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默默守候在门边的妈妈

默默守候在门边的妈妈

收录日期:2025-11-20 12:31:45  热度:10℃

高中毕业不久,我有幸被公社广播站聘用,成为亦工亦农广播员。

亦工亦农是当年流行的名词,含义挺明确:进则为国家正式职工;退则回乡种地当农民。报到那天,母亲背着铺盖,一直把我送到广播站门口。临别时又语重心长地嘱咐我:“闺女,你现在只是一只脚在门里,另一只脚还在门外。什么时候两脚都跨进门,全靠你自己,妈可帮不上你了!”

望着满脸沧桑的母亲,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唯有郑重地点头。

因为在学校广播站做过主持,单纯播音还好对付,让我难熬的是凌晨值班。三九隆冬,昼短夜长。又正值农村“三治”会战的关键时刻。依照此前站务值班惯例,我必须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打开扩音机,连线全社各家各户的小喇叭。先播起床号,次播《东方红》曲乐,将人们闹醒之后,再直播十分钟本地新闻。5点到6点,放唱片播送革命歌曲。最难熬的就是这个钟头。那时候,时兴一种塑胶小唱片,放上电唱机后,每张只能播放15分钟,一小时需要更换4张唱片。站长叮嘱过:更换唱片时间不得超过5秒,超过5秒算一次责任事故。最初三天,我眼皮都不敢眨,死死盯住这5秒,总算没出差错。

可是第四天,我却没能盯住。那天下雪,冻得我直跺脚。播完本地新闻,我已浑身发颤。到了播放革命歌曲时段,我将唱片放上电唱机后,赶紧爬上值班床,捂上厚厚的棉被。一边监听唱片进度,一边暖和身子。这样倒是挺舒服了,可只一会儿,我就象吃了迷药一样睡了过去。可想而知,当这张唱片唱完后,唱针仍在唱片末端划拉,声音有多么难听。而更可怕的是,全公社千家万户的小喇叭也将同时发出这种噪音。

所幸的是,这种奇怪的声音并没有响太久,我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敲门声就那么几下,但特别清晰。那一刻,我下意识地尖叫起来:“天啦,我怎么睡着了!”与此同时,我迅速跳下床,更换了唱片。旋即查对了一下时间:足足耽误两分钟,超过正常换片时间将近25倍。如果按责任事故单位时间累计,开除我三次也不过份。

我心惊胆战了好半天,这才想起那阵敲门声。不用说,一定是站长。

我对门就是站长值班室。他应该是听到了过道里监听喇叭的异样声才来敲门的。一定是这样。我等着第二天挨批,甚至开始收拾衣物,准备卷铺盖走人。真要被开除回家,我也决不怨天尤人,谁叫自己眼皮子不争气呢?唯一让我难于面对的,是独自将我拉扯成人的母亲。母亲也许不会责怪我,可是,她会哭。以前只要我受了委屈,她都会陪着掉泪。我真要被开除,她不定哭成什么样子。

白天上班,站长和往常一样朝我点了点头,对早间的事故却只字不提。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事后我想,他也许是念我初犯不作深究,也许认为那阵敲门就是对我的警告。站长平日里话就不多,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还能说什么呢?唯有暗暗告诫自己:下不为例。

接下来的几天,是那个冬天最冷的日子。我的手脚和耳朵全起了冻疮,大大小小十几个疱。值班犯困时,我就掐那些冻疮,用钻心的剌痛来驱赶顽固的睡意。那张值班床近在咫尺,为了抗拒它的诱惑,我故意背对着它,连看也不看一眼。

在进站的第9天,我总算倒过睡眠时差。凌晨值班,再不用掐冻疮也全无睡意。可是我没想到,就在早班临近尾声时,我再次听见敲门声。随即是站长严历而又压抑的声音:“小魏,你太不象话了,怎么让你妈睡门槛啊?”

我赶紧打开门,果然看见了倚门而睡的母亲。此刻,母亲已醒,神情有些慌乱地捋了一下头发说:“哎呀,真该死,今天我咋睡着了呢?”

“今天……睡着了?”我不由警觉起来:“妈,这些时您是不是天天早上来监督我呀?”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不是监督,妈是怕你早起犯困啊。我记得你值班的第四天早上就打过盹,要不是妈敲门提醒,可就误了大事儿。不过这几天还好,看来你是习惯了。妈也放心了,再不会来听壁脚打扰你。”

我终于明白母亲的苦心,一把搂住她,心疼了半晌。

猜你喜欢

  • “黄粱一梦”到一底睡了多久

    成语中黄粱一梦”,典故出自唐代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对于这个黄粱”,如今的注解多称是蒸小米饭。真是大谬。《枕中记》是唐传奇中很有趣的一篇。参照其原文,说的是有钱的地主家公子小卢在小店午歇,来了邋遢的云游道士老吕,虽然

  •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女儿还不到十四。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就这样,尽瞎想。儿

  • 中国狼

    一队日军在荒原上前进。前面是几辆摩托车开路,摩托车工架着机枪后面的士兵一律着棉大衣、牛皮靴,肩扛三八大盖。他们走路趾高气扬,人人目空一切,就连那面膏药旗,也很牛地飘动着。他们是胜利之师。自从进入中国东北,就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像他们这样一

  • 棉花闹鬼

    乾隆年间的一天,张之先到清江县赴任,一路上看到路旁大片的棉田如白雪一般,棉田里有许多妇女正在采摘棉花。看到这丰收景象,一路的劳顿也减轻了许多。这庄稼丰收毕竟于国于民都是好事,这位即将上任的父母官不禁喜上眉梢。张县令的心情还没好两天,第三天就

  • 迟解的诅咒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贝子府镇东山坳村。吉善是东山坳村的一个农民,是村里最老实的人,妻子桂花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子。吉善一家五口,是个两儿一女之家。这年入秋后的一个下午,吉善家七岁的小儿子文军,在院内玩耍时不小心把头磕伤。村子里没有郎中,要

  • 价值千元的素汤面

    金月全是市报的记者,这天,他正在写一篇通讯稿,手机响了,是他的老同学程东打来的。电话里,程东着急地说:大记者,快来一趟,我的店都快被新来的牛书记吃垮了。”金月全闻言吃了一惊,程东开的这家酒店他去过,店名叫得月楼”,就

  • 宁要叫街的娘,不要当官的爹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了。这一年,京城里突然来了许多乞丐。本来,京城里多几个乞丐也没什么,可这次是一下子来了上万乞丐,大街小巷都挤满了叫花子。京城闹起乞丐灾来了。这一天,一个女乞丐在街上突然发起疯来,喊着叫着,见谁都说她的儿子柱子丢了。原来

  • 别出心“彩”

    (一)城郊的幸福路路口,有家幸福彩票站”。每天吃过晚饭,别说刮风下雨,就是电闪雷鸣下刀子,张老汉都会来到彩站,面对着走势图像模像样地琢磨一番,然后乐颠颠地走向老板娘。老板娘姓宋,待人热情,脸上总挂着笑。看到张老汉走来,便问:毛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