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半个馒头

半个馒头

收录日期:2025-11-20 16:51:47  热度:10℃

从前有个乞丐叫刘五,他本出身于富绅之家,颇有田产资财,但由于当时黄河泛滥,田地被淹,又值兵荒马乱,死里逃生的刘五竟沦为难民,每天只能沿街乞讨,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

一日,刘五行至青州地界,一路上没见到几个人影,跟随他一起逃难的病的病,死的死,到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一天没吃东西的刘五决定暂时找个隐蔽的去处休息一晚,等到天明之时继续上路。此时的青州正在蔓延一种可怕的瘟疫,使很多村庄都成了名副其实的鬼村,只要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得了这种瘟疫,那么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被动员起来向其它的地方迁移,在村子里待下去就意味着死亡。

第二天早上,刘五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道晃晃悠悠地往前走,转过几道弯后终于有一户破败的农家院落映入他的眼帘,院墙外面的木门没有上锁,轻轻一推就能进到院里,这叫刘五十分欢喜。走进屋主的房前,刘五瞅准屋门的缝隙,试探性的把一只草鞋丢进去,见里面没有人回应,随即大摇大摆的推门而入,这一推可不得了,土坯房两边的门板已然是朽烂不堪,被人力一推就彻底散了架,重重的摔在地上断为两截,刹那间地面上的尘土“轰”地一下弥漫了整个空间。

刘五赶紧用袖子捂住自己的口鼻,另外一只手徒劳的扇来扇去,尘土完全散尽过后,屋内的陈设一览无余。他跨过门槛,不想却被脚下的东西绊了一跤,那个东西像个铁疙瘩,形状有类于秤砣。叫苦不迭的刘五往近了一瞧,借助由纸窗投射进来的斑驳亮光,他看清了那是半个馒头,半个严重发腐发臭的馒头,那个馒头旁边是个黑漆漆的大铁锅,锅底被火烧穿,露出巴掌大小的窟窿。

依照常理推测,这户人家一定是遇到了什么比较紧急的事情,也许是为了躲避山贼战祸,否则没有道理放弃这顿丰盛的饭菜,只可惜他不能品尝这其中的美味。虽然心里这样想,一天没有吃过任何东西的刘五还是忍不住在屋里翻箱倒柜,哪怕能找到一捧粟米也是好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五总算在锅底的炭火中翻出了另外的半块馒头,这半块馒头居然还是软塌塌的,只有表皮沾了少许的黑灰,刘五强忍住涌上喉咙的酸水,愣是狼吞虎咽的把馒头塞进了嘴里。

咽下这半块馒头,刘五顿时觉得踏实了许多,感觉肚子里涨涨的,好似有几双大手在里面搅来搅去的好不舒服!其实,这半个馒头是一位云游四方的高僧留下的,高僧路过村子时恰逢瘟疫盛行,数以百计的村民横死家中,当地官府忙于镇压山贼的叛乱,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遏制住瘟疫的蔓延,眼看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要跑光了,高僧如同及时雨出现在慌不择路的村民面前,他用一种世间极其罕见的药膏缓解了少数村民的病情,这让那些不愿意出逃的村民们看到了一线生机,于是高僧便将所剩无多的药膏放进面粉里面,叫村民们用途了药膏的面粉蒸成馒头,每人分半块即可减缓病情的发作,彻底治愈这场瘟疫还需要官府的救济。后来发生的事情是高僧所没有预料到的,因为要救助的村民实在太多,用药膏蒸出来的馒头远远达不到村民的需要,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为半块馒头对身边的人大打出手,到最后能吃到馒头的人寥寥无几,高僧也因为看不得村民们相互残杀的惨状忿忿的离开。

刘五吃下了半块馒头,刚要出去,就见一位身披百衲衣的僧人径直走进屋子,自顾自地说道:“人世多扰,纷纷扰扰伤于怀,寻寻觅觅无归处,任由风过。善哉善哉,阿弥陀佛。”高僧对刘五视而不见,转了一圈后便飘然而去。

猜你喜欢

  • 我不再羡慕别人的婚姻

    春节期间我去台湾旅行,在垦丁的三天,提前预定了一家开在森林公园里的民宿。房东是一对中年夫妻。老板阿本四十多岁,祖籍山东,老板娘Sandy,温柔得让人忽略年龄只想称她“女生”。那三天我们相处得特别开心。阿本帮我们规划游玩路线,Sandy为我们

  • 翻山越岭来救你

    农历正月十五刚过,山间潮湿冰凉,沿着山间小道向上爬,王健紧跟着女友的父亲,“欢欢看到你一定很开心。”不善言辞的父亲半天憋出一句话。二十多天前还活蹦乱跳的女友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王健心中充满未知。半晌,王健走进了一种极度凝重的气氛中——家里阴

  • 事业成功的秘诀

    事业成功的秘诀哈佛大学在此观点之上,又提出了相应配套的成功准则,即适当增加追求成功的必要投资。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都要记得分成5份进行规划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社交的投资,扩大你的人脉;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

  • 选择不是最重要的,努力才是

    选择不是最重要的,努力才是老同学聚会,酒过三巡,大家开始回忆往事。有人感叹:“如果当初我选择出国留学,而不是毕业后就结婚,生活肯定风光无限,不会像现在这样碌碌无为。”这番感叹,立即引起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如果当初我选择另外一个专业,

  • 不应放弃的乌托邦

    不应放弃的乌托邦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五个字——你想要什么?在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过相对安逸的生活,这是一个近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可是,它真的是一个大问题吗?20世纪60年代,刘大任从台湾去美国求学,恰在柏克莱遭遇了自由言论运动风

  • 做什么都会有前途的

    做什么都会有前途的有位在自助餐厅上班的吧台员说他工作很枯燥无聊,他问我:“这样干下去有前途吗?”我反问他:“你这份工作可有人教你?”他回答:“这些哪需要教?切水果谁不会?榨果汁也很简单,笨蛋也会的。”好!那我问他:“你天天都在看水果,你可看

  •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

  • 当年,我们的理想很伟大

    当年,我们的理想很伟大在人才市场招聘,遇到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照片展架前徘徊犹豫,我偶尔会走上去主动询问。学什么专业?新闻。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和新闻有关的工作。那只能进报社、杂志社或者电视台。可是……他们欲言又止。是不是找不到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