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绝食捉贼

绝食捉贼

收录日期:2025-11-20 19:12:21  热度:9℃

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在浙江一师做舍监。看见学生玩狗,他要唠叨一句:“为啥同狗为难?”放假了,学生走出校门,他要在后面喊一句:“早些回来,别吃酒啊!”学生走远了,他还要踮着脚在后面再补充一句:“铜钿少用些!”

因为他什么事儿都管,婆婆妈妈的,大家索性称他为“慈母”。

有一次,一位同学在宿舍里丢了东西,告到夏丏尊那,并且说出了怀疑对象,希望夏丏尊去搜查。

夏丏尊一时非常为难,搜查学生铺位,他是万万不肯的,觉得这有辱学校和学生尊严,可是,学生丢失的东西若不找回来,他这个舍监也当得太不称职了。为了找到解决办法,他愁眉苦脸地到处找同事帮忙出主意,结果那些主意要么他不屑于做,要么太过偏激没法做。思来想去,最终,他决定来个绝食捉贼。

他在宿舍楼外贴了个告示,让偷东西的学生速速前来自首,并说犯错不要紧,诚实承认依然是好学生,如若不然,便是他这个舍监的失职,是他没有教育好学生,他愿绝食谢罪。学生一日不来自首,他便一日不肯进食。

此告示一经贴出,立即轰动全校,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夏丏尊身上,密切关注着事态发展。夏丏尊说到做到,从告示贴出之时起,便滴水未进。最终,那位偷盗的学生受不了良心的谴责,主动找到夏丏尊承认错误,并交出了所偷的东西。

学生犯错,他痛心疾首,却又不愿大肆搜查伤害学生的自尊,绝食之举,表现出他对学生充分的信任和疼爱,这份爱和信任最终让学生受到感化,从而迷途知返。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猜你喜欢

  • 失斧疑邻的故事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原文: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

  •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淫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

  • 夜郎自大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

  • 墦间乞余的故事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 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

  • 坚壁清野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彧(yù)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

  • 围魏救赵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

  •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故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选自《论语·第十八章·微子篇》。《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

  • 嗟来之食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傲慢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拼音】jiē lá