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迟到的那声妈妈

迟到的那声妈妈

收录日期:2025-11-21 13:51:30  热度:8℃

迟到的那声妈妈

我从小就习惯了妈妈的准时,每天早晨,她总是在阳光照射进来之前准时叫醒我起床。而我也习惯了她每天早晨的那声温柔的“宝贝,该起床了”。

然而,就在那个特殊的早晨,我却没有听到妈妈的叫声。我揉着睡眼,怀着困惑的心情,起身去找妈妈。卧室里空荡荡的,床铺整洁得像刚刚整理过一样,没有妈妈的身影。

我走进厨房,桌上的早餐依然散发着热气。我心中涌起一阵不安,急忙朝妈妈最常出现的地方看去——客厅。可客厅里只有一片寂静,没有了妈妈的声音和微笑。

我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甚至感觉到一丝恐惧。我拿起电话,急切地打电话给妈妈,结果却只能听到那句机械的语音:“您拨打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候再拨。”

此刻,我的心已经坠入深渊。我不知所措地四处张望,突然,我听到了哭声。跟着哭声的方向,我给她跑去。

停在楼下的车上,我看见了妈妈,她正坐在驾驶座上哭泣着。我走到车旁,问道:“妈妈,怎么了?”妈妈抬起头,脸上带着泪水,却是一脸欣慰地看着我。

“宝贝,我真的很抱歉,我迟到了。”妈妈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我曾经答应过你,每天都会叫醒你起床,却没有做到。这都是因为我……得了一种叫做早晨综合症的疾病。”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脑子里充满了疑惑,“早晨综合症”是什么样的疾病呢?

妈妈解释道:“宝贝,早晨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无法感知时间和事件的顺序。这就意味着,我有时会在时间感觉上迷失,无法准时起床。”

我听得目瞪口呆,原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坚持叫醒我起床的,而我却一直不曾知晓。我感受到自己对妈妈的不珍惜和不体谅,内心充满了愧疚。

从那天起,我开始主动承担起早晨的责任,每天准时叫醒妈妈起床。我学会了更加理解和体贴妈妈,用更多的关爱回报她多年来默默的付出。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迟到的那声妈妈教会了我许多道理。生活中,我们不能总是简单地看到表面,有时细心观察才能发现背后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关爱和理解是最宝贵的财富,要好好珍惜。

猜你喜欢

  • 别让人生输给心情

    人们面对诸多困境,是否能够看得开、想得开,与人看问题的角度有关。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便会平心静气,乐在其中。保持这种心境,在面对困难与难题的时候,就会树立起战胜困难与克服困难的信心。《菜根谭》中说:“疾风怒雨

  • 一双鞋的哲理

    有没有想过,从鞋子也可以看出这么多哲理……一双鞋,在地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甚至几百。所以,你待在什么地方很重要。一双鞋,只有合脚并且合意了才能卖出去。所以,沟通了解很重要。一双鞋,少了一只,是不值钱的。所以,另一半很重

  • 你的形象就是名片

    父亲是一名泥瓦匠,每天在劳务市场等活干。每年假期,我都要随父亲去干活,一来为父亲添把力,二来可以锻炼一下自己。劳务市场里,各种各样的工种都有,都等在那里,也就有了等待中的千姿百态。有的几个人坐在一起,把帽子往后一拉,坐在那里打牌。有的几个人

  • 拒绝,也是一种挽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平凡朴实的母亲,名叫格蕾丝,她带着自己年仅3岁的儿子随着逃难的人流艰难前行。那时,格蕾丝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吃东西了,早已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疲惫无力了。她不时地摸摸藏在内衣里的

  • 不染

    当“不染”二字一而再闪现在大脑中的时候,同时出现的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生命经典。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不染”其实是一种物理现象,即“不浸润”“不相融”,它与“浸润”“融合”是截然不同的。一如荷叶之于池水,荷花之于淤泥。从

  • 人有两个命

    我觉得,人有两个命:始终快乐的命,以及,烦恼不断的命。于是,也便可见两种人:天大的事也不愁的人,小琐事也会深缠的人。——人生的轻松在这里,沉重也在这里。人活一辈子,就这般天壤之别。有的人,一命独大,快快乐乐就过去了。有的人,两命相抵,无痛无

  • 人生没有预定的轨迹

    我有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中考时,为减轻家里负担,他报考了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离家10多公里的乡村小学教书,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但每次见面,他总是乐呵呵的,没有任何抱怨的情绪。他在那所乡村小学呆了整整6年。6年间,他的教学

  •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以前,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贵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我们中国人,大多比较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然而里子方面,有时注意不够,像有些美女在外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