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上船轶事

上船轶事

收录日期:2025-11-20 21:47:54  热度:9℃

从开始总统二号游轮旅游的第二天早晨起,我就有一个念头,我总想着要寻找一个参照物,以便对头天晚上的遭遇有个清晰的比较。这个机会终于来了,而且得来全不费工夫。

昨晚的夜幕下,我们全体总统二号游轮的游客分别乘坐几辆大巴,成一路纵队驶离西陵峡“截断巫山云雨”的雄伟工程——三峡大坝景区。预计30分钟的行程,我们先是穿行在灯火闪耀的秭归县城中。县城里商业气息还是比较浓重的,各色商铺鳞次栉比,尤其是饭店的数量不胜数计,可就是吃客寥寥、几乎是家家店堂都在虚席以待……西陵长江大桥的夜景很是吸引了我妻子的瞩目,使她忘情地忽而站立起来忽而左顾右盼且还目不暇接,最后直搞得她自己都觉得有点晕车了。沿着北岸临江道路行驶,距离大坝主体越来越近,眼看就要零距离触碰到大坝的肢体了,可是一圈围墙却把大坝掩蔽起来,搞得众人齐齐叹息:“越是临近了就越不让人看了,这才叫真正的灯下黑啊!”我却能够理解眼前的这种境遇,因为这也是出于对大坝安全保卫的考量而为之吧!

“车子马上就到秭归码头了,”唐导适时解说:“到了码头,我的任务也就结束。下车后总统二号的工作人员就在那里等候你们了!你们将要先上趸船,再经过趸船过渡到到总统二号游轮上去。”果然如此,黑暗的停车场上隐隐可见可闻有2名女子在呼唤:“请要上总统二号的游客随我们进入码头!”昏暗的码头检票口只一盏瓦数不高的白炽灯泡在努力地发着微弱的光线,大批游客一股脑蜂拥而至,瞬间就把那铁栏杆阻速的狭窄进口堵得人头济济、摩肩接踵。

咕隆隆隆,车厢震动起来,“开了、开了!缆车开了!”有游客喜悦。可是仅仅以秒来计算的一瞬间,缆车停了,铁门被从外面打开。到了,到了停泊在眼前咫尺处的趸船接客门口。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缆车轨道是紧靠着步行下来的台阶的,老吃老做的大批游客早就先于我们走下台阶、走到了趸船之上。直至我俩通过两艘并列趸船的通道抵达总统二号游轮大厅时,许多步行下来的游客包括93人组合的温州游客已经在办理登记入住手续了,我还只得在队伍的末尾耐心等候。

“我们俩也算是经验老道的理性游客了,”等候期间我与妻子按耐不住地自嘲:“老江湖在阴沟翻了船!还好只被骗走了每人2块钱,这点学费交得不多!”进了船上的客房后,我对妻子说:“明晨我得去数数那缆车总共帮我们下了多少级台阶!”“我觉得吧,”妻子分析:“我俩在苏州晨练时常去的觅渡桥,那老觅渡桥两侧分别是47级、49级台阶;新觅渡桥两侧分别是57级、59级台阶。凭我的感觉,缆车帮我们代步的最多就像老觅渡桥的台阶数量差不多!”

分析归分析,天亮以后我还是要去数数上、下码头台阶步数,可是船虽然还在码头停泊,但停泊的已不是秭归码头而是一夜航行后抵达的峡口码头了。码头台阶处,依然有缆车,可缆车只能在那里懒懒地静卧着,台阶的步数是不是与昨晚秭归码头相等,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当然谁也不愿意再作“刻舟求剑”的傻事。估摸着,那缆车应该是用于残疾人或腿脚不便的高龄人或行李繁重的旅客的。不管怎样,以后到了其它诸如神女溪码头、云阳龙安码头、重庆万州码头,再没有游客会上当去买票乘坐码头缆车了。

吃亏上当一回足矣,教训却是铭记在心且必须变成经验的。不要自以为姜还是老的辣,耍了一辈子老鹰还有被小鸡啄了眼睛的不是笑谈的事情呢,切记、切记,我如此告诫自己。

猜你喜欢

  • 下辈子,别忘了我

    说好结婚的,节骨眼儿上,父亲突如其来的一场重病,粉碎了她的梦想。她从小失去了母亲,父亲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换来她今天的名牌大学生的荣耀,她舍却自己,也要救活父亲。她对一个暗恋她多年比她大十岁的丑男人直说了,只要救活我的父亲,我跟你。转过头,她

  • 错过

    在毕业10周年的同学聚会上,他和她再次相逢了。10年前,从政法大学毕业,他分回到老家,在一个边远小县城的法院工作。她则分到市区某公安分局,在一个不大不小的派出所里任户籍民警。不久,他因一篇论文获奖,去市里参加颁奖大会。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打

  • 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舅舅和舅妈一起走过了半个世纪,在所有认识他们的人心中,他们是模范夫妻。然而,有一天,舅舅却说,他要和舅妈离婚。舅舅向法院递上离婚诉讼状。谜底揭开让后,所有的人都吃惊不已。舅舅和韩姨的故事其实并不传奇。他和她在一所大学一见钟情。一个败落资本家

  • 魂牵梦萦60年

    那一年,小眉16岁。小眉未出深闺,可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传说着她的国色天姿。春天,小眉随母亲去静云寺上香。小眉不经意地发现,花树丛中立着一块画板。画上是厚重的油彩抹出的玉兰,那些玉兰在似与不似之间,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上罢香,小眉独自出来,又到

  • 雪冠

    老人头顶为明月,为银发,座下为阳台,为疏影;明月虚悬在中秋的玉宇,银发灿烂在86岁的高龄,阳台在三楼,疏影在书斋之南,纱窗之北。如约,我于黄昏后来到老人的寓所。彼时月儿已升上东天,朗朗的清光泼满了阳台,投映于嵌在北壁的巨幅明镜,左右遂浮现两

  • 为了结束的寻找

    唐山的一个下午。那时的他和她,正值青春。他是外地人,无依无靠,靠养蜜蜂为生。有天下工回家。实在口渴得厉害,他就敲一扇陌生的门,想讨杯水喝。门是暗褐色的,可门拉开后那张脸庞却如此新鲜、明媚,一双忽闪的大眼睛犹如蝴蝶的翅膀,带着春日阳光,刹那间

  • 翻晒爱情

    奶奶有一个怪毛病。梅雨季节,她把一筐谷子摊在堂屋里翻晒,那都是一些不知风干了多少年的陈谷。雨天晒谷,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打我记事起,奶奶就这样做。父亲的解释是奶奶老了,人犯糊涂。奶奶的奇异举动,村里人已见怪不怪,我却对此十分着迷,心里充盈着

  • 蝴蝶姑娘的最后飞翔

    1998年,我25岁,已经在河南郑州老家学习了六年绘画和雕塑。为了在艺术天地取得更大的发展,我放弃了家乡的舒适生活和稳定工作来到北京。可我到北京后,很快就陷入了经济的困境。心情郁闷时我经常去植物园散步。常常看见路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位长发披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