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收录日期:2025-11-20 12:03:23  热度:8℃

我学英语起步很早,大概是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除了在学校里上英语课,我还上了兴趣班。因此,在初二之前,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虽然四年级转学后因为教材不统一,英语成绩落后了一段时间,但在英语老师和当时最流行的复读机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依然是班上最好的。

初中英语老师要求我们背会每篇课文,但到了初二的时候,英语课文越来越长,我就懒得背了,顶多就是多读几遍。那时候英语老师也没有特别严格地检查,而在我看来,背课文是那么的无厘头和可笑。加上我越来越喜欢自由奔放、不拘小节、不苛求语法的外教口语课,就更加不愿意背英语课文,也不怎么好好听英语课,学习态度开始晃荡,原来优异的英语成绩一点点开始下降了。我所不知道的是,对于刚刚学外语的小孩来讲,背课文是形成语感最好的方法,就好像背唐诗宋词一样,目的并不在于怎么去用,而是形成对文字语言的感觉。现在回忆起来,我还能脱口而出好多文言文句子和古诗词,但对于英文,这么多年就记得一句“Liftthebasketontothetruck”,此外什么都不记得了。

后来,前桌女孩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我只上了全省第三的高中。再后来,她出国上了名校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又上了更有名的学校。而我,高中英语难度提升之后,更加迷糊。初中时都懒得背英语课文,高中更没时间和兴趣,英语开始成为我的一门成绩平平的科目。再后来,我不得不在一个二本的校园里,起早贪黑地恶补,熬了那么多夜,下了那么大的功夫,最后英语也只是比同班同学好一些。从此以后,英语再也没有成为我的强项,只是勉强够找工作、面试或开个英文会议,但再高级点的,比如用英语对话超过2小时就“歇菜”了。

那时候,我总说前桌女孩英语成绩好,是因为她有个英语很好的妈妈,能当24小时随身老师。可直到今天,我心里都记得很清楚,我是如何开始偷懒,如何开始一点点懈怠,如何开始在别人背英语课文的时候窃喜自己不用那么苦。

我不能说,我和前桌女孩在成绩和人生上的差异,就是从背英语课文开始的,也不能说我们两个如今的生活谁好谁坏,但是这件小事一直提醒着我,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从一个小小的习惯开始产生,无论是当时的考试成绩,还是更大格局的未来。纵观自己的整个学习生涯,甚至人生,也都充满了这种偷懒和得过且过,这并不是单单出现在英语课上的偶然,所有的偶然其实就是自己人生的必然。比如我除了数学,其他学科也都学得不好不坏,不精通也不透彻,文史类需要背会的也都挑肥拣瘦,而现在生活中的我也总是得过且过的态度,就算有能力过精致、优雅的生活,也依然毛毛躁躁地把家里搞得一团乱。

每当我的人生不如别人的时候,我总会下意识地给自己找理由。比如别人有好爹、好妈、好家庭,别人有钱、有势、有好老公,别人有好老板、好公司、好待遇,总觉得自己啥都没有才造成了当下的窘境。其实,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我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无非是从生活中一点点差距开始的。比如我的朋友中有“晨起党”,早晨5点就起床开始晨跑,一年后就可以参加马拉松比赛并得个小奖;有“读书党”,一年能读近百本书;有“写作党”,每天更新5000字,一个月写成了一本小说,冲上豆瓣网阅读首页。我每天晚上的时间却在刷手机、跟代购聊天买货中度过,想读书只能在晚上一两点后了,每天筋疲力尽的,更别提早起晨跑了,写作一周能更新一篇1500字的文章,就觉得完成了一件大事。当然,我也可以安慰自己说:“人与人之间没有可比性,没必要跟别人攀比。”可关键是,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跟自己比来比去,还是那个德性可怎么好?

回过头来想,如果我妈妈也精通外语,或者精通别的学科,我就一定能得满分吗?显然不会,因为我从最开始就不是个扎实学习的人,外力再好又能怎么样呢?这也就是俗话“烂泥扶不上墙”的意思。

我认识的一个前辈有个习惯,每天早晨读报纸30分钟,比如《人民日报》《经济观察报》《南方都市报》,每天在地铁上读一本杂志或者粗读一本书。其实他都是粗粗看过,并不精读。我们当时都嘲笑他:“现在谁还读报纸啊,您真是‘又红又专’啊。”但当工作中与客户开会沟通的时候,我才会发现,“党、政、经、金”的内容他可以信手拈来,客户对他每次的指导意见都心服口服,我们这种天天看天涯八卦论坛的,天天在微博上哈哈乐,仿佛什么潮流都知道的人都跟傻子一样,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自己掉进自己挖的坑里才后知后觉。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都知道,自己是怎样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

猜你喜欢

  • 因为屈打,他跑成了王者

    小时候,他到姥姥家去玩,路过一家商店门口时,他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由自主地收住了赶路的脚步,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结果店主冲了出来,误认为他是小偷,把他打了一顿。虽然打得不算重,但毕竟很委屈,他咽不下这口气,决定去打官司。可后来,那场官

  • 效率就是一天最多做七件事

    每天忙不完的突发任务,把无数职场人弄得焦头烂额。别忘了,“效率决定竞争力”,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也许就能出奇制胜、事半功倍。日本效率专家松本幸夫建议,手头任务一大堆时,首先,最好先把任务分类,找出优先顺序。可以按“紧急”

  • 做事无须总低头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些人畏首畏尾,沮丧颓唐,失去信心或是一蹶不振的也不乏其人。绿茵场上,足球运动员罚点球时,你会发现有的运动员因点射失误,总会不由自主地低垂脑袋,表现出灰心丧气。殊不知,他的这种十分消极低沉的情绪,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其他队员的

  • 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

    相声演员郭德纲演相声独树一帜,常常是一票难求,当主持驾轻就熟,诙谐幽默,演影视也顺风顺水,颇受欢迎。但郭德纲也一直都是个有争议的人,批评他的板砖和赞美他的鲜花差不多一样火爆,有人预言“这小子就是个泡沫”,兔子尾巴长不了,有人指责他的某些作品

  • 你输在哪里

    记者采访一位赛车冠军,问:“您取得今天这样瞩目的成绩,有什么特别的制胜诀窍吗?”赛车冠军说:“每个车手在输掉比赛的时候,第一句话总是抱怨自己的赛车不够好,天气不行,发挥不怎么正常,对手太强。总之,一大堆理由,但从来没想过应该检讨的人,其实是

  • 选择离成功最近的位置

    上师范的时候,我们每学期都开设舞蹈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大家都发现,舞蹈老师每堂课都会让第一排的同学站到前面,给同学们做示范,顺便纠正一些错误动作。所以,第一排就成了最“糟糕”的位置。因为大家都不专业,动作经常会做的不规范,会惹来同学们的

  • 成功像梯子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年老的智者,请教成功之道。智者拿出一架梯子,带着年轻人来到一座平房前。智者将梯子放在平房墙壁上,对着年轻人说道:“你现在沿着这架梯子,爬到平房顶上。你从房顶下来后,我就告诉你最实用的成功之道。”年轻人立即手脚并用,沿着梯

  • 蜗牛的韧劲

    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世界上能够登上金字塔顶的动物,除了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和拥有一双矫健翅膀的鹰之外,那就是蜗牛了。蜗牛有一个厚重笨拙的螺旋形外壳,外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非常紧硬,既是蜗牛的保护伞,又是保水膜。当它遇到外敌侵害时,总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