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要成为心灵的囚徒

不要成为心灵的囚徒

收录日期:2025-11-20 21:12:37  热度:10℃

不要成为心灵的囚徒

在神秘的大海里,章鱼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动物。它没有脊椎,所以能够把自己70磅重的身体自如地缩小,藏在海螺的壳里。一旦有其它鱼类经过,它便能够从自己的完美伪装中出来,用毒液将比自己身体还要庞大的鱼麻醉,然后吃掉它们。这种本领让章鱼成为很多鱼类的克星。

人们为了捕捉章鱼而又不被它的毒液所伤,巧妙地利用了它见到小型物体就钻的这一特性。人们准备了很多瓶子,投到海里它经常出没的地方,很容易地就捕捉了章鱼。而章鱼之所以无法逃脱,是因为人们准备的瓶子口径很小。章鱼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身体缩小,而最终成为人们的猎物。

其实,我们人类也同样如此。一个生性开朗快乐的人当上了飞行员,终于实现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愿望。他十分高兴,逢人便讲。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朋友,便告诉他:“我这些时间正在大草原上练习飞行,真是天苍苍野茫茫,美丽极了。飞在天上的时候,我发现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那会不会有危险?”朋友担心地说。

“当然,飞行当然有一定的危险,但是飞机上设备齐全,安全专家已经把所有可能的意外都想到了,而且我们会选择有益于飞行的天气进行训练。所以,一般来说,还是很安全的。”

“可是,万一,万一那些安全设施失灵了怎么办?”

“不会那么巧。就算安全设施失灵了,还有应急措施呢。即使一切都失灵了,还可以跳伞自救。”

“跳伞也挺让人担心的啊。我们做别的事都允许失败,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嘛,可是这跳伞就不一样了,它只能成功,一旦失败可是以性命为代价啊。你能保证你跳的每一次就一定有把握?”

飞行员觉得这个朋友也太多虑了,就开玩笑地说:“草原上多的是干草垛,就算跳伞失败了,我也会想办法落到干草垛上去的。”

“怎么能够正好落上去呢?天空那么大,草垛那么小。再说了,牧民们都爱用粪叉挑草,如果干草垛上碰巧插了一把粪叉,那可危险了,粪叉都是又尖又利的。”

“草垛那么大,我也不一定就正好落到粪叉上啊。”

“就算是万一,那到时候可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就是有万一,这所有的不幸也不会都让我摊上吧?”飞行员耸耸肩。

人们只是自己心灵的囚徒。如果你不肯把自己从心灵中解放出来,那么谁也不能拯救你。当你的心灵真正无拘无束时,你的生活才变得轻松自如。

猜你喜欢

  • 一叶障目的故事

    出处 《欧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释义障”,即蔽。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真实情况以及主流和本质。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

  • 月下老人的故事

    唐朝时候,有一为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 又厚的书,而他身编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韦固很好奇的过去问他说:老伯伯,请问你在看

  • 掩耳盗铃的故事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

  • 一箭双雕的故事

    出处: 《北史·长孙及传》 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及,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馒,遂一发双贯焉。 释义: “雕”,一种凶猛的大鸟。发一枚箭就射中两只大鸟。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故事: 南北朝时,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 一毛不拔的故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项放踵,利天下,为之。释义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啬自私。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出处《后汉书·耿合传》 帝(刘秀)谓合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 有。久者事竟成也。”释义久”终于。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事情,最终能成功。 也作有志者事竟成。”故事 有

  • 一日千里的故事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臣闻骐骥盛壮之时,—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驾马先之。 释义: 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现在形容人进步很快或事企发展极其迅速。 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

  • 以卵击石的故事

    出处《墨子·贵义》 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 不可毁也。释义以卵投石”也称以卵击石”,意思是鸡蛋碰石头。比喻自 不量力,自取灭亡。故事 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途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