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让“母爱”成为最温暖的品牌

让“母爱”成为最温暖的品牌

收录日期:2025-11-20 19:40:35  热度:9℃

这是一个关于毛衣的故事,毛衣在这里被赋予了母爱的温度、创业的激情。

毛线里的秘密

张博出生于长春。母亲历松是吉林省结核病医院的一名护士。东北天冷,几乎每个妈妈都会为自己的家人织毛线衣,很快就组成了个小小的毛线军团。历松经常换着花纹和图案给儿子织毛衣,张博每次穿上新毛衣,上学都特有劲儿,脏了也不愿意换。

儿子8岁的时候,历松得了重病,担心自己不能陪着儿子长大,她开始拼命地给儿子织毛衣。待她给儿子织到第十件衣物的时候,病却意外好转起来。

张博渐渐地由小男孩成长了大男孩。高三那年,历松花了近一年的时间给儿子织了一件鸡心领锁链条纹的毛衣,张博穿了穿,脱了下来:“妈,现在不流行鸡心领了,好土。”历松一阵失落,儿子再也没有小时候穿上她手织的毛衣那股开心劲了。

当年高考,张博按自己的志愿报了杭州传媒大学,学了传播专业。毕业后不愿意找工作,留在杭州开网店卖服装。历松和丈夫气得没有一点办法,儿子像匹脱缰的野马,越来越“胡闹”,他们鞭长莫及,管不住了。

张博有自己的想法,觉得他不可能像妈妈这一辈人一样在一个单位一待就是一辈子,也无法像妈妈以前打毛线那样做重复性的劳动,他要过属于自己的自由的多样的生活。

2010年年初的一天,张博偶然看到一条新闻说,一位母亲给儿子织毛裤,从小学一年级一直织到大学,就把事情说给妈妈听。历松淡然一笑说:“你8岁那年,我病危,当时就想在临走前,为你织从8岁到18岁的毛线毛裤,可病好了,只织到13岁。”张博久久地不说话,8岁那年的事情早已模糊了,只记得后面几年由于自己长得太快,妈妈给他织的那些毛衣毛裤都送人了,原来,母爱的秘密藏在毛线里。

慈母线游子衣

再往下看,张博看到一款毛线络腮胡子特别好玩,来了兴趣,就给妈妈打了电话。“妈,你能不能用毛线给我织个胡子?”历松一听,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织什么?”张博说:“织胡子啊!妈,毛线胡子冬天可以挡风,你就给我织一个吧。”历松心软了。

她照着张博发来的图片,找来黑毛线,琢磨着怎么织,络腮胡子要长半个脸,鼻子和上嘴唇之间也有,嘴要露出来。几天过后,历松把“胡子”寄到杭州。张博新鲜地在同事和朋友面前试戴,大家惊呼:“这‘胡子’有个性,在哪儿买的?”这样的问话听多了,张博的商业敏感来了:既然年轻人喜欢这种独特的毛线织品,不如就放在自己的网店里试试。

这一款胡子,很快被买家拍下。更有网友不断询问什么时候到货,张博激动了,他求妈妈再织。产品再一次卖空,买家给的都是好评,张博猛地意识到,毛线织品给人一种质朴、温暖的感觉,跟当下城市人内心渴求返璞归真的愿望契合,如果再融入具有现代感的个性化设计,一定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喜欢。张博给妈妈看了他网店上的网友留言:“没想到毛线胡子是张博妈妈一针一线织出来的,带上它,让我想起儿时妈妈织毛线的情景,手工的就是有爱的,谢谢张博妈妈。”

历松心里热热的,真的有年轻人喜欢她手织的产品呢,于是就同意了跟儿子一起做“毛线事业”。为了更好地沟通,张博给很少上网的妈妈申请了QQ,这样既省钱,又可以视频。

张博想起小时妈妈给自己织毛衣的动物图案来,既然整个产品的基调是返璞归真,不如就从自然界吸取灵感,将某些织品设计成动物的形状,就叫“森系织品”。历松一听就反对,小孩子带这种帽子觉得可爱,年轻人戴上是不是太花哨了。张博笑了笑:“妈,你不知道吧,现在的年轻人超爱‘萌’。”历松第一次听到“萌”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啥意思。

