在运河的位置,是在清河正西,梁山?

  • 段景住卖马

    东昌府北五十里处,有一段家庄。庄里有位大汉,叫段景住。身高九尺有余,自幼习武,为人豪爽,仗义大方,尽交些江湖好汉。少年时,一家三口人,子虽然过得紧紧巴巴,还要接济比自家更穷的人家钱粮。江湖朋友给他送了个绰号叫"金毛犬段景住&quo

  • 阮小二卖鱼

    八百里水泊北岸有两座山峰,北边的叫铁山,南边的叫银山。两山之间有个依山傍湖的村庄,它就叫石竭村。石竭村有一家,娘四个过活,兄弟三人,姓阮,人称阮氏三雄。兄弟三人靠打鱼为生,自幼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水性更好,能在水里

  • 水泊梁山的另一个传说

    水有源树有根,要说起水泊梁山的来历,那真是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啦。很早很早以前,相传天地分开的时候,大地上就有了许许多多的山,数也数不清的河流湖泊。那时的梁山是大地上最高最大的山,它和泰山是两兄弟,梁山为兄,泰山为弟。后来为啥梁山变小又泡在

  • 疏财台的传说

    在梁山大寨的右军寨上,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块天然巨石。这块巨石长得很怪,远远望去,顶端悬着一块元宝状的石块,人称"疏财台"。提起疏财台的来历,还有个晁盖疏财济贫,壮大义军的故事流传着哩。话说晁盖等七星聚义,在黄泥岗智取了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