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皇帝的秘书

皇帝的秘书

收录日期:2025-11-20 23:09:10  热度:10℃

北宋文臣杨亿很有才。举个例子吧,宰相寇准喜欢出对子玩情调,有次出了个上联:水底日为天上日。满朝文武竟全给难住了,只有杨亿对出了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一时传颂,连真宗皇帝赵恒也对他刮目相看,不久就提拔杨亿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知制诰就是皇帝的秘书,专门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每次杨亿起草的诏令,赵恒都很满意,几乎一字不改地一次性通过。不简单哪,这个杨亿。

那年,杨亿当上了大宋科考的主考官,就很有些飘飘然了。开考前夕,他竟主动邀请来京应试的同乡举子,请客吃饭。推杯换盏间,就有胆大的询问考题。杨亿勃然变色,说了句骂人的话“丕休哉”,甩袖而去。众人目瞪口呆,但也有暗自叫好的。开榜,卷子中用了“丕休哉”三字的那几位,全被录用了。

此事传到赵恒耳朵里,赵恒有些不高兴,但转念一想,谁没有得瑟的时候?何况这么个大才子,偶尔得瑟一回也不碍事。就原谅了杨亿。

景德二年,赵恒任命杨亿、王钦若为总主编,编纂《册府元龟》。作为国家天字第一号重大工程,赵恒非常重视,每编成一卷,他就要亲自审阅,凡有错误的地方就贴着小纸条。看到这些贴有突兀纸条、需要返工的案卷,杨亿汗颜不已,头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可一细想,不对呀。凭皇上的学问,哪能看出这些微小错误呢?必有枪手在替皇上审阅!明察暗访后,果真如此——赵恒每次都将案卷转给陈彭年,由陈代为审阅。

这个陈彭年可不是一般的角儿,学问大得很,历史典故、生僻问题张口即来,核对资料,竟无一出错。赵恒对他信任有加。有次,举行祭祀大典,陈彭年负责在前给皇帝引路,没想一时疏忽,引偏了路。有关部门的领导想上前纠正,陈彭年脸一绷,眉一皱,说错不了。

陈爱卿说错不了那就错不了。事后,赵恒仅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一句。

原来幕后把关的人是这个姓陈的,看来皇上还是对自己不放心啊。杨亿心里很不是滋味。心里很不是滋味的杨亿就想办法了。不几日,杨亿联合王钦若等其他编纂人员,集体签名上奏,为了使这国家第一号工程做得更快、更高、更强,强烈要求陈彭年也加入编纂队伍。

赵恒不知是计,准奏了。

从此,那些可恶生厌、飘舞示威的小纸条渐渐地少了,直至彻底消失。杨亿心里乐开了花。赵恒也甚是开心,连夸这工程搞得好。群臣皆曰,皇上知人善任,真乃一代明主也!赵恒龙颜大悦,重赏了相关人员。

杨亿的知制诰生涯过得风生水起,他越发得意,走路,把路面踩得崩崩响,头抬得高高的,胸也挺得直直的。

他现在最讨厌的就是别人修改他的文字。可惜百密一疏,有次还是让赵恒找出了破绽。这是一份答复辽国的诏书,赵恒对杨亿在其中使用的“临壤交欢”很不满意,审批时,在“临壤”二字旁边连用了 “朽壤、鼠壤、粪壤”三个贬义词。诏书被发回重写,看到这三个词,杨亿面如土色,半天没回过神来。最后,杨亿费尽思量,把“临壤”改为“临境”,才勉强过关。这个打击太大,杨亿有些伤不起了。

伤不起的事儿还有呢。

有次,杨亿写了份奏表,其中有句“伏惟陛下德迈九皇”,以此来歌颂赵恒,讨赵恒欢心,提升下自己已在皇帝心中严重下坠的位置。对这奏表,杨亿很是得意。没想赵恒看了后,眉头紧锁,这个杨亿,咋这么气人呢,朕乃堂堂一国之君,他竟让朕卖韭黄!真是岂有此理!原来“九皇”与“韭黄”同音,难怪赵恒会动怒了。杨亿吓得不轻,终成疾卧床,几日未能上朝。

好在赵恒没有忘记他。一夜,赵恒来探望杨亿。寒暄后,赵恒拿出一叠文稿给杨亿,说这是朕写的一些诗文手稿,朕的笔迹你是认得的,没有找人代劳哦。你有空帮朕看看,写得怎样?

赵恒走后,杨亿心乱如麻,坐立不安。皇上好久未见,今天怎么突然来了?一定是有人在皇上面前说我坏话了,自己以前不是怀疑过皇上找人捉刀作诗而当做自己的原创,还有皇上让陈彭年审阅《册府元龟》那事儿……

杨亿越想越害怕,惊出了一身冷汗。接下来的日子,杨亿整天无精打采,远没了往日的精气神,还不到四十的人,仿佛小老头一个。

怎么这么快就成老头了呢?赵恒很是惋惜,就不再让杨亿起草诏令。

杨亿的皇帝秘书生涯,走到头了。

猜你喜欢

  • 患难情谊也删除不掉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浪漫的人,所以手机里少不了存着许多风花雪月的短信。但我存得最久、直到现在都舍不得删的一条短信却与风花雪月完全无关,那是一句如果不明前因后果甚至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需要资金吗,今天?我去给你送钱,三千够吗?”发

  • 朋友:结伴而行的鱼

    我和张君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他分到银行,而我则进了检察院。 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 要好的朋友是不在乎谁付出多少的。那时候,我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一个陌生城市里快乐地生活着。后来,我们都结婚了,更巧的是,我们的爱人都是白衣天使。他打趣

  • “假秘密”换“真秘密”。

    可是我菜都买好了好吧!谢谢再”小英的再见”还没说完,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许久,许久,她呆坐着,电话还在手里,发出呜、呜的声响,在这个已经空了的办公室里,显得有点刺耳。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一只手伸过来,帮

  • 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那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孤儿院里的故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流了许多血,伤得很重! 幸运的是,不久后一个医疗小组来到了这里,小组只有两个人,一

  • 知我者根子也

    知青世界有如二战后的欧洲,队队有帮,连连有伙,大帮套着小帮,小伙合成大伙,人人都归属某一集团。讲的是横,谁强谁说了算,靠着集团的武力,阻止别人乱来,而我这个人却保持着不结盟,单独立着。那时的我,细长、脸白、戴眼镜,谁打了这样的人,都算不上英

  • 朋友并不都是可以依靠的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我们信奉的格言,但我的一次亲身经历却让我对此产生了怀疑。前些日子感到双眼不舒服,对镜子看,发现眼里布满了血丝,而且还很痒。好不容易捱到下班,便急忙赶去药店。然而时候已经不早,小药店大都关门了,我那位

  • 最频繁地跳动的“老头儿”

    记得白先勇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永远的尹雪艳》。所以写之前,我想把题目定为《永远的老头儿》,但是,感觉不对劲,有点哀悼的意味。而且我与老头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还没深刻到永远的份上。1+3考试过后,我好像迷失了本性一般。不要说上课认真听讲,就

  • 我与阿兴的故事

    2004年的冬季我又见到了阿兴,但已认不出他了。只是那双深邃的眸子让我有恍如隔世之感,一些尘封已久的记忆便开始显现。当那个曾是如此熟悉的名字再次从我口中说出时,竟发觉有种遥远和陌生感。是啊!8年了,一切都会有些不同。眼前的阿兴风度翩翩,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