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茶蛹

茶蛹

收录日期:2025-11-20 19:04:22  热度:11℃

茶蛹

百年老字号品茗茶庄是青州最大的茶庄。这日,茶庄方老板刚打开店门,就从外面拥进来一大群客商,嚷着要退货。方老板忙问缘故,为首的是个粗壮汉子,气愤地说:“方老板,你以次等茶叶冒充好茶卖给我们,这是为何?”

方老板一拱手,朗声说:“品茗茶庄创立百年,一向诚信待客,这才有了今日的成就,我方某岂能自砸这块金字招牌?诸位可能有所误会了。”

粗壮汉子冷笑一声,取出一包茶叶道:“这是我昨日在你这里买的上等白毛尖,你自个儿看看。”方老板接过茶叶仔细察看,确实是自家茶庄卖出的上等白毛尖无疑。粗壮汉子又说:“你先沏上一盏,尝尝再说。”

方老板依言,用手中茶叶沏上一盏,才尝了一口,立刻呆若木鸡。品茗茶庄之所以能在青州茶界占据龙头之位,是因为其茶叶历来都以祖传秘法炒制,入口醇厚,回味无穷,但这茶入口却寡淡无味,如白开水一般。

方老板又从其他客商那里取了些茶叶泡上一喝,也是淡然无味。他愣了半晌,吩咐账房将银子赔付客商,然后颓然坐在椅子上,思忖起来:从采摘茶叶,到挑选、炒制、焙干,都是自家伙计操办,最重要的几道工序还是自己亲自动手的,其间并无差错。较之往年,今年炒制的茶叶成色要好许多,原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谁知会出这么大的纰漏。

就在方老板百思不得其解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年轻和尚。这和尚法名清风,是城外白云寺住持苦竹大师的徒弟。这苦竹大师是方老板的老友,爱好喝茶,每年都要差清风来品茗茶庄买些上等茶叶。

方老板见了清风,苦笑道:“清风小师父,今年恐怕要让你空手而回了。”接着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清风听了沉吟片刻,道:“方老板,可否带小僧去存放茶叶的仓库看看?”方老板领着清风来到仓库,只见一篓一篓的茶叶堆积如山,清风搬起一篓茶叶,悉数倒在空地上。

方老板不知清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他一连倒了七八篓茶叶,才歇了手。清风从倒在地上的茶叶里捡起一件东西,笑道:“方老板,你的茶叶变了味道,就是这东西作怪。”方老板定睛一看,这是一条碧绿色的蚕虫,手指粗细,晶莹剔透,竟似用上好翡翠雕成。

这时,正好有两个伙计抬着一篓刚炒好的茶叶来到仓库,清风从篓里取了一撮,泡成两杯,方老板喝了一口,只觉入口醇厚,与往年无异。方老板正觉奇怪,清风微微一笑,把那条翡翠蚕虫轻轻放入篓里,不一会儿,那蚕蠕动了起来,竟是活的。

那蚕在茶叶上蠕动了一圈后,身上变得更绿,也更透明。清风从篓里取出一撮茶叶,又泡了两杯,这次的茶水却没了味道。清风这才说道:“小僧曾听师父谈论茶经,说世上有一种怪虫,以茶为食,方才听方老板说起这事,就怀疑是此虫作怪,才请方老板带小僧到仓库里来查找一番。”

方老板恍然大悟道:“可这茶虫是怎么到我的仓库里来的?”清风道:“这茶虫极为罕见,只栖息于百年以上的老茶树上,这次却在方老板的仓库里出现,小僧也觉得奇怪。”

方老板略一思索,说道:“品茗茶庄的茶叶比别的茶庄香醇,除了炒制方法不同,茶叶也是我带着伙计进入深山,专门从上了年岁的老茶树上采摘而来的。莫非这茶虫是伙计上山采茶时,无意中连带着茶叶一块儿采来的?”

清风笑道:“俗话说老树新芽,茶中极品。茶虫来到你家仓库,犹如空手入宝山,难怪赖着不肯走了。”

方老板听他说得有趣,不禁笑了起来。清风又道:“这茶虫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到了月圆之夜,吸足茶味的茶虫能像蚕一样化蛹结茧,可称天下奇观。我师父年轻时游历四方,因机缘巧合,见过一回,小僧却一直无缘得见。”

方老板一听,好奇不已,心动道:“今天是初九,离月圆之夜不过六天,到时我俩可一道观赏。”清风摇摇头,说:“方老板有所不知,这茶虫极难饲养,每日至少进食一担上等茶叶,到了结茧之日,还需岫玉和无根之水作引,这二物白云寺中倒有,但六天下来消耗的茶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方老板哈哈一笑,说:“区区数百斤茶叶,又有何难?清风师父帮了我这么个大忙,茶叶就由我来出了。”清风喜上眉梢,说:“那有劳方老板破费了。”

清风告辞后,方老板按清风所说,把茶虫单独放在一间静室里,每日以茶叶饲养。一晃到了月圆之夜,清风如期而至,只见茶虫比当日更加莹润,身体里还隐隐透出绿光。

清风取出一个竹筒,把里面的清水倒进钵盂里,又拿出一块薄如蝉翼的岫玉,轻轻放于水面上,把茶虫置于玉上。茶虫到了玉上,身子蜷缩成一团,口里开始吐丝,其丝浅绿,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奇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不一会儿,整个屋子都充满了茶香。

