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王濬楼船破吴

王濬楼船破吴

收录日期:2025-11-21 00:20:21  热度:9℃

司马昭灭了蜀汉之后,还没有来得及攻东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司马炎把挂名的魏元帝曹奂废了,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晋朝,这就是晋武帝。从公元265年到316年,晋朝的国都在洛阳,历史上把这个朝代称为西晋。

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唯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东吴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残暴出了名的。他大修宫殿,尽情享乐不算,还用剥脸皮、挖眼睛等惨无人道的刑罚镇压百姓,上上下下都把他恨透了。

公元279年,晋朝一些大臣认为时机成熟,劝说晋武帝消灭东吴。晋武帝就决定发兵二十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镇南大将军杜预打中路,向江陵进兵;安东将军王浑打东路,向横江(在今安徽省)进军;还有一路水军,由益州刺史王濬(音jùn)率领,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

王濬是个有能耐的将军。他早就作了伐吴的准备,在益州督造大批战船。这种战船很大,能容纳两千多人。船上还造了城墙城楼,人站在上面,可以四面瞭望。所以也称作楼船。

为了不让东吴发觉,造船是秘密进行的。但是日子一久,难免有许多削下的碎木片掉在江里。木片顺水漂流,一直漂到东吴的地界。东吴有个太守吾彦,发现了这件事,连忙向吴主孙皓报告,说:“这些木片一定是晋军造船时劈下来的。晋军在上游造船,看来是要进攻东吴,我们要早作防守的准备。”

可是孙皓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我不去打他,他们还敢来侵犯我!”

吾彦没有办法,但是觉得不防备总不放心。他想出一个办法,在江面险要的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桩,钉上大铁链,把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安在水面下,好像无数的暗礁,使晋国水军没法通过。

过了年,打中路的杜预和打东路的王浑两路人马都节节胜利。只有王濬的水军,到了秭归,因为楼船被铁链和铁锥阻拦,不能前进。王濬也真有办法。他吩咐晋兵造了几十只很大的木筏,每个木筏上面放着一些草人,披上盔甲,手拿刀枪。他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兵士带领这一队木筏随流而下。这些木筏碰到铁锥,那些铁锥的尖头就扎在木筏子底下,被木筏扫掉了。

还有那一条条拦在江面的铁链怎么办呢?王濬又在木筏上架着一个个很大的火炬。这些火炬都灌足了麻油,一点就着。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筏驶在战船前面,遇到铁链,就烧起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铁锁都被烧断了。

王濬的水军扫除了水底下的铁锥和江面上的铁链,大队战船就顺利地打进东吴地界,很快就和杜预中路的大军会师。

由陆路进攻的杜预大军也取得大胜,攻下了江陵。有人主张暂时休整一下再打。杜预说:“现在我军军威大振,正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几节以后,下面的竹子,就可以迎刃而解,一劈到底了。”(“势如破竹”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他竭力支持王濬带领水军直扑东吴国都建业。

这时候,东路王浑率领的晋军也逼近了建业。孙皓派丞相张悌率领三万吴兵渡江去迎战,被晋军全部消灭。

王濬的楼船顺流东下,声势浩大。吴主孙皓这才着了慌,派将军张象带领水军一万人去抵抗。张象的将士一看,满江都是王濬的战船,无数面的旌旗迎风飘扬,连天空也给遮住了。东吴水军长期没有训练,看到晋军这个来势,吓得没有打就投降了。

有一个东吴将军陶濬,正在这时候去找孙皓。孙皓问他水军的消息。这个陶濬是个糊涂虫,他说:“益州下来的水军情况我知道,他们的船都小得很。陛下只要给我两万水兵,把大号的战船用上,准能够把晋军打败。”

孙皓马上封他为大将,把节杖交给他,叫他指挥水军。陶濬向将士下了命令,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跟晋军作战。但是将士可不像陶濬那样糊涂,不愿送死。当天晚上,就逃得一干二净。

王濬的水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一帆风顺地到了建业。建业附近一百里江面,全是晋军的战船,王濬率领水军将士八万人上岸,在雷鸣般的鼓噪声中进了建业城。

孙皓到了山穷水尽的田地,只得自己脱下上衣,让人反绑了双手,带领一批东吴大臣,到王濬的军营前投降。这样,从曹丕称帝(公元220年)开始的三国分立时期宣告结束,晋朝统一了全国。

三国时期有许多生动的故事,民间也流传着不少传说。到了明朝初年,小说家罗贯中根据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民间话本,写成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历史人物作了艺术上的塑造。它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巨著之一。

猜你喜欢

  • 不成功先生

    午餐时,钟姐和她先生约我一起吃饭。在我记忆里,钟姐的先生稳健寡言,这次他却好像变了一个人:身体发福的他眼神黯淡,原来人们称道的沉默寡言如今成了毫无生趣的木讷迟钝。回公司的路上,钟姐叹息道:我家先生工作上一直不得志,我正琢磨着让他考个内审

  • 珍珠和卵石

    在一个山沟的深处,住着一颗美丽的鹅卵石,她目中无人,不允许有哪颗石头比她美。 有一天,一个珠宝商人将一颗雪白的珍珠落在了山沟中。之后,石头们都十分羡慕这亮闪闪的石头,经常赞美她。珍珠却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这一切全被鹅卵石看在了眼里,她便计

  • 其实牛不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农户调教耕牛初学种地,为防止牛不守规矩,于是,儿子在后面负责稳犁,老父亲在前面负责牵着牛绳,这样一前一后,把牛控制在中间。为了提醒父亲不开小差,儿子每吆喝一声:爹,走!父亲便朝前走,牛也听话地跟着往前走。 过了

  • 站在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虽然那个又瘦又黑的女孩儿竭尽了全力,但最终还是没能进入省女子足球队。考试结束之后,所有落选的女孩儿都失望地离开了,只有她还默默地坐在球场边上看队员们训练。教练看到她伤心的样子,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就走过去安慰她。 您能留下我吗?

  • 我的父亲文化不高,少言寡语,但心灵手巧,是当地木雕石雕的匠人。小时看他雕物件时,总是左看右摸,画来画去,特别执著。他的作品精湛细腻,神态逼真。他一辈子常说的一句话是:凡事多悟,悟能生巧。这句话就是父亲给我的启蒙教育。当时幼稚地认为悟就是

  • 人生就做一次蓑羽鹤

    每年11月,10多万只的它们,形成一团凄美单薄的羽阵,从北非、中亚及中国东北西北的高原、草原、沼泽、荒漠地带出发,飞经珠穆朗玛峰顶,去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地域过冬。世界上最高山峰珠峰,气温极低,气流却强烈无比。临近珠峰顶时,漫天的它们,不

  • 聪明的农夫

    从前有个皇帝,自以为聪明无比,他向全国发了一道文告:有谁能说一件荒唐事,使我说他是撒谎的,那我就把江山分给他一半。 一个商人来了,他对皇帝说:万岁,我有一把宝剑,只要往天上一指,星星就会落下来。 皇帝说:这有什么稀奇,我祖父的烟斗,一头

  • 当猪开始独立的时候

    亲爱的约翰: 我已经注意到那条指责我吝啬,说我捐款不够多的新闻了,这没什么。我被那些不明就里的记者骂得够多了,我已经习惯了他们的无知与刻薄。我回应他们的方式只有一个:保持沉默、不加辩解,无论他们如何口诛笔伐。因为我清楚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