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文景皇后杨奥妃的生平简介 杨奥妃最后是怎

文景皇后杨奥妃的生平简介 杨奥妃最后是怎

收录日期:2025-11-21 00:38:50  热度:13℃

文景皇后杨婉瀴,又称杨奥妃,她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三子元愉的妻子。

孝文帝去世以后,元愉的长兄元恪继位为帝,是为宣武帝。元恪非常宠爱他的几个弟弟,继位之初,几兄弟的感情还是像从前一样亲近。元恪的第一任皇后出自勿忸于氏,于皇后美丽聪慧,曾一度宠冠后宫,只不过后来元恪移情别恋爱上了高英,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爱于皇后的时候,元恪觉得于皇后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子,她身边的人肯定都是好的,所以他便做主,打算为自己疼爱的弟弟元愉求娶于皇后的妹妹。

可是,元恪算来算去忘记了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元愉愿不愿意迎娶于氏,他喜不喜欢于氏。

元愉很郁闷,因为他的皇兄给他指了一门他并不喜欢的婚事,闷闷不乐的他途经徐州,遇到了一个令他终身难忘的女子。那天晚上,元愉借酒消愁,望着天上的月亮发呆,心底是无限的惆怅,他在想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他要在迎娶那于氏之前,把人间的快活全都经历一遍!

就在他微醺之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婉转动人的歌声,元愉仔细一听,这不是女子唱歌的声音吗,真好听!元愉尽情尽兴的听完了一首歌,他想,这歌声如此动人,唱歌的人该是怎样美丽?元愉对唱歌的女子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了得知女子的身份,他还特意派人去打听,最后得知她来自弘农杨氏,名唤杨奥妃,字婉瀴,是杨震、杨骏的后人。

元愉故意制造机会与杨奥妃相识,他一见面就深深的爱上了绝美聪慧的杨奥妃,对她展开追求,最后元愉纳杨奥妃为妾。本来他是打算迎娶杨奥妃为正妻的,但是杨奥妃的家世背景并不好,所以他特意托右中郎将李恃显收杨奥妃为义女,原计划在那之后就提升杨奥妃为正室。但是,元愉被他的好皇兄阻止了,最后他被逼着娶了于氏为妻。

此时的杨奥妃已经有了身孕,不久之后就生下了元愉的长子元宝月。元愉按照皇兄的要求娶了于氏,但是他对于氏非常冷淡,于皇后听说了妹妹的遭遇以后非常气愤,竟派人将杨奥妃抓进宫,毁了她的容貌,逼迫她削发为尼。

等元愉知道自己心爱的女人已经被于皇后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时候,事情已经没有了转圜的余地。于皇后夺走了元宝月,替妹妹于氏拿到了元宝月的抚养权。一年多以后,于皇后的父亲进宫,他说于皇后现在没有孩子,地位不稳,就劝于皇后放过杨奥妃。杨奥妃和元愉重新在一起,经过这次,他们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现在的元愉既受到皇兄的猜忌和打压,最爱的女人还遭到于皇后如此迫害,兄嫂对他不义,他已经忍耐到了极点。

508年,元愉和和元恪决裂,他自立为帝,立杨奥妃为皇后,反抗元恪的统治。最后,元愉战败被抓,怀孕的杨奥妃以及四个儿子都被抓住了。被押往京城的路上,元愉暴死,杨奥妃被送到京城生下孩子以后被处决,他们的孩子因年幼而免死。

猜你喜欢

  • 神仙眷属

    他们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凭着媒妁之言结婚了,结婚前两个人从未见过面,结婚后,一起下田耕种,一起坐在桌前吃饭,偶尔拌拌嘴,一个便自顾自地坐在门口抽烟,一个提着饲料到屋后去喂猪。猪吃得呼噜呼噜,人也笑眯眯地回屋了,不记得两人刚才吵了些什么。可是

  • 著名的“傻话”

    1906年4月的一天,瑞士联邦专利局给职员发薪。一位年轻人签收工资时,一下子愣住了:“4,500法郎?我可没有这么高的月薪呀!”当得知自己已被晋级时,不禁面带难色,脱口而出:“哎呀!这么多钱叫我怎么办呢?”这个青年便是爱因斯坦。他说的这句话

  • 三谎像

    哈佛大学的新生,正在参观哈佛校园。这时,向导在一尊雕像前停了下来。雕像底座上镌刻着:“创始人约翰·哈佛,1638年。”向导告诉学生,这座像以“三谎像”而知名。其一,承担此像雕刻工作的雕塑家没有能找到约翰·哈佛的一幅清晰的画像以作参考,因此,

  • 智慧与金钱

    拉比甲问拉比乙:“智慧与金钱,哪个重要?”“当然是智慧比金钱重要。”“要是这样的话,为什么学者、哲学家要为富人办事呢?为什么富人却不为学者、哲学家办事?”“这个问题很简单,学者和哲学家知道金钱的价值,而富人却不懂得智慧的重要性。”心灵小语:

  • 幸福调查

    一家晚报开展“什么是幸福”调查活动,该报记者随机采访了街上的行人。一个悠闲的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一个匆忙的富人说:“有闲就是幸福。”一个下岗工作说:“有工作就是幸福。”一个失去双亲的人说:“父母在就是幸福。”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说:“能

  • 帝国绿

    拿破仑习惯于每隔一段时间就订上好多布料,用作添置新衣和装饰他的皇宫。他喜欢鲜艳的色彩,但遗憾的是,这些色彩总是褪得很快。1808年,圣·卢克市调制一种非常时尚的绿色引起了拿破仑的注意。拿破仑对他的内政大臣说,外国人对里昂工厂的印象很不好。因

  • 投降的绝不是我

    参加过大西南剿匪的父亲给我讲过一个亲历的故事。父亲端着步枪刚从一座巨岩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也端着步枪的土匪。两个人相距只有五六步,同时将枪口对准了对方的胸膛,然后就一动不动了。要想都保全性命,就必须有一方投降。双方对峙着,枪口对着枪口,

  • 离乡

    10年前认识了一位从苏州来的青年画家,他抱着一叠作品四处兜售,画的都是“水乡”。氤氲的水汽、蒙蒙的雨丝、撑着伞的村妇,在青瓦白墙的杏花村里,美极了。隔两年,又遇到他,画价涨了不少,画的依然是“杏花春雨江南”,用的依然是宣纸、徽墨,只是感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