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狗市游

狗市游

收录日期:2025-11-20 17:44:10  热度:9℃

一天,朋友约我去狗市观狗。有人说“不养狗的人不善良”,朋友听了不安,觉得担着“不善良”这么个名不好,就去买——现在善良也可以买到了。

那天有风,狗市空中飘着狗毛和复杂的臭味。这是说,臭味并非一狗之臭,而由几百条毛色价格品种面貌不同的狗合伙散发。空气中的狗毛颜色不一,是绒毛。狗们春天脱毛,即换季。

参观开始。有生以来未见之狗,在此少长咸集。其大其小,嘴脸品性各不相同。狗与狗的差别,比人与人的差别(在外观上)大得多。有些根本不像狗了,像猫像狮像驴,他们还说是狗。

穿行在狗中,连看带问,渐入狗境。狗的个性,乃至狗的灵魂开始凸现。一条苏格兰牧羊犬蹲在塑料桶上,比人高大,凝视远方,像英雄一样怀念往事,或许怀念北威尔士的风土狗情。此犬鼻梁修长,耳廊削挺,毛如流苏一般披挂而下,俨然一位北欧十七世纪的部族首领。

我把狗的形象“看进去”之后,再看人反不适应,特别是那些卖狗的人,觉得他们和狗不般配。第一,人着装不得体。狗均无衣,皮毛或光滑短簇,如鹿狗;或雍容披纷,如约克夏犬,无不出自天然。而人在躯体之外包裹一层衣服,如露半截胳膊的T恤,显出没道理。第二,人表情不自然。狗的表情均本真,即使皱着鼻子大叫,也本真。大多数的狗都比较宁静,不轻易流露内心的想法。而人,包括卖狗的人,带着假笑诱导人们买狗。看一眼人,再看一眼狗,觉得人的表情太花哨,不必要地眉飞色舞,不必要地眨眼、飞眼或挤眼。第三,人言语太多。狗们朴纳,表现出对整个世界的接纳。既然如此,不复他想。而人,比比划划,说出许多连狗都不知道的狗的事情。而狗的表情则是:干卿底事?眯眼听着,不予理会。

狗看多了,朋友丧失了购买的信心——不知买哪一只好。我们在狗的气味中离开,回到大街上。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女人,红发高翘,眼大嘴小。朋友J说:哎呀!她长得太像博美啦!博美乃德国狗,毛蓬然,面如狐。大伙说,真像真像。然而对她穿裙子站着走路感到遗憾。一会儿,又过来一位卖雪糕的男人,他皱纹集中在脑门颧骨周边,朋友又说:哎呀!像沙皮狗不?在这条街上,依次看到了许多与喜落地、吉娃娃、黑贝和各种串儿相貌相似的人。但谁也不像土狗。好容易——经过打车、逛超市、吃饭之后——才忘记那些狗,而看人也像人了。

想起书上说的,日本德川幕府时,政府用国库之资养了10万条狗,并规定人如果用不礼貌的口气(不使用敬辞)对狗讲话,视同犯罪,因为德川家康属狗,认为自己前生是狗。在狗市,人们也尊敬狗,特别是价格贵的狗,就差没用“您”和它们对攀谈了。

猜你喜欢

  • 发生就是一种恩典

    有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有着惊人的成就。有一天,当他在事业达到巅峰时,陪同父亲到一家高贵的餐厅用餐,现场有一位琴艺不凡的小提琴手正在为大家演奏。这位企业家在聆赏之余,想起当年自己也曾学过琴并且为之痴迷,便对父亲说:“如果我从前好好学琴的话,现在也

  • 施比受更有福

    一只小蚂蚁在河边喝水,不小心掉了下去。它用尽全身力气想靠近岸边,但没一会儿就游不动了,在原地打转,小蚂蚁近乎绝望地挣扎着。这时,正在河边觅食的一只大鸟看见了这一幕,它同情地看着这只可怜的小蚂蚁,然后衔起一根小树枝扔到它旁边,小蚂蚁挣扎着上了

  • 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

    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孩子忍不住

  • 一只神气的手

    感恩节,一位教师要求小学生画下最让他们感激的东西。有个名叫杜格拉斯的孩子以童稚的笔法画出了一只手。教师十分惊讶,谁的手?全班都被这抽象的内容吸引住了。“我猜这是上帝赐食物给我们的手。”一个孩子说。“一位农夫的手。”另一个孩子说。全班都安静下

  • 生命的最后三天

    很久以前,在一横渡大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六岁的儿子去美国和妻子会合。一天,当男人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给儿子吃时,船突然剧烈摇晃,为了保护儿子,男人摔倒在地,手里的刀子不小心插进了他的胸部。男人慢慢地站起来,在儿子不注意之时用大拇指揩去了刀

  • 谁是你的佛

    有个年轻人离别了母亲,来到深山,想要拜佛以修得正果。在路上他向一个老和尚问路:“请问大师,哪里有得道的佛?”老和尚打量了一下年轻人,缓缓地说:“与其去找别人的佛,不如去找自己的佛。”年轻人顿时来了兴趣,忙问:“自己的佛?请问我的佛在哪里?”

  • 亲情

    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朋友送了他最喜欢吃的鳝鱼。这一天闲来无事,他一时手痒,便想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他将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子里游着,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

  • 一杯开水与几块面包

    一位穷苦的学生为了凑足学费,到外地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由于他想尽快凑足学费而不想多花钱,于是,鼓足勇气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决定在推销商品之后,硬着头皮向这家人讨些食物。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气,心想,天下哪有大男人跟小女孩讨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