妈妈认真的迷茫让张博哈哈大笑。他突然觉得,毛线织品让他们母子俩回到了童年时的亲密无间。

打造最温暖的品牌

张博将传统的手工毛线织品,赋予有趣且具有创意的设计元素,比如有着章鱼触角的帽子、长着络腮胡子的帽子、五彩的毛线领带和领结等,搞怪又赋予文艺气息,实用又好玩。他还设计出毛线编织的日常小物,如星巴克咖啡杯套、iPad和iPhone的毛线套。

产品扩大到几十个品类,历松有些力不从心。一些同事和邻里看到历松又织起了毛线,不解地问起。历松说了缘由,大家笑着说:“现在又流行这个了?你早说呀,我们帮你织。”

昔日的毛线军团又回来了。历松给大家做培训:“之所以我们全用手工来织,是因为喜欢这种产品的都是80和90后的孩子,他们说这些织品里有母爱。”20多个妈妈听了,心里热热的,她们说:“我们就当给自己的孩子织。”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妈妈团成员扩大到了50多位,妈妈们觉得很快乐,既能在一起唠嗑,老有所乐,又能挣到钱补贴家用。

有了“妈妈团”的支持,张博除了扩大网店规模,又在杭州开了3家实体店,销售额月月翻番。

张博说,他有一个梦想,举行一个毛线织品城市巡回展:房子外围被毛线缠住,房内的物件也被毛线缠绕,寓意家被温暖包围,被母爱围绕。

猜你喜欢

  • 梦想是一种柔韧的倔强

    这个男孩子,在最后的时刻,亲口向我表白了对我的爱慕,但我却不能给他一个后知后觉以后的明确答复。这样的遗憾,成为我青春里最坚韧的部分。 荆纯:典型的双鱼座,总喜欢不切实际的幻想。终有一天忽然发现这些幻想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可以拿来编故事;于是

  • 辛柏青和朱媛媛:破译淡泊婚姻的“幸福密码

    因为怀孕,朱媛媛推辞了《潜伏》剧组的邀请,放弃女主角,更错失了一次事业攀上又一个高峰的机会。朱媛媛曾经为此情绪低落,但在丈夫辛柏青的细心关怀下,朱媛媛找到了生活中属于她的幸福密码 产后复出,朱媛媛极其坦然,又带着几分调侃地表示道:如果当初

  • 村里有个女人叫小芳

    刚子一进村就听到了风言风语,那个叫小芳的寡妇想再嫁,可是条件却很离谱。 刚子知道小芳是工友强子的媳妇。两年前,他和强子在一起建楼,都是钢筋工。高高的楼外沿是保险网,他们踩在架子上扎钢筋。那时的强子是幸福的,有个如花似玉的娇妻,还有个乖巧的

  • 李春波抑郁归来,爱让未来不孤单

    20年前,李春波以《小芳》红遍大江南北,然而,在事业最鼎盛时期,他却突然从乐坛消失20年。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 2014年10月15日,本刊记者在北京朝阳公园的咖啡馆,采访了刚从湖北利川演出归来的李春波。 人生低谷,民谣教父深陷抑

  • 爱的谎言

    多年前,杜梅就和丈夫离异,含辛茹苦独自带大儿子。儿子也很争气,十足是众人眼里的励志模范,靠自己努力考上全国有名的重点大学,又拿全额奖学金出国读研,还长得很帅,给他一匹马,一套骑士服,就是现实版的白马王子。 我出国读书就是希望能给妈妈一个好

  • 爱的谎言

    儿时,小男孩家很穷,吃饭时,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我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

  • 双胞胎硕士感恩继母:妈妈您只少孕育了我们

    襁褓中双胞胎重获母爱 1989年夏天,向阳的妻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向阳给大的一个孩子取名为向威,另一个取名为向武。 向阳庆幸妻子有惊无险地挺过了分娩这一关。夜幕降临时,他让亲友们回去休息,自己留下陪护在妻子病床前。可没过多久,

  • 我的“傻子”母亲

    为了寻亲而远行 2006年的夏天,我去了贵州。那一次远行,对我意义重大。爸妈对我一直很好,可因为一次车祸,我发现自己不是他们亲生的。双重打击之下,一度萎靡。爸妈不得不把一个小盒子给我,里面装着我的胎发和写着我亲生母亲的名字和地址的一张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