方老板不禁啧啧称奇,清风却一脸严肃,说道:“这茶虫一旦结茧,离修炼成精也不远了,若等它破茧而出,恐怕于人不利。师父命我把它带回去,找个妥善之地处理掉,告辞了。”说着,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把茶虫结成的茧夹起放入锦盒,匆匆走了。

说来也怪,这屋子里的茶香过了整整三日,才完全消散。方老板为了弥补前些日子的损失,忙着带伙计上山采茶炒制,半个月后才空闲下来。

这日,方老板挑选了几斤新茶,正准备上白云寺向清风道谢,仆人来报说苦竹大师到访。

方老板连忙亲自出迎,沏上香茶,苦竹大师开口道:“半个月前,小徒清风说是和方老板有约,离寺之后就不曾回来,故今日老衲前来询问方老板,可知小徒去向?”方老板奇怪道:“那天晚上,清风取走茶虫时说要交给你妥善处理,怎会没有回寺?”

苦竹大师一愣:“茶虫?”方老板便把当日的经过说了一遍。

苦竹大师听了,默然半晌,说:“方老板,你可上了清风的当了。”方老板忙问究竟,苦竹大师说道:“茶虫是千载难逢的灵虫,岂会害人?清风编造假话哄骗你,是为了把茶茧据为己有,唉,他得到了这件宝贝,想必已经远走高飞了。”

方老板大吃一惊,说:“这茶茧真是个宝贝?”苦竹大师点点头,说:“茶虫以茶叶精华为食,化蛹结茧后,体内蕴藏的茶气与灵气融合交汇,结成了灵丹。任何粗劣的茶叶只要和这颗灵丹放上一夜,便可成为极品好茶。”

方老板听了,懊恼不已,苦竹大师却又叹了口气,说:“方老板,可记得十年前青州大旱,你开设粥铺,施舍灾民的事?”方老板一愣:“当年我不过施舍了几日米粥,跟大师的功德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苦竹大师道:“当年你救济了不少灾民,然而有一日你施完米粥后,却还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没有领到米粥,以致当场饿晕过去,你因有事要回茶庄处理,所以顾自匆忙离去,可有此事?”

方老板想了想,红着脸问:“确有此事,但这事和茶茧有何关系?”苦竹大师道:“这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个男孩便是清风,当时我凑巧路过,将他救起,后来我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就收他为徒,准备将衣钵传授与他,谁想十年后他仍然对你记恨于心,才会做出这等事来,这也怪我管教不严啊。”说完,告辞而去。

方老板万万没想到,十年前的一个疏忽,竟是茶茧被骗的前因,不禁追悔莫及。

几个月后,方老板从一位客商口中得到消息,说是京城里来了位年轻的茶商,所卖的茶叶醇厚香浓,味道纯正,生意特别好,很快成了京城巨富。根据客商的描述,那年轻茶商的相貌与清风极为相似,方老板听了嗟叹不已。

过了一年,又有消息从京城传来,说是年轻茶商成了富翁后,转而向皇帝进贡上好茶叶,皇帝喝了大声赞好,封茶商做了大官,命他按时进贡茶叶,开始半年并无差错,哪知之后进贡的茶叶每况愈下,皇帝一怒之下,抄了他的家产,年轻茶商因此服毒自杀,临死前说了一句让人费解的话:“成也茶茧,败也茶茧。”

方老板终于明白,茶茧虽是个宝物,但使用也该有个限度,清风每日用茶茧生产大量上等茶叶,时日一久,茧中灵气渐渐消退,再也产不出好茶了。方老板不禁感慨万千:“人的贪念都是从小到大,若是不能克制,也就离祸事不远了。”

猜你喜欢

  • 慢些

    我每与友人滕恩昌兄道别,他必嘱我:“慢些。”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并不放在心上。偶尔也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快些还来不及,岂能慢些?越想越有理,由不得要加大脚力,骑了飞车,奋起直追,把路上丽人都甩到身后去。不想一日正得意忘形,横空出世

  • 大路的尽头没有宝

    传说在浩瀚无际的沙漠深处,有一座埋藏着许多宝藏的古城。要想获取宝藏,必须穿越沙漠,战胜沿途数不清的机关和陷阱。很多人对沙漠古城里这样一批价值连城的财宝心向神往,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去征服沙漠以及杀机四布的陷阱。这批珍贵的财宝,就这样在沙

  • 善念的回响

    父亲总是讲到一个叫根有的人。那年,父亲在邻村做木匠活,经常有一个腰背佝偻的人,在父亲忙乎的时候,或在旁边站着静静地看,或有一句无一句地搭话。时间长了,父亲知道这个人叫根有。和主人家结账的那天,根有来了。结完账,根有说:“叔,如果你要是钱不当

  • 藏在岁月背后的心灵

    我们看到的世界,往往是表象。我们无法感知一些真相,直到有一天,当我们真正抵达这些人的心灵,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一个生命,懂得一颗心灵,才会明白这个世界赋予我们的真实与美好。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离家出走了,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孩子的父母哭着说:“不

  • 好言一句

    一所旅游学校的老师给大家出了这样一道问题:“有一个导游,带着许多客人来到瀑布前,众游客兴致很高,高谈阔论,根本听不清导游的安全提醒,导游该怎么办?”有人说:“用手中的扩音机大声说。”还有的说:“挥舞手中的旗,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自己有话要说…

  • 永远不晚

    日语学习班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屋里那些年轻的报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我听着急,我想听懂他们的话。”“你今年高寿

  •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奖励给你们两块糖。”他出

  • 最美的声音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也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