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大路的尽头没有宝

大路的尽头没有宝

收录日期:2025-11-20 14:16:00  热度:9℃

传说在浩瀚无际的沙漠深处,有一座埋藏着许多宝藏的古城。要想获取宝藏,必须穿越沙漠,战胜沿途数不清的机关和陷阱。

很多人对沙漠古城里这样一批价值连城的财宝心向神往,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去征服沙漠以及杀机四布的陷阱。这批珍贵的财宝,就这样在沙漠古城里埋藏了一年又一年。有一天,一个勇敢的人听爷爷讲了这个神奇的传说,决定去寻宝。勇士准备了干粮和水,独自踏上了漫长的寻宝之路。

为了在回程的时候不迷失方向,这个勇敢的寻宝者每走出一段路,便要做上一个非常明显的标记。虽然每进一步都充满艰险,勇士最终还是找出一条路来。就在古城已经遥遥相望的时候,这个勇敢的人却因为过于兴奋一脚踏进布满毒蛇的陷阱,眨眼间便被饥饿的毒蛇吞噬。

沙漠再次陷入寂静。

过了许多年,终于又走来一个勇敢的寻宝人。他看到前人留下的标记,心想:这一定是有人走过的,既然标记在延伸说明指路人安全地走下去了,这路一定没错!沿着标记走了一大段路,他欣喜地发现路上果然没有任何危险。

他放心大胆地往前走,越走越高兴,一不留神,也落进同样的陷阱,成了毒蛇的美餐。

……

最后走进沙漠的寻宝人是一位智者。他看着前人留下的标记想:这些标记可不能轻信。否则,寻宝者为什么都一去不返了呢?智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在浩瀚无际的沙漠中重新开辟了一条道路。他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扎实平稳。最终,这位智者战胜了重重险阻抵达古城,获得宝藏。

智者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儿孙说:前人走过的路,并不一定通往成功。不可迷信经验,已被踏平的大路尽头,绝没有价值连城的宝藏供你们采掘。即使原来真有宝藏,那也早已经被那些更早踏上这条道路的人采掘干净。

因循老路,靠别人的经验过自己的生活,就如守株待兔一样,一定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宗旨是鼓励人们探索、创新,去寻找新的希望之路。人生的过程就是探宝的过程,只有不畏艰险的探索者才有希望找到“价值连城的宝物”。

猜你喜欢

  • 挂牛头卖马肉

    挂牛头卖马肉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灵公有一个独特的癖好:喜欢看妇女穿男人的衣服,他觉得女人穿上男人的衣服另有一番韵味,于是便下令:内宫里所有的嫔妃侍女都女扮男装。但是没有多长时间,这种女人穿男人衣服的风气便全国的范围内流传开来,并把它当作时

  • 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鲁国有个叫公孙绰的人,他是一个江湖上的郎中。有一天,他在家里正在思考一些什么事情,突然站起,好像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他冲出门外,逢人便讲:“我找到起死回生的方法了,我找到起死回生的方法了。”人们都认为他有病,但是这话却传到鲁文公的

  • 王蓝田吃鸡蛋

    王蓝田吃鸡蛋古时候有个叫王蓝田的农户,他是个性格非常急躁的人。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去夹,没有夹起来,顿时大发脾气,把蛋拿起来丢到地上。结果鸡蛋在地上滚个不停。他就赶上前去,用木屐去踩它,又没有踩到。这下,他更加愤怒了,简直是怒不可遏。于是

  • 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不救近火齐国是鲁国的邻邦,鲁穆公不但不去同齐国结盟,反而把自己的王子和公主纷纷送到远离鲁国的晋国和楚国去结亲和做官,想在鲁国遭难时,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有个叫犁钮的大臣对鲁穆公说:“假如这儿有人掉进大河里马上就要淹死了,岸上的人都说:

  • 鹳鸟移巢

    鹳鸟移巢子游做武城县官的时候,城门旁边小土堆上的鹳鸟,忽然把它的巢迁移到墓地的石碑上去。看守墓园的老汉把这一情况报告给子游,说:“鹳鸟是能够预先知道天将下雨的鸟,它突然将巢筑迁移到高处,说不定武城要遭大水呢!”子游说:“对。”立即让全城的居

  • 诗礼发冢

    诗礼发冢古时候,有两个儒士专干掘墓盗财的营生,并且力求盗墓时的每一个动作都合乎诗书里的绳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两个人在荒郊野坟又忙了个通宵,他们二人各有分工。大儒在墓顶上望风,他四面张望一下,然后字正腔圆地念道:“东方太阳出来了,墓儿掘

  • 孔子绝粮

    孔子绝粮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途中潦倒在去陈国和蔡国的半路上,连野菜汤也喝不上,七天未吃到一粒米饭,饿得没有办法,只好白天睡大觉。他的弟子颜回出去讨了一点米回来煮给他吃。等到刚要煮熟的时候,孔子闻到饭香,就准备起来,可他却从眼睛的斜缝里望

  •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古时候,有个地方叫塞上,这个地方离匈奴很近。在离塞上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爱好养马的人,人们都称他为塞翁。有一天,塞翁的马忽然逃到塞外去了,邻人们都替他惋惜。塞翁却说:“跑丢了马这件事,看似是坏事,怎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邻